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很多品行中正的人,比如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他名门望族出身,家族几百年来都是汉室忠臣。在天下大乱后他辅佐曹操,一路上歼灭了所有诸侯,甚至一度要中兴汉室。但因为发现曹操有取代汉室的心意,为此不惜和曹操决裂,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信仰,也被人称为东汉最后一个忠臣。
有忠臣自然就有"反骨仔",而且那个时代的反骨仔还不少,比如吕布、孟达、魏延、王凌等都是这样的人。魏延作为诸葛亮指名道姓的反骨仔,诸葛亮甚至要求刘备要杀死他,但刘备爱才并没有这么做,反而给魏延极大的权力,由此为蜀汉埋下了祸根。到了诸葛亮领导蜀汉北伐的时候,魏延的理念甚至和诸葛亮有很大的分歧,甚至扬言要取代诸葛亮的职务。

不过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假如魏延取代诸葛亮的职务,蜀汉不仅不会得到快速发展,甚至可能会提前灭国。
魏延兵变被杀
在诸葛亮领导的第六次北伐战争中和司马懿领导的魏军在渭水河畔对峙了很长一段时间,诸葛亮本想凭借蜀汉精良的弩机和战阵从正面战场上击败魏军。司马懿明白自己的劣势,并没有给诸葛亮这个机会,而是选择避而不战,任蜀汉怎么邀战、骂战,甚至是羞辱自己都不让大军出战。因为司马懿明白,蜀汉的国力很弱,假如打消耗战的话最终还是曹魏赢。
魏延作为军中的副帅,也是一个沙场老将,他熟悉这里的地形,再加上情报显示长安城防守空虚,只要给他5000精兵走小道,10日内就能攻下长安,届时就可以包围司马懿了。求稳的诸葛亮并没有答应魏延的要求,魏延因此经常和部下们说诸葛亮不懂军事,大军主帅让自己做才最合适。
不久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临终前知道蜀汉已经没有能力击败曹魏,于是安排撤军任务,让杨仪和姜维带着主力部队撤退。魏延因为熟悉地形也是沙场老将,他负责殿后。魏延得知后认为诸葛亮这是要加害于自己,要报私仇!于是赶紧让自己的部队先行脱身,还沿途烧毁了剑阁栈道,差点让蜀汉主力部队被魏军围歼。
当杨仪和姜维回到蜀地后向魏延发难,质问他为何这么做。魏延自知理亏但并不认错,反而质疑杨仪和姜维两人的资历,要夺走两人身上的兵权,自己要成为大军主帅继续北伐。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魏延的部队知道了魏延违抗诸葛亮的遗命后纷纷脱离魏延,最后魏延被藏在身后的马岱斩杀,他的族人事后也全部被杀。
魏延的战略方向
魏延作为一个百战将军,他的能力是有的,眼光也是有的。他年轻的时候从一个底层士卒一次次作战中成长起来,荆州的无数匪患就是他的功勋。后来因为没有背景,只能得到一个长沙守将的职务,这让他很不甘心。赤壁之战后魏延发现只有刘备才是稳坐荆州的那个人,于是在刘备攻打长沙的时候就挟持太守投降,由此被器重。
而魏延的作战风格以凶狠著称,不论是在刘备攻打益州时候,还是剿灭益州士族,又或者是在汉中之战,魏延的表现可圈可点,为此被刘备任命为汉中太守,地位甚至高于张飞。而魏延在汉中的战略规划是以防守为主,以骚扰曹魏周边郡城为辅。可以慢慢放曹魏的血,一点一点扩大自己的地盘,影响力,等到一个机会后对曹魏进行精准出击,用一战改变两国的局势。
在魏延的计划中,自己接替诸葛亮成为蜀汉主帅,那意味着偷袭长安这个计划将会继续实行,甚至还会把蜀军带到汉中一地,以汉中作为根据地不断骚扰曹魏陇西、上庸、关中一地,打消耗战。魏延的计划看起来好像也不差,但弱点也就是这个计划本身。
按照计划来走蜀汉的结局
魏延的身份是一个武将,他只会打仗但不会治国。那个时候的蜀汉国力仅有曹魏的五分之一,兵力仅有曹魏的四分之一。诸葛亮作为蜀汉的实际掌权者,他知道蜀汉的劣势有多深,为此他只能对内发展经济,再和益州的士族们妥协,让益州士族青年才俊进入朝中为官。有了益州士族的支持后才能深入南中平叛,才能持续开启北伐。
此前蜀汉全国上下支持诸葛亮北伐,那是因为在诸葛亮身上看见了希望,而魏延不是诸葛亮,他没有诸葛亮那么大的影响力和威慑力。这种情况将会导致蜀汉内部不稳定,主战派和主和派两边将会一直拉锯。而打仗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后方要稳,国内双方不和就意味着局势不稳,局势不稳可能会碰到粮草不济的问题,诸葛亮在世时都碰到过粮草问题,更何况魏延了。
而且按照魏延的计策,他每一次军事行动都会给蜀汉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但和曹魏接壤的地方都是一些贫瘠之地,每次行动很难得到足够的收益,长此以往可能会让蜀汉财政崩溃。另外曹魏的统帅司马懿只是被诸葛亮能力压制,并不意味着魏延也可以能力压制,甚至可能会被司马懿击败!蜀汉已经经不起失败了,一次大败可能会让蜀汉亡国。
小结
其实诸葛亮心中装的是整个蜀汉,甚至是整个天下。他和魏延政见不合这是事实,但他从未针对过魏延,更没有抛弃、舍弃魏延,用他的部队换取蜀汉主力后撤的想法。诸葛亮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最好的安排,可是魏延心胸狭窄却不能理解。
不过像魏延这样的人设,其实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人多,不少人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自己将会是天下第一,甚至目中无人。其实要知道取得的那份成绩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强,而是对手太弱了。假如碰上了更强的对手,不仅结果没有之前那么好,更有可能被打落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