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辉煌灿烂的战史上,利用机动性来创造战机、捕捉战机,从而取得胜利的战例实在太多,天目山战役就是其中之一。
1945年初,正当苏浙军区官兵在天目山地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英勇奋战时,蒋军顽固派却视新四军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不打日寇,而欲置新四军于死地而后快。
蒋军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从1945年2月开始,两次指挥顽军向苏南军区的新四军发动进攻,均遭惨败。
5月中旬,顾祝同纠集主力14个师,分3路对新四军再次发起进攻。
他们接受两次惨败的教训,不敢分兵,不敢突击,不敢长驱直入,采取步步为营、齐头并进的战术,使新四军无法对其分割包围,企图用优势兵力迫我决战,并限于7月底肃清江南新四军。

新四军几乎四面受攻,形势非常严峻!
顽军首先以一个师进攻富春江以北地区,切断了天目山与金萧地区的联系,另以一个师向孝丰地区进扰,其主力分别向于潜、宁国东南集结,杭嘉湖地区的顽敌也向莫干山地区蠢动。
为了打乱敌军的进攻部署,控制富春江两岸,确保浙而与浙东的联系,苏浙军区粟(裕)司令员决定,乘敌人立足未稳之际,创造和抓住有利战机,争取主动予以反击。
5月29日晚,新四军第一、第七、第十支队,兵分三路向新登机动。6月1日进抵新登城下,并于2日上午经浴血奋战,一举攻克新登城。
就在我军大胜、士气正盛之时,粟司令却连续下达了两道令将士们大惑不解的命令——
他先在是6月4日黄昏后,命令全线分路撤离新登,并派第一纵队司令员王必成亲自到五里桥向前线指挥员进行传达。
到了6月8日,粟司令再次下令:部队主动撤出临安!
刚刚攻克新登,不仅不乘胜扩大战果,反而立即放弃,迅速撤离,这到底是打的什么仗?许多官兵一时想不通,甚至一路发牢骚。
他们当然不知道,这正是粟司令巧妙运用快速机动的手段,主动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战机,设置了一个诱敌深入的陷阱!
6月的江南正值梅雨季节,新四军故意装出一副撤退的狼狈相,大路山径上泥泞紊乱的脚印随处可见,破军帽、破军衣、烂草鞋丢得遍地都是。
按照常规,双方将领阵亡都需保密,但粟司令却指示部队抬着在新登战役中牺牲的刘别生烈士的大红棺材招摇过市,还派人四处购买粮食,以示恐慌。
消息很快传到了蒋军第25集团军总司令李觉的耳朵里,提心吊胆的李觉再三告诫部队,“不要受骗上当”,要求“各部立即固守阵地”,“做周密准备后,再进剿”。
敌军的稳扎稳打、相互策应,确实给新四军寻求歼敌良机造成了很大困难。
6月9日,顾祝同又纠集12师42个团,共6.5万余人,组成左右进剿两个兵团,分由临安、宁国向新四军分进合击。
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新四军能集中的兵力却只有2万余人,且面连续作战部队疲劳,粮食供应也难以解决,情况十分危急!
为保存有生力量,争取时间休整部队,再寻机歼敌,苏浙军区决定放弃天目山,将主力部队暂时机动集中于孝丰以北地区,再次以撤退迷惑和引诱敌人,以创造和捕捉有利战机。
撤离新登时的“惨败相”没有打动敌人,这次敌人却真动了心,以为新四军真的要作战略撤退,于是,各路敌军纷纷出动都想乘机抢个头功。
求胜心切的敌52师提前行动,从右翼进击,直打孝丰城。
等待已久的良好战机终于到来了!
当新四军从敌俘虏口中得知,敌52师疏于防范,且孤军长驱直入后,粟司令哪能放过这个久等不到的良机,他果断指挥部队回过头来,变退为进,向敌52师发起了进攻。
新四军如此迅速而有力的回马枪,直杀得敌人措手不及,陷入重围的敌52师毫不经打,一夜之间便基本报销。
而此时作为前敌总指挥的李觉尚不知情,他以为新四军在新登战役中就弹尽粮绝,再和52师作战更是粮疲力竭。
刚愎自用的李觉以为这是一个不多得的决战良机,于是急电右翼兵力迅速挺进,协同左翼兵力作战。
战机又一次来临!对于倾巢出动、自投罗网的1.2万敌军,粟司令哪能轻易放过?
他再次果断下令,除留一个支队歼灭残敌,同时监视左翼后续敌军外,其余各支队迅速向东实施机动,包围孝丰城边的敌右翼79师和突击总队。
此役一改新四军分割拉开、各个击破的常规打法,对敌实行集中围歼。后经三天激战,将敌人大部歼灭,残敌狼狈南逃。
天目山战役的最后胜利,充分表现了粟司令熟练运用机动艺术创造战机和捕捉战机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
刚刚攻克新登,却又撤离;
一次诱敌不成,便将计就计再次诱敌;
战机一旦出现,便紧紧抓住不放,以一个漂亮的回马枪迅速赢得了胜利;
当出人意料的战机二度再现,粟司令又一次死死咬住,集中兵力全力围歼,从而取得了 的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