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22日傍晚,志愿军沿着200多公里宽的战线同时向敌人发起了攻击,王近山的三兵团从正面强攻,宋时轮的9兵团和杨得志的19兵团从两翼迂回。为了加强正面突击力量,战前王近山将60军所属的179师和181师抽走,分别加强给了15军和12军,不久后又将180师改为兵团直辖,这样一来,60军军长韦杰就成了“光杆司令”。

在志愿军的猛攻下,“联合国军”节节败退,战至五月上旬,我军已经向前推进了60多公里,12军更是冲到了三七线附近。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开始跟不上了,一线部队已经出现了缺粮缺弹的情况,志司被迫命令参战的三个兵团后撤。李奇微乘机指挥联合国军发起了凶猛的反扑。
为了掩护主力和伤病员转移,第三兵团将殿后任务交给了180师,命令该师在汉江南岸阻敌。5月23日,美24师和韩2师开始向180师进攻。5月24日,又有一支敌军从清川江向北汉江渡口穿插。180师师长郑其贵发现部队后路有被敌人切断的危险,立即向兵团司令王近山请求撤退,但却迟迟得不到回应。原来第三兵团司令部在后撤途中由于防空不严密,电台车被敌机炸毁,因此和下面所属的三个军失去了联系。
迟迟不见兵团回应,郑其贵又向军长韦杰请示。久经战阵的韦杰一眼就看出了180师的险境,当即命令郑其贵率部队渡过北汉江迅速后撤。但由于美军是机械化行军,速度很快,因此180师始终无法摆脱敌人。5月26日,180师主力在驾德山陷入敌军三个师的重围当中,郑其贵和代政委吴成德研究后决定突围。
当时经过连续多日的恶战,180师基本上已经弹尽粮绝,单靠自身的力量很难突出重围。因此郑其贵又给军长韦杰发电报,请求派兵接应。此时距180师最近的部队是179师536团,其余部队距180师至少有3天的路程,远水救不了近火。韦杰情急之下,拿起电话直接和536团团长周珠山通话,命令他率部在当晚向驾德山方向出击,务必把180师接出来。
但韦杰不知道的是,此时536团已经身处险境。第三兵团开始后撤时,536团作为179师的前卫一路突击,连番恶战后于5月26日上午来到了马坪里一带,距军部仅有一天的路程。就在战士们认为可以安全归建的时候,美7师的一个团追了上来并向536团发起了猛攻。当时536团经过连番恶战,全团仅剩下了一千多人,而且炮弹已经打光。敌人却是齐装满员,还有飞机、坦克和大炮助阵。
兵力和火力都严重不如对手,又是遭遇战,要想打退敌人,就只有拼命了。没有反坦克武器,战士们就用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炸敌人的坦克;为了防止敌人的飞机轰炸和投凝固汽油弹,战士们就冲入敌群和敌人近身缠斗。靠着英勇顽强的精神,536团接连打退了敌人6次冲锋。此时夜幕降临了,敌人害怕志愿军夜间反击,就结束了当天的攻势。
在这一天的血战中,536团共毙伤敌军数百人,但自身也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全团所有兵力加起来只有4个排,二营更是仅剩下了十几个人,如此惨重的伤亡令周珠山这个铁打的汉子肝肠寸断。此时军长韦杰的电话到了,命令他率536团立即向驾德山出击,接应180师突围。对于这个命令,周珠山心有余而力不足,情急之下,他竟冲韦杰吼了起来:现在我手中全部兵力加起来只有4个排了,军长你知道吗?
韦杰没有料到536团的处境竟然如此艰难,4个排无论如何也完不成接应任务,他只能心情沉重地挂了电话。最终180师没能等来援军,被迫分散突围,损失超过了7000人。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和参谋长王振邦在警卫员的拼死掩护下突出重围回到了军部,代政委吴成德没能冲出来,在敌后打了14个月的游击后被俘。1955年授衔的时候,郑其贵和王振邦都是上校,段龙章是中校,吴成德回国后被按营级干部转业,没有授衔。
如果要详细了解第五次战役的具体经过和180师突围的艰难历程,就不能不读著名作家李峰所著的《决战朝鲜》一书,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翔实的史料披露了第五次战役发起的前因后果,并对180师的突围过程做了详细描写,干货满满。此外作者还在书中披露了朝鲜战争台前幕后的诸多历史真相,破除了有关朝鲜战争的种种迷思与误解,非常真实出彩。
是一本不能不读的好书。白金珍藏插画版现价只要79元,点击【去看看】就可以购买。
); }
决战朝鲜 全套2册 李峰著 【一择书店】
¥79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