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但是在二战期间,当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不停地烧杀抢掠的时候,汪精卫却为了保全自己,不惜卖国求荣,最后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

事实上,汪精卫恋生怕死的个性早在谋刺载沣的那次失败的行动中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个人在面对困境时常常患得患失,甚至产生妥协的心理,汪精卫始终认为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之后因怕与清廷对抗,转向了调和。
“七七事变”之后,全国掀起了抗日的大潮,汪精卫却在《大家要说老实话大家要负责任》中讲:“和,刚开始是会吃一点亏,但后面肯定会得到补偿;但对抗的话,一定会打败战的”,其企图从舆论和精神上诱导人们向日本妥协。
有一次,汪精卫问冯玉祥,大家都说“抗战到底”,这个“底”到底在哪里?冯玉祥表示打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便是底,对此,汪精卫骂道“这简直是一个丘八的狂妄无知”。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彻底倒向了日本,并在南京成立汪伪傀儡政权,自任"国民政府代主席"。1944年年3月3日,因病情恶化,汪精卫飞赴日本治疗,11月10日,治疗无效,死在了日本。
关于汪精卫的死,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汪精卫并非死在日本,而是被戴笠手下的特工毒死在上海虹桥医院的病室里的,这种说法在《抗战风云录》和《太平洋战争时期几桩史实的大揭露》等文章中都有记载。
汪精卫死后,汪伪政府对外宣称:“时值非常,为恪守先生不劳民,不伤财之训起见,决定一切力避靡费,求其简肃”。但事实上,当时汪伪政府要求整个沦陷区全体国民放假一天,而且南京的中小学生必须要到机场迎接棺椁,而为了防止大典冷清,汪伪政府还规定市民只要来参加送葬,每个人都可以得到20块中储券,这相当于当时南京市民一个月的工资。
最后汪精卫的下葬的地方选在梅花山山顶,而对面正是中山陵。日本投降后,汪精卫墓地被炸毁,国民政府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小亭子,也就是现在的观梅轩。汪精卫共有6个子女,汪精卫死后,除了幼年夭折的那个,其他的都离开了大陆。
1995年,汪精卫的小儿子汪文悌从国外回来南京祭拜父亲,当时汪精卫墓地上有一对汪精卫夫妇石雕跪像,面朝中山陵祭堂。汪文悌看到后,沉默了很久,接着说了9个字“做错事就应该受惩罚”便转身离开了。
做错事就应该受惩罚,这句话的确道出了人们的心声,汪精卫从一个拥护辛亥革命的英雄,变成了遗臭万年的汉奸,他为了自己的权力牺牲了整个国家的利益,这可是不可饶恕的千古罪行。对此,网友纷纷表示了对这句话的肯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