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国将军从一盘韭菜中得到启示,引出一支名垂军史的奇兵

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渡江侦察记》,当年底上映后很快成为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的经典电影。鲜为人知的是,片中那支名垂军史的奇兵——渡江先遣大队,与一位开国中将吃饭时从一盘韭菜中得到的启示有关。

那是在1949年3月末,解放军百万大军兵临长江,准备渡江直捣南京。

这天下午,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湖南醴陵人,开国上将)、政委郭化若(福建福州人,开国中将)来到安徽无为临江坝,前往二十七军指挥所,检查该部的渡江准备情况。

晚饭时间到了,聂凤智邀请两位上级一起聚餐。炊事班长洪建军端来三菜一汤,其中有一盘菜虽然只是平平无奇的韭菜炒鸡蛋,看上去却格外诱人,特别是那碧绿的韭菜,让很多长时间没吃上过一根新鲜蔬菜的众人都大感惊艳。

开国将军从一盘韭菜中得到启示,引出一支名垂军史的奇兵

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湖北黄安人,开国中将)疑惑不解地问洪建军:“这些蔬菜可都是江南才有的,你们是从哪搞来的?本事不小嘛!”

旁边的王团长插话道:“咱们这里与江南仅有一江之隔,前几天我们有一批侦察员过渡去侦察敌情,可气人的是,没碰上一个敌人,也没侦察到什么敌情,只搞来了这点蔬菜……”

聂凤智一听,勃然大怒:“乱弹琴!过江侦察怎么能拿群众种的菜呢?这是严重违犯群众纪律的行为!”

王团长红着脸答道:“这都怪我教育得不够,今后一定加强纪律教育,决不再犯!”

开国将军从一盘韭菜中得到启示,引出一支名垂军史的奇兵

宋时轮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我看这样吧,到时候过了江,你让侦察员找到蔬菜的主人,照价赔偿。今天就算是聂军长给大家请客好了!”

“知错能改就好,”郭化若想缓和一下气氛:“咱们先吃饭!”

吃饭时,郭化若望着盘中的韭菜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他对众人说道:“从王团长所说的情况来看,我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对我们的渡江部队大有裨益。”

“什么启示?”宋时轮和聂凤智不约而同地问道。

“可见江南的敌人并不是什么铁板一块,只要咱们的部队做好两个方面准备工作,完全可以渡过长江。”

开国将军从一盘韭菜中得到启示,引出一支名垂军史的奇兵

众人听了眼前一亮:“哪两个方面?”

郭化若微笑着说:“一是派人预先侦察好地形,选择合适的登陆点;二是尽可能多搜集一些渡船工具。”

“我看这样吧——”聂凤智一拍大腿,“我马上派一个营再次去江南侦察,搞清楚沿江纵深的敌情、水情、民情和地形,选择理想的突破点。”

“老聂说的没错,就应该这么干。”宋时轮表示赞同。

“我补充一点,”郭化若说,“再派一支侦察分队带上电台,跟江南的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及时不间断地报告当面敌情。等到战役发起后,让他们在江南的地方武装的协同下,接应主力部队渡江,这样一来我们的胜算将大为提高。”

开国将军从一盘韭菜中得到启示,引出一支名垂军史的奇兵

“对对对,政委考虑得真周到。”聂凤智连连点头。

“老聂你的手下炒了一碟韭菜,却让老郭看出了大门道啊!”宋时轮高兴地对他说,“从这个角度来看,老聂招待的这顿饭,丰盛得很嘛!”

随后,众人将渡江侦察的建议上报总前委,很快得到答复:同意,马上执行!

随后,聂凤智又与政委刘浩天(江西宁都人,开国中将)、参谋长贺敏学(江西永新人)、作战处长刘岩(山东蓬莱人,开国上校)等人反复研究,拿出了更为详尽的行动方案。

开国将军从一盘韭菜中得到启示,引出一支名垂军史的奇兵

最终确定下来:从二十七军的三个师和两个直属侦察连中,抽调300人组成一个渡江先遣大队,执行渡江侦察任务。由二四二团参谋长章尘(安徽歙县人,开国中校)、军侦察科长慕思荣(山东荣成人)分别担任正、副大队长。

4月6日晚10时,聂凤智亲自来到江边,在苍茫夜色中为渡江先遣大队送行。

章尘、慕思荣率领全体人员登上木船,向对岸驶去,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顺利登上了对岸,通过实践一举打破了“木船不能渡江”的固见,大为提振了部队渡江的信心与决心。

随后他们在戴公山找到了一位向导,在向导的带领下急行军二百华里,在原新四军军部云岭镇与当地游击队会合。

开国将军从一盘韭菜中得到启示,引出一支名垂军史的奇兵

在游击队和当地群众的协助下,渡江先遣大队先迅速建立起20多个工作站,把沿江一带的敌军番号、兵力部署、火力配置等情况都探得极为详尽,并通过电台源源不断地发回二十七军军部和总前委。

4月20日晚,当二十七军大部队正式渡江时,先遣大队兵分多队,发信号、夺阵地、占山头、破敌巢,让江南敌军吃尽了苦头,出色完成了扰乱敌人军心、配合主力渡江的任务。

先遣大队的出色表现,得到军部和总前委的高度评价,称赞他们是一支勇挑重担、不负众望的奇兵,从此名垂军史。

当《渡江侦察记》这部经典影片问世后,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引出这支功勋奇兵、这段传奇战史的人和物,竟然是开国中将郭化若和那盘韭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