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将軍從一盤韭菜中得到啟示,引出一支名垂軍史的奇兵

1954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了電影《渡江偵察記》,當年底上映後很快成為轟動全國、家喻戶曉的經典電影。鮮為人知的是,片中那支名垂軍史的奇兵——渡江先遣大隊,與一位開國中将吃飯時從一盤韭菜中得到的啟示有關。

那是在1949年3月末,解放軍百萬大軍兵臨長江,準備渡江直搗南京。

這天下午,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湖南醴陵人,開國上将)、政委郭化若(福建福州人,開國中将)來到安徽無為臨江壩,前往二十七軍指揮所,檢查該部的渡江準備情況。

晚飯時間到了,聶鳳智邀請兩位上級一起聚餐。炊事班長洪建軍端來三菜一湯,其中有一盤菜雖然隻是平平無奇的韭菜炒雞蛋,看上去卻格外誘人,特别是那碧綠的韭菜,讓很多長時間沒吃上過一根新鮮蔬菜的衆人都大感驚豔。

開國将軍從一盤韭菜中得到啟示,引出一支名垂軍史的奇兵

二十七軍軍長聶鳳智(湖北黃安人,開國中将)疑惑不解地問洪建軍:“這些蔬菜可都是江南才有的,你們是從哪搞來的?本事不小嘛!”

旁邊的王團長插話道:“咱們這裡與江南僅有一江之隔,前幾天我們有一批偵察員過渡去偵察敵情,可氣人的是,沒碰上一個敵人,也沒偵察到什麼敵情,隻搞來了這點蔬菜……”

聶鳳智一聽,勃然大怒:“亂彈琴!過江偵察怎麼能拿群衆種的菜呢?這是嚴重違犯群衆紀律的行為!”

王團長紅着臉答道:“這都怪我教育得不夠,今後一定加強紀律教育,決不再犯!”

開國将軍從一盤韭菜中得到啟示,引出一支名垂軍史的奇兵

宋時輪拍拍他的肩膀說道:“我看這樣吧,到時候過了江,你讓偵察員找到蔬菜的主人,照價賠償。今天就算是聶軍長給大家請客好了!”

“知錯能改就好,”郭化若想緩和一下氣氛:“咱們先吃飯!”

吃飯時,郭化若望着盤中的韭菜若有所思,過了一會兒,他對衆人說道:“從王團長所說的情況來看,我得到一個重要的啟示,對我們的渡江部隊大有裨益。”

“什麼啟示?”宋時輪和聶鳳智不約而同地問道。

“可見江南的敵人并不是什麼鐵闆一塊,隻要咱們的部隊做好兩個方面準備工作,完全可以渡過長江。”

開國将軍從一盤韭菜中得到啟示,引出一支名垂軍史的奇兵

衆人聽了眼前一亮:“哪兩個方面?”

郭化若微笑着說:“一是派人預先偵察好地形,選擇合适的登陸點;二是盡可能多搜集一些渡船工具。”

“我看這樣吧——”聶鳳智一拍大腿,“我馬上派一個營再次去江南偵察,搞清楚沿江縱深的敵情、水情、民情和地形,選擇理想的突破點。”

“老聶說的沒錯,就應該這麼幹。”宋時輪表示贊同。

“我補充一點,”郭化若說,“再派一支偵察分隊帶上電台,跟江南的地下組織取得聯系,及時不間斷地報告當面敵情。等到戰役發起後,讓他們在江南的地方武裝的協同下,接應主力部隊渡江,這樣一來我們的勝算将大為提高。”

開國将軍從一盤韭菜中得到啟示,引出一支名垂軍史的奇兵

“對對對,政委考慮得真周到。”聶鳳智連連點頭。

“老聶你的手下炒了一碟韭菜,卻讓老郭看出了大門道啊!”宋時輪高興地對他說,“從這個角度來看,老聶招待的這頓飯,豐盛得很嘛!”

随後,衆人将渡江偵察的建議上報總前委,很快得到答複:同意,馬上執行!

随後,聶鳳智又與政委劉浩天(江西甯都人,開國中将)、參謀長賀敏學(江西永新人)、作戰處長劉岩(山東蓬萊人,開國上校)等人反複研究,拿出了更為詳盡的行動方案。

開國将軍從一盤韭菜中得到啟示,引出一支名垂軍史的奇兵

最終确定下來:從二十七軍的三個師和兩個直屬偵察連中,抽調300人組成一個渡江先遣大隊,執行渡江偵察任務。由二四二團參謀長章塵(安徽歙縣人,開國中校)、軍偵察科長慕思榮(山東榮成人)分别擔任正、副大隊長。

4月6日晚10時,聶鳳智親自來到江邊,在蒼茫夜色中為渡江先遣大隊送行。

章塵、慕思榮率領全體人員登上木船,向對岸駛去,隻用了不到一個小時就順利登上了對岸,通過實踐一舉打破了“木船不能渡江”的固見,大為提振了部隊渡江的信心與決心。

随後他們在戴公山找到了一位向導,在向導的帶領下急行軍二百華裡,在原新四軍軍部雲嶺鎮與當地遊擊隊會合。

開國将軍從一盤韭菜中得到啟示,引出一支名垂軍史的奇兵

在遊擊隊和當地群衆的協助下,渡江先遣大隊先迅速建立起20多個工作站,把沿江一帶的敵軍番号、兵力部署、火力配置等情況都探得極為詳盡,并通過電台源源不斷地發回二十七軍軍部和總前委。

4月20日晚,當二十七軍大部隊正式渡江時,先遣大隊兵分多隊,發信号、奪陣地、占山頭、破敵巢,讓江南敵軍吃盡了苦頭,出色完成了擾亂敵人軍心、配合主力渡江的任務。

先遣大隊的出色表現,得到軍部和總前委的高度評價,稱贊他們是一支勇挑重擔、不負衆望的奇兵,從此名垂軍史。

當《渡江偵察記》這部經典影片問世後,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引出這支功勳奇兵、這段傳奇戰史的人和物,竟然是開國中将郭化若和那盤韭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