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英国媒体:是时候从对中国无休止的恐惧中清醒过来了,中国的崛起可以实现双赢

作者:环球网

来源:环球时报

世界大学新闻网8月29日文,原标题:是时候重启与中国的科研合作了,是时候对美中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采取相反、积极的看法了。美国和中国很早就开始了科技合作、教育和学术界的交流,但交流较少。诚然,中国正在谈论缩小与西方的技术差距并最终迎头赶上,但人们似乎并不认为中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最初,科技合作主要由政府推动。

英国媒体:是时候从对中国无休止的恐惧中清醒过来了,中国的崛起可以实现双赢

信息图

今天的情况非常不同。民间交流与合作倡议远远超出了政府主导的项目。美国知名大学与中国同行签订了各种合作协议。与此同时,一些变化改变了两国之间的竞争环境。此前,简单的交流项目在美国引起了人们对国家安全、技术获取、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的担忧。这给本来会促进信任和理解的领域蒙上了阴影,从而使沟通与合作复杂化。今年夏天通过的《创新与竞争法》包含了一些反华条款,突显了人们对所谓"中国威胁"抬头的担忧。在这里,笔者提出了一些颠覆性的改变,让大家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时候调整和重置双边合作了。

创新。从将中国视为创新落后者到将中国视为创新领导者。如今,中国在全球研发支出方面排名第二。中国在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和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位居中等收入国家之首。这反映了其不断增长但尚未完全实现的创新潜力。

人才。美中科技关系已经从高度不对称转变为能力和能力方面更加顺从的关系。例如,中国的研发支出一直在稳步上升,现在拥有庞大的高端科学和工程人才库。中国已经是知识资本的重要创造者,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

从追赶到竞争。中国的重心已经改变,从追赶到竞争。中国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规则接受者,而是在寻求成为规则制定者。中国在国际科技事务中不再是边缘角色,而是主要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技术转让。中国已经从单纯的学习者和信息接受者转变为技术转让的来源和跨境技术标准的塑造者。

人才的回归。中国扭转了人才流失的趋势,吸引人才回国,积极招募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和工程人才。

40年来,美中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的运行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是考虑重新设计新的合作框架的时候了。通过建立一个新的2.0框架,也许我们可以恢复一些已经失去的信任和善意。如果美国疏远或对合作施加新的限制,而中国的科学界和教育机构能够将大量的知识和专长推向前台,为世界带来实质性的价值,那将是愚蠢的。现在是时候醒悟过来,中国无尽的恐惧,即中国的崛起可能是双赢的,而不是零和的。(丹尼斯·西蒙翻译,陈俊安翻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