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书评|每一颗水滴都属于故乡的大海

书评|每一颗水滴都属于故乡的大海

《小水滴漫游记》是一本长篇童话小说,作者周吉敏是浙江温州人,她在书中创造了“小水滴”这个角色。读本书的过程里,始终感觉这颗“小水滴”悬在头顶的前方,她带领着读者穿过瞿溪、郭溪,翻过潘桥、娄桥,走过景山、南塘,跨过梧田、仙岩……如果你去过温州,这本小说就会帮助重温“温州记忆”。

拟人的“小水滴”可以走、可以蹦、可以跳,还可以飞,她顽皮的时候跃进溪水里,把溪边的草叶挠得“咯咯”直笑,她困的时候躺在柔软的苔藓身上,在星空下憩息。她遇到了小黄鹂、小燕子、大白鹅、小螃蟹、小白鹭、小麻雀,她不仅通晓人类与动物的语言,还能够与植物交谈,这样的一颗万能水滴,其实也是读者内心隐藏的一个精灵,她代替那些被困在写字楼、居民楼里的人们,进行了一趟真正的大自然之旅。

《小水滴漫游记》的封面上,印刷着一张漂亮的图片,图片的背景是一片映照出蓝天白云的平静河水,河水中有一艘小舟满载着31筐青黄相间的瓯柑。每到丰收季节,塘河的游船上,会有无数艘运送瓯柑的小船驶过,每一艘船过去,都会借助河风送来一阵阵甜蜜的清香。类似这样的图片,在书中还有不少,比如潘桥旁边的大榕树,美丽的江心屿,古香古色的梧田老街等。虚构的童话与写实的图片“相撞”在一起,制造出一种独特的阅读感受,会觉得这个童话既美好又真实。

周吉敏是一位坚守“故乡写作”的本土作家,作为温州人,这些年她写了大量温州题材的散文、随笔,也出版过她行走温州十七条古道之后写出的专著。她过往的写作拥有散文作家的清新与诗意,也有着“学者写作”的人文色彩,在有了大量写作经验之后,她突然转型用童话的形式来表达她对故乡的热爱,这使得她的写作疆域得以拓宽,使得“温州故事”有了另外一双“翅膀”。

作为地方文化的守护者,作家冯骥才“化文化良知为文化自觉”,多年来身体力行地走在传统文化的捍卫与挖掘前沿。周吉敏在温州的写作,也是在为这项价值服务。她写泽雅造纸,写琦君故里,推介董每戡的戏剧理论,这些行为,也成为《小水滴漫游记》的内容构成。在富有想象力的童话文字里,熟悉的地方、文化、名字,被赋予了一个崭新的观察与了解视角,周吉敏用她的这本新作,很好地解释了“一切皆可童话”的写作理念。

在这本书最后,漫游的“小水滴”终于回到了海洋,但这不是惆怅的结束,而是欢喜的开始,因为“我始终在你们身边,露珠是我,雨点是我,雾气也是我,云朵是我,小溪是我,河流是我……”对于写作者而言,故乡也是大海,哪怕脱离了这片大海远行,故乡的方向,都会是他们回首凝望的地方。《小水滴漫游记》以这样的一种寓意,书写了所有人内心当中的故乡情结,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温州,其实也每时每刻发生在许多人的心里。

当童话的形式,加入到“故乡写作”的大军,这一题材领域,从此多了一分灵动与活跃的色彩,从此想到故乡,不必只有沉思与肃穆,面对微笑,才是与故乡的最好沟通方式。(韩浩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