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军危难之际,陈赓手下一支48人的特殊部队,却打退十倍之敌

1935年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经历了艰难的行程,翻越了雪山草地,正向陕北挺进。

在他们身后,宁夏之敌马鸿逵、马鸿宾和毛炳文的骑兵也越追越紧,行军掉队的战士吃了他们不少的亏。

“后面的敌人是条讨厌的‘尾巴’,他们一直跟进陕北,对我们很不利。总是被动,一定要把这条尾巴斩断在根据地门外!”毛泽东向干部团团长陈赓交代。

在长征的红军序列中,由陈赓率领的干部团是最特殊的一支部队。

原因就在于,干部团就算是一名普通士兵 ,军衔都不低。

全军危难之际,陈赓手下一支48人的特殊部队,却打退十倍之敌

干部团既要培养红军干部,也肩负着保卫红一方面军总部的重任,堪称是红军中的“御林军”。

清晨,陈赓坐在一条隘路口的山坡上等待肖应棠的第五连。

“你们连还有多少学员?”肖应棠带队刚走近,陈赓就把他叫到身边询问。

“还有42名,加上炊事员和我们俩,共有48名。”肖应棠指了指旁边的支部书记张文礼回答。

“虽然我们只有48个人,打敌人一个营没问题!”肖应棠从询问中敏锐地感到可能有任务,连忙补充道。

全军危难之际,陈赓手下一支48人的特殊部队,却打退十倍之敌

“好吧!那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陈赓同宋任穷交换了一下意见后说。

“敌人害怕我们与陕北红军会师,想把我们主力吸引在吴起镇以南地区,然后调集陕甘宁地区的反动军队来围歼我们,现在他们的马家骑兵又追上来了。你们的任务就是在这里把追击我们的敌人骑兵阻击住掩护主力部队在吴起镇集结。”

最后,陈赓再三叮嘱:“现在正是全军危难之际,你们必须死死地挡住敌人!”

根据陈赓的精心安排,五连3个班分别潜伏在东西两面山坡上待敌。

当太阳冉冉升上山头时,远处先有三个马家军的骑兵出现,他们走走停停,显然是在观察动静,不大一会,又陆续出现30多个骑着棕色高头大马的敌人。

全军危难之际,陈赓手下一支48人的特殊部队,却打退十倍之敌

五连指战员屏住呼吸,等待着敌人进入射程之内……

随着一阵机枪、步枪的吼叫,30多个敌人慌作一团纷纷落马,尚余一口气的顿作鸟兽散去。

约10分钟后,1个连的敌骑兵,挥舞着马刀,直向五连阵地奔来。

指战员隐蔽在工事里,聚精会精地瞄准着目标,等待他们冲进射程,又是一阵猛射。

那群凶恶“骑士”顷刻之间和他们前卫排一样,死的死,伤的伤,全被打翻落马。一些妄图作垂死挣扎的,则被五连的特等射手一枪一个地消灭了。

打退了敌人第二次进攻后,五连指战员抓紧时间擦拭枪、弹,修补工事,准备再战。

全军危难之际,陈赓手下一支48人的特殊部队,却打退十倍之敌

突然,西边山上枪声大作。原来是想从左侧山上迂回之敌,被陈赓早就部署在那里等待的部队杀下阵来。

“他们决不会甘心,大仗还在后头哩!”众人都有这样的思想准备。

太阳偏西了,三架敌机飞临红军阵地的上空,接着炸弹、迫击炮和轻重机枪一齐轰击、扫射,掩护着一个营、大约400人的兵力,向红军阵地奔袭。

这一次他们在红军的射程之外就下了马,然后顺着小河沟运动到只距五连阵地二三百米远的田坎下。

全军危难之际,陈赓手下一支48人的特殊部队,却打退十倍之敌

已经有些伤亡的五连,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非常沉着地紧握着手榴弹,准备着更激烈的厮杀。

轰击持续了20多分钟,荫蔽在田坎下的马家军,忽地站了起来,挥舞着马刀,漫山遍野地拥向五连阵地。

只有50多米远了,五连所有的火器都开了火,成排成排的手榴弹在对方的人群里开了花。马家军的嚎叫声被淹没了,马刀闪光不见了……

经过这样反复的较量,马家军躲在田坎后面,枪也不打,炮也不轰、连伤兵、死尸也不敢来抬了,战场逐渐沉寂下来。

全军危难之际,陈赓手下一支48人的特殊部队,却打退十倍之敌

陈赓派通信员送来的信中写道:“阻敌前进任务已经完成,给主力创造了砍‘尾巴’的有利条件,现令你连今夜12时将阵地移交给前来接防的友邻部队,然后撤至吴起镇附近休整。”

“不是要我们执行砍‘尾巴’的任务吗?‘尾巴’还没砍掉,为什么要我们撤走呢?”听到传达,不少人有些舍不得离开阵地。

其实,这时毛泽东已部署陕甘支队主力正面出击敌第三十五师骑兵团,砍掉了那条“尾巴”。

五连赶到宿营地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图景:大路上挤满许多棕红色、黑色、白色的马,马前上驮着一捆一捆枪支;一群群俘虏,在红军战士的押解下,狼狈地穿过看热闹的人群……

战后,红军将士们纷纷称赞,干部团五连只有48人,却在全军危难之际,打退了十倍于己,也就是400多名敌人的疯狂进攻,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战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