1951年2月,志愿军发起了著名的横城反击战,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三营在营长李玉才、教导员翟文清率领下,奉命执行一项艰巨的战斗任务。
他们要作为全团的先头营,越过敌人的防线,穿插到敌纵深的广田东南三岔路口,要在此处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切断公路,堵住韩军八师溃逃下来的主力,配合兄弟部队完成围歼敌人的任务。
他们能否完成任务对于此次战役意义重大,因为这一步棋走得好不好,关系到整个反击作战行动是打成击溃战还是打成歼灭战。
李玉才根据当面的敌情,对部队作了部署:由7连、9连攻占广田北山,控制制高点;8连攻占台峰,卡断公路,袭击敌人的车辆。

突然,远方顺公路一道火龙一样的车队从北面开过来,翟文清立即率8连沿公路展开。
敌人的车队由远至近,车灯越来越亮,车辆开足马力,顺着山路隆隆地开过来了。
当敌人的车队开进伏击圈中间时,翟文清一声令下,全营指战员一齐开火,公路上爆炸声、枪声顿时响成一片。
敌人的车队遭到这突然的袭击,乱作一团,车上的敌人被炸得鬼哭狼嚎。
为首的那辆吉普车被一枚手榴弹炸得燃烧起来,挡住了后面车辆的道路,没被炸着的车辆往前顶撞,挤在一起动弹不了。
被打着火的车辆引着了挤在一起的其它车辆,司机慌忙跳下车,不管路边的沟里有没有水,没头没脑地往里跳。
突然,从后面火龙里冲出三辆坦克,隆隆地吼着,边走边喷着火舌,还不停地没目的地向山上开着炮,它推开前面着火的汽车,引导着后面混乱的车队向前冲。
翟文清当即命令8连:“马上组织爆破,炸掉敌人的坦克!”
战士于永林看到敌人坦克引导着车队向前冲,掏出一颗反坦克手雷,像饿虎扑食一样跳上公路,照准坦克上部,将手雷投了上去。
只听轰隆一声,那辆坦克冒起一股火光,瘫在地上不动了。
紧接着,另一名战士炸掉了另两辆坦克,三堆废铁,堵死了公路。
整个战斗仅用了不足20分钟,美2师派来去支援伪8师的一个机甲炮营,还没接近前线就被报销了。
140多辆汽车、20多门榴弹炮和战防炮、9挺高射机枪全部成了志愿军的战利品。
敌人的主力还没溃败下来,李玉才同翟文清商量道:“广田北山已被7、9连攻占,东山也被兄弟部队攻占,基本卡住了三岔字路口。但广田南山还被敌人占据,该高地是这一地区最高的山,不拿下它,对我们守卫现阵地不利,我已请求团里,批准我们攻占广田南山。”
翟文清点头赞许,他知道李玉才有很强的全局意识,打仗总是走这一步时便考虑着下一步。
虽然三营已取得初步胜利,但形势仍然很严峻,一到天亮,敌人就有了空中优势撑腰,可以借空军掩护突围。
如果三营占领了广田南山,就可以进一步箝制住龙头和洪川两地通往横城的公路,彻底堵死敌人向南逃窜的退路,为整个围堵行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团里很快同意了李玉才的请求,并告诉他,在三营发起攻击时,团里会以炮火给予支援。
三营经过连续战斗,人力和弹药有了很大消耗。他俩知道,主动挑起这副担子,份量有多重,任务有多艰巨。
攻打广田南山的战斗开始了,团炮兵阵地飞来发发炮弹打在广田南山上,敌人在炮火中到处乱窜,有的向山下狂奔。
三营在李玉才和翟文清指挥下,在炮火掩护下,向南山上猛冲。
炮火渐渐弱了,只有敌方的炮火盲目地向志愿军这边射击。
突然,广田南山上升起两颗红色信号弹,信号弹划破夜空,划了一道红色弧线。
“上去了!”翟文清高兴地喊了起来,他立即向团指挥所报告了这一胜利的消息,随后向山上前进。
不幸的是,营长李玉才带领部队冲上山头后,在肃清残敌的战斗中,被一颗流弹击中而光荣牺牲,年仅30岁。
敌人开始反击了,数以千计的敌人从后面山上向志愿军广田阵地进攻。
这时,从洪川通往横城的公路上,被志愿军赶下来的“联合国军”潮水般溃泻下来,在南北公路上不见头尾。
三营指战员同全团一起,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阻击战斗。炮火、手榴弹、枪弹在各个山谷口、各条公路上,形成一道道火墙,封住了敌人南逃的退路。
敌人拼命向南冲,天空中飞机像乌鸦一样在山头上乱窜,不断地轰炸扫射。双方打得天昏地暗,战斗几乎没有一刻停止。
“联合国军”在这里拼了命了,不惜一切代价,企图夺路而逃,但是尖刀团顽强地卡着公路。
12000多名美军和韩军在横城以北地区被志愿军追杀过来,又堵住后路,包围圈紧缩,敌人根本无路可逃,被彻底歼灭了。
战后,四十军军长温玉城洒泪感叹:如果不是李玉才率全营主动出击,占领了广田南山,堵死敌人的逃路,整个战役将从歼灭战变成击溃战,那么全军在这次战役中的战果将大打折扣!
为此,志愿军总部授予三五二团三营“尖刀英雄营”称号,营长李玉才被追记一等功,并追授“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