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中这场战役双方都低估了对方,一方打的惨烈,一方打的悲壮

东方卫视曾经有三集纪录片来描述淞沪会战,里面的内容并不多,但是里面说了一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说在淞沪会战上,双方都错误的估计了对方。

抗战中这场战役双方都低估了对方,一方打的惨烈,一方打的悲壮

从国民政府的角度来看,国民政府在政治上很依赖于大国的调停,他们认为上海是远东的国际大都市,西方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不会袖手旁观,所以只要自己坚持一阵子,就肯定能等来援军, 但在当时英国法国正在被德国搞得头大,注意力都放在了欧洲,根本就没有办法去上海支援国民党,而美国在当时又是国内的孤立主义盛行。所以美国或者英国法国来上海是根本不现实的事情,当时中国并不是这些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

抗战中这场战役双方都低估了对方,一方打的惨烈,一方打的悲壮

除此之外,蒋介石在军事方面也低估了国军和日军战术素养的差距。他们认为自己是主场作战,靠兵力优势,而且还是自己的大本营,最起码能打个拉锯战。但实际上,上海地处于长江入海口,在这个地方反而有利于日军构建海陆空立体火力。等到打起来之后,蒋介石才发现对方的战术素养跟自己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但就是这样,蒋介石还幻想着能够调停,犹犹豫豫的一直不肯撤军,这就使得几十万军队密密麻麻的挤在上海这个地方,天天被日军的飞机炸,所以在这次战争中,国军的死伤惨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抗战中这场战役双方都低估了对方,一方打的惨烈,一方打的悲壮

但从日本的角度来看,日本低估了中国军民的抵抗决心。而在苏德战争前期,德国也低估了苏联的抵抗决心,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大军压境,对方反对的人就会揭竿而起,想要推翻现任政府,国家也会乱套,没想到真打起来却发现苏联的各个势力同仇敌忾,都要和自己玩命。比如说在淞沪会战的时候,桂军川军这种杂牌军都把老本都拿出来,要和日军决一死战。在日本人看来,这些杂碎就应该趁着这个机会赶紧把蒋介石打掉才对,你们这不是打得挺凶的嘛。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却要通通过来打我,根本出乎日本人的预料。

抗战中这场战役双方都低估了对方,一方打的惨烈,一方打的悲壮

淞沪会战确确实实是一场败仗,战争中旧式军队的劣势在现代化军队面前一览无遗,但是中国军人的态度很明确,是不可能投降的,我要和你耗下去。所以说,从淞沪会战开战的时候,日本人还想速胜,可惜他们的想法一开始就注定根本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