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我们都知道,他曾经也是一个被命运狠狠的踩在地上的底层人物。
接连遭遇的不幸,接连失去亲人,最终为了活下去,他出家当起了和尚,可是世道不太平,想靠当和尚来混口饭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像朱元璋这样的新进和尚,就要被打发出去“游食”。说是一边游历一边化缘,其实也就是逃难的和尚,所以这时候的朱元璋,与其说是和尚,还不如说他是一个乞丐。

命运几经波折,朱元璋也差点在这乱世中死去,可最终他还是活了下来。看着四处都是反元的队伍,他也给自己算了一卦,卦象告诉他,只能走反元的路。
就这一条路,一走,便走出了一个新的朝代,他也从一个乞丐变成了一个皇帝,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草根皇帝。
朱元璋出生于底层,他也知道底层百姓的生活有多不容易,所以,当自己手握江山的时候,他很想知道,经过自己的一番治理,百姓的生活到底有没有变好,或者是变得更差?
有一天,带着这样的疑问,他吩咐人自己要微服出巡,简单安排一下。既然是微服出巡,那目的就是要体察一下民间生活,不能暴露了身份,那样体察的结果才是有效的。
带着几个人,朱元璋一行人,漫无目的的走着,瞧瞧看看哪哪看着都是一片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的景象。朱元璋看着就舒服,可是心想,这城里头估计也看不出什么,于是决定去乡村里走一走。
城里到乡间,没有车马,走过去还是很辛苦的,所以路上他们人也累了渴了,找个地方歇歇脚,恰好不远处有个西瓜地,高兴的朝着西瓜地走去。
西瓜地旁边是一个老农,一副乡村农夫的打扮,卷着衣袖坐在田埂上吃西瓜,那副吃相,和流下来的西瓜汁,看的众人直流口水。
朱元璋走上前去询问,老伯,我们路过此地,又累又渴,想在你这歇歇脚,解解渴,您看行不行?
瓜农抬头看了一眼这群人,个个穿着不凡,心里想着,这些贵人都是从哪来的?嘴上却回答朱元璋,可以,可以。朱元璋再问,买个西瓜,行不行?瓜农当然说可以,还亲手帮他们挑了一个好瓜,还帮忙切好,瓜农将切片的西瓜中,最好的一块递给了朱元璋。
当然这是因为瓜农不傻,看到这群人,就知道朱元璋是他们的领头人,所以将这最好的一片瓜给了他。
但在朱元璋的眼中,他想着自己本来只是微服出巡,想不到在这样一个荒芜的乡间,却被一个平凡的瓜农看出来,自己就是一群人中的老大,这个人还真是厉害。于是就来了兴致,干脆一同坐在田根上,和瓜农颇有味道的聊了起来。
这聊着聊着,把朱元璋给惊呆了,因为他们从瓜聊到了国,一个瓜是需要一整个西瓜地打理好才有一个好的味道,而治理国家也一样。瓜农说的很隐晦,但是朱元璋一路走来,怎能听不出瓜农所说的,这瓜农的见识,看似不那么简单,不像是一个简单的瓜农。
朱元璋作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当然是一个国家的人才,是他最看重的。所以他心中有收拢瓜农之意,想着对瓜农奉上高官厚禄,招他入朝为官,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瓜农拒绝了朱元璋的好意,无论说什么也不愿意接受邀请。
朱元璋就这么被瓜农拒绝了自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回到皇宫中的朱元璋对瓜农一事,仍然放不下,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一个瓜农能说出那样的话,面对朝廷的招揽却是那么的淡定自若,他应该已经猜到了自己的身份。另外这个瓜农对于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不为所动,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
朱元璋越想越后怕,要是瓜农早就猜到了自己的身份,那万一想要谋害自己,岂不是早就没命了?再者,这么一个不凡的人物,在外面呆着,对于刚刚将江山稳定的朱元璋而言,也是一个隐患,要是他不能被自己所用,那必定也留不得。
于是朱元璋就派人返回西瓜地,要处死瓜农,可是那人早已不见了踪影,朱元璋听说瓜农早已离去,更加肯定了这个人是“刘伯温式”的人物,或许比刘伯温更加厉害,心中不免有些后悔。可是既然已经错过了机会,那剩下的也只有后悔了。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不得而知,因为朱元璋作为一国之君,总有一些人不怀好意,借着许多子虚乌有的事情来推他至风口浪尖,让他成为一个滥杀无辜的不仁皇帝。所以看得历史,需要自己理性的思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朱元璋所治理的国家,很多实行的政策对百姓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