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朝鲜战场上,一名大将和一名少将用了什么办法,让美军束手无策?

引言???

现如今,美国的综合实力虽然是世界上最强的,但是我们也并不怕他,因为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在朝鲜战场上已经将美国打败过一次了,从那时候起,我国就克服了“恐美病”,不惧怕美方的任何挑衅行为。

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是我国的立国之战,在综合实力完全落后于敌人的情况下,人民志愿军凭借钢铁般的意志,与美军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较量,这个过程虽然偶有局部失利,可最终保家卫国,击败美军的目的达到了。

朝鲜战场上,一名大将和一名少将用了什么办法,让美军束手无策?

众所周知,现代战争打的就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国钢铁产能大约仅是美国的一百分之一,国内生产总值,科技技术等更是全方位落后,我军赢得这场战争是非常不容易的,用了举国之力。

抗美援朝战争的困难???

抗美援朝一共有五次大规模战役,前三次我军打得还算顺利,达到了作战目标,后两次打得相对艰难一些。朝鲜是多山地带,不利于大规模兵团作战,且美军火力覆盖面积广,我军被迫放弃了在解放战争时期擅长的运动战,选择打阵地战。

朝鲜战场上,一名大将和一名少将用了什么办法,让美军束手无策?

打阵地战我军没有优势,美军拥有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炮火覆盖面积广,火力充足,我军从硬实力来看很难与美军匹敌。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我军最初也是采用了运动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敌人也不傻,他们也在战争中学习,找出我军的弱项。

从第一次战役开始,美军还以为我军仅几千人或几万人,对我军入朝作战的部队数量并不了解。实际上,志愿军第一次入朝人数已经二十余万了,在兵力完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术,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朝鲜战场上,一名大将和一名少将用了什么办法,让美军束手无策?

自美军中将沃克意外身亡后,李奇微接替了他的职务,成为第八集团军司令,指挥部队与中朝军作战。李奇微发现,志愿军每次持续进攻的时间很短,一般不会超过八天,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礼拜攻势”。的确,由于我军在补给方面的落后,无法长时间进行进攻,如果达不到目的,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撤回,不然补给跟不上,我军会遇到危险。

针对志愿军的这一个“弱点”,李奇微也很聪明,他制定了所谓的“磁性战术”,我军进攻的时候他们后撤,我军后撤的时候他们反扑 ,这的确减少了美军的伤亡,给志愿军造成很大的困扰。

朝鲜战场上,一名大将和一名少将用了什么办法,让美军束手无策?

既然无法和美军打运动战,那么只有打阵地战了。可打阵地战我军就没有优势可言了,志愿军司令员彭老总为此发愁,找不出有效的方式来减少军队的伤亡。这时候,从国内来了两个人,他们为彭老总解决了这个难题。

坑道战术有效减少志愿军伤亡??

奉上级命令,陈赓来到朝鲜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老总指挥作战。了解到朝鲜战场上我军面临的困难后,陈赓提出了采用坑道作战的方式,来减少我军的伤亡,在阵地战上或许有奇效。陈赓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386旅的旅长,曾用“地道战”对付日军的进攻,地道战与坑道战类似,这是一种能有效避免敌人强大火力,又能进攻,又能防守的战术。

朝鲜战场上,一名大将和一名少将用了什么办法,让美军束手无策?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碾庄、双堆集战役中,因敌人火炮太猛,为了接近敌人,缩短冲锋的距离,我军采用挖地道的方法,很快就接近了敌人的防御工事,最终能将黄百韬,黄维两大兵团歼灭在淮海战场上。

二战时期,日军在防守本土的时候,也采用过坑道战术,有效地规避了美军的轰炸,在反击中使美军损失惨重。在硫黄岛、瓜岛、塞班岛等战役中,日军采用坑道战术,美军在武器装备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赢得还是很艰难,损失非常大。就是因为如此,美军为了让日本快速投降,只能扔两颗原子弹来解决问题了。

朝鲜战场上,一名大将和一名少将用了什么办法,让美军束手无策?

陈赓提出坑道战术后得到了彭老总的大力支持,可坑道战术是一门技术活,陈赓不一定会根据朝鲜的地形来挖掘相应的坑道,这需要专业知识的专家来解决这个问题。陈赓向彭老总推荐了一个叫王耀南的人,他是挖掘坑道的专家。

朝鲜战场上,一名大将和一名少将用了什么办法,让美军束手无策?

说起王耀南,许多人可能没听说过,名气不大的他,在我军中是一名特殊人才。王耀南是我军工兵的“鼻祖”,早在红军时期就担任类似于工兵这样的角色,不管是架桥修路,还是搞爆破,挖坑道,王耀南都是一把好手,他经验丰富,能根据不同的地形,挖掘适合当前地形的坑道。

朝鲜战场上,一名大将和一名少将用了什么办法,让美军束手无策?

王耀南虽然很少上前线打仗,但是在我军革命的道路上,他有很大的作用,在长征时期,王耀南架桥修路,保证了主席等人的安全撤退,在军事方面,他曾协助徐帅,刘帅,聂帅,在军中受到多位高级指挥官的表扬。

朝鲜战场上,一名大将和一名少将用了什么办法,让美军束手无策?

很快,王耀南奉命来到朝鲜,用他的毕生经验,为志愿军修筑一条能够抵挡美军炮火轰炸,保证志愿军生命安全的通道。挖掘坑道的工程在王耀南的指挥下,圆满完成了任务,这些坑道能够有效地抵挡敌人的炮火轰炸,减少大量伤亡。

结语

志愿军用上了坑道,在阵地战中志愿军的伤亡减少了一大半,这份功劳有陈赓和王耀南的一份。在上甘岭战役中,试想一下在美军如此猛烈的炮火的轰炸下,如果没有坚固的坑道,我军如何能守住敌人一次次的轰炸。此战,美军到现在还没想明白,当时的志愿军是如何守住上甘岭的,经此一战,美军也开始收手,不再大规模采用炮火进攻,这种坑道防御战术让美军在进攻的时候变得束手无策。

朝鲜战场上,一名大将和一名少将用了什么办法,让美军束手无策?

1953年,美军自知自己无法战胜强大的志愿军,国内民众又厌战,军方无奈只能签订了停战协定。1955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提出采用坑道战术的陈赓被授予大将,具体如何挖掘坑道的负责人王耀南被授予少将。在朝鲜战场上,我军一位大将,一位少将,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让整个美军都束手无策。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纵观历史2020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