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帝私下将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中不乏节俭之人,但若本身就很富贵,却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过着节俭的生活,无欲无求,这样就更难能可贵了。

这样的人还真有,他就是辽圣宗和兴宗朝的宰相张俭。他人如其名,即使位至宰相,也依然过着贫困节俭的生活。就连皇帝都看不下去,要打开国库给他提高俸禄呢。

皇帝私下将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得辽圣宗赏识

张俭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他在学习上十分勤俭用功,父母也非常支持他的学业。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只有好好读书,参加科举高中才是走上仕途的最简便的方式。

张俭也深知这一点,但他的目的不仅仅是高中光耀门楣,他身处底层劳动人民之中,知晓老百姓的苦难,所以也有做官之后为百姓谋利的想法。

在张俭的日日苦学之下,他于统和十四年高中状元,于是他被任命为云州府官员。在日常生活中,他始终秉持着“为官清廉”的信念,吃穿用度上还是为民时的样子,从不鱼肉百姓;在为官上,他整治贪污,为民办事。

皇帝私下将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张俭在云州府的美名被上级知晓,他因此被当地的节度使所赏识。而这位节度使也成了他的知遇恩人。

有一次,辽圣宗到云州府打猎,在云州府下榻歇息。许多官员带着当地的特产来迎接,但当辽圣宗来到云州衙门时,当地的节度使却是空空如也,这让辽圣宗感到有一丝不满意。

节度使察言观色,忙上前去说:“贡臣辖区内没有什么特产,只有一个张俭,是我们这儿的宝物,希望能将他献给您。”

皇帝私下将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辽圣宗听此人颇有些好奇,于是命人将张俭召来,与之交谈。交谈中,辽圣宗发现张俭此人确实有着过人的才能,在治国、谋略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听之令人茅塞顿开。

辽圣宗很满意地将张俭带走了,张俭也确实在皇帝的身边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成为了皇帝的左膀右臂。辽圣宗在位时,对他十分信任,而张俭也没有辜负皇帝的信赖,尽职尽责地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辽圣宗弥留之际,将继位的太子,也就是之后的辽兴宗托付给张俭。

皇帝私下将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一件衣服穿30年

辽兴宗继位之后,同样也对他委以重任,将他升为了太傅,赐同德功臣,后又升至太师、中书令等。

辽兴宗做太子之时,便对张俭好奇至极,他不相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真如表面上一样节俭,于是在他继位之初,便想试探一下他。有一天,他命身边的人,悄悄地在张俭的衣服上烧了一个洞,想看看他是否上朝时穿的是同一件朝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肇事人”辽兴宗却逐渐把这件事给忘了,直到一年后的朝堂上,他突然看到张俭的衣服上还有之前被烧的洞,才想起来这件事。

皇帝私下将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张俭的节俭让皇帝大受感动,于是下朝之后,召来张俭问,是否是俸禄不够,张俭回答说,是因为这件衣服穿了三十年,不舍得换。辽兴宗却不行了,他堂堂一个皇帝怎么能让自己的宰相过得如此寒酸,于是命令打开国库,让张俭从国库的布匹中挑选几匹回家。

对于张俭来说,那几匹布算不了什么。但是作为一个臣子,不能让君王失了面子,他只得随便挑几匹布。张俭挑完之后,便匆匆回家了。直到辽兴宗看到张俭将烧坏的衣服换了之后,才心满意足。

皇帝私下将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做官为民的一生

辽兴宗继位不过几年,恰好一位官员家中出现了盗窃案件,辽兴宗因阅历不足,急切地想破案,展示一下帝王的威严,于是,案件没有怎么深入调查就抓捕了八个嫌疑人。兴宗命人将这八个人处斩。但没成想,过了不久,真正的凶手浮出水面,之前处死的八个人都成了替罪羔羊。

这件事让兴宗感到焦虑不安。因为那八个人的家人找上门来,要求给一个公道。但兴宗也没办法,这件案子就一直拖着。张俭却三番五次地请求皇帝重新审理此案。

皇帝私下将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张俭多次请求,兴宗被不堪其扰。有一次,兴宗十分恼怒,便反问张俭,是否想让皇帝为他们偿命?张俭则回答道,家属们冤告无门,如果您能对这几家人稍加抚恤,让他们能够将尸体安葬,便能给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一个安慰。

兴宗豁然开朗,于是赏赐了他们东西,言语上抚慰了一番,这件事情很快就被平息。

皇帝私下将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张俭为官二十年,最初在云州时,便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为民请命,深受当地百姓爱戴。虽然有时候行事作风会得罪一些官员,但他从不畏惧。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份官场上难得的品质,让他入了辽圣宗的眼,从此仕途一帆风顺。

张俭不管什么时候都记得决心读书考取功名时的初心,就算位至宰相的时候,他也不曾滥用过一次他的权力。他时常叮嘱家人,万不可因为他是宰相,而在外胡作非为。

有一次,兴宗听说张俭的弟弟参加了此次的科举,于是便想封他的弟弟一个进士及第,张俭知道后,便拒绝道,要他自己凭借实力考取功名。兴宗于是对张俭更加信赖和重用。

皇帝私下将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身为宰相,他的俸禄自然也是不低的,但张俭将俸禄留下一些家人够用的,便将其他的都捐给百姓了。他还时常嘱咐家人不可奢侈浪费。

时间久了,张俭的做法让其他官员看不顺眼。在圣宗朝,有一次,一位大臣在圣宗面前诽谤他,因圣宗十分信赖张俭,知晓张俭的为人,这名大臣被圣宗贬为庶民后又流放。

自此,朝中大臣即使有人嫉妒张俭的才能和皇帝对他的赏识重用,也不敢再吭声了。

皇帝私下将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直到老年,张俭从朝堂回家养老,于九十一岁高龄去世。纵观张俭一生,他生活简朴,时常将自家财物赠与贫困百姓,自己却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为官清廉,不收取百姓一分银子;执政为民,为穷苦百姓做主。而他的高龄而终,似乎也是回馈他为民的一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