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明朝初年,朱元璋派使者去日本出使。目的是要通知日本国中原已经易主,大明王朝正在统治天下,督促日本尽快向大明祝贺并称臣纳贡。

然而,远在重洋之外的日本国正在内战,根本无暇顾及中原大地是谁统治。且一些日本浪人在沿海地区频繁侵扰我大明百姓,使得大明边疆并不安定。

朱元璋怒斥日本“国王”:“如果再不取缔倭寇行为,就发兵进行反击!”没想到日本“国王”不仅不买明太祖的账,甚至把派来的大明使者斩杀。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朱元璋大怒,准备发兵攻打日本。而此时他的高级参谋刘伯温却出来力劝朱元璋不要发兵,最后朱元璋攻灭日本的计划也就没有进行下去。

愤怒的洪武大帝

如果要把中国历史上性格刚烈的皇帝做一个排名,大明洪武帝一定能够排到前十。

因为这位大明天子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朝堂,都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气和铁腕手段。所以,一般的人在朱元璋面前连话都不敢多说,生怕因言获罪。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仅对这位大明天子的火爆脾气不以为然,甚至变得有恃无恐。这群人,就是海洋对岸的日本国国民。

当时,朱元璋派遣的北伐军已经成功打进了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大漠,可以说,中原天下,已经是大明的控制范围了。

在元朝的时候,中国就是东亚、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宗主国,他们不仅要年年向中原地区进贡,而且在重大盛典时也要派遣使者前来参加祝贺。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大明坐了天下以后,原来属于元朝附属国的藩王们,纷纷向大明表示祝贺和忠于大明的决心。

虽然东亚、东南亚的藩国基本都来了,但唯独有一个国家没有消息,那就是日本。日本国不仅不来朝贺,还纵容手下浪人在我沿海一带打家劫舍,扰得大明边疆很不安定。

身为大明天子的朱元璋当然十分愤怒,于是选派使者前往日本,一是去问问为什么不来朝贺,二是严令日本国取缔倭寇之事。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使者到达日本国之后,发现日本国正在内战,弹丸之地的日本岛被分成四个国家,他们大体上一国占据一岛,根本构不成统一的国家政权。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他国都来朝贺时,日本国却杳无音信,因为他们根本无暇顾及中原谁坐天下。

而至于日本倭寇的事情,大明使者找到了当时算作正统的一国国君,向他明确表达了大明的立场和主张。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他向这位日本国君递上了来自大明天子朱元璋的诏书,诏书上说:“如果尔等再不取缔日本浪人行为,就派兵攻打,把你抓起来!”

但这位日本国君却并不买朱元璋的账,他不仅不把明太祖的话当一回事,还将前来的使者团成员几乎杀害,只留一人回去报信。

可以说,敢这样挑战洪武大帝权威的人,在中原地区再也粉身碎骨,不复存在。而恰恰是这弹丸之地的蕞尔小国,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侮辱大明王朝。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对于洪武大帝这样的君主来说,显然是无法忍受的,他召集群臣,愤怒的表示:要攻灭日本国!

刘伯温的眼光

要知道,当时的大明王朝可不是朱元璋晚期时的大明王朝。那时,大明王朝的精兵强将可都还健在,而且有着大败陈友谅的长江水师和臣服的朝鲜半岛。

可以说,如果大明取道朝鲜,从那里横跨日本海攻进日本本土,内战中的日本国也是没有招架之力的。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然而,就在朱元璋召开的高级会议上,众将纷纷表示要攻灭日本之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就是刘伯温。

世人将刘伯温常与诸葛孔明相比,认为他们二人是:“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于是,刘基常常被认为是绝顶聪明和绝顶智慧的人物。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刘伯温确实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战略眼光。他在对待是否攻灭日本国的这个问题上,坚决表示反对,他的理由是两个字:不值!于是,他向朱元璋详细分析着形势: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攻灭日本国肯定是能成功的,但付出的成本也是巨大的。他先承认和肯定了大明水师的能力,但又分析道:大明水师毕竟是在长江中和陈友谅交战。

如今远赴重洋去攻灭日本,虽然在战争上一定能胜利,因为日本国确实不堪一击,但其中的消耗必定巨大,也许有的兵士还有没到日本国土就已经在海中丧生。

第二,北方蒙古之患未解。虽然此时朱元璋已经登基做了大明天子,但逃亡到大漠的北元势力并未就此彻底消亡,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要反攻中原,夺回大都。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这样一来,大明王朝必须要把最精锐的部队拿出来对付北方蒙古,如果此时再向日本国妄开战端,势必加重初定的大明王朝负担。因此,攻灭日本国不过是“肌肤之痛”,而蒙古北元才是“心腹之患”。

第三,日本国山地、丘陵居多,即使攻灭了日本国,我国居民也很难在山地丘陵遍地的小岛上顺利开展农业。再加上,一旦攻灭日本,就要遣派官员进行管理。

而中原和日本岛之间隔着巨大的海洋,被派遣的官员不仅会生怠工情绪,而且也不便中央政府管理。久而久之,反而会养成一股脱离中央管辖的独立势力,尾大不掉,很难处理。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这三点层层剖析,将中日之间的形势说得十分透彻,也顺利打动了朱元璋。

不征之国

朱元璋虽然是个性格刚烈的君主,但绝不是一个是非不分的君主。他在听了刘伯温的一番透彻分析之后,也冷静了下来。他召刘伯温前来详细交流,在理性思考国家形势之后,最终决定取消攻灭日本国的计划。

他不仅自己不执行攻灭日本国的计划,还告诫子孙不能穷兵黩武,把朝鲜、日本等15个海外之国列为“不征之国”,意为永不征讨。

明朝初期,刘伯温为何要誓死阻止朱元璋灭日本?原因其实很简单

可以说,这位洪武大帝虽然一生南征北战,打遍天下未尝敌手,但他绝不是一个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随意发动战争的君主。

他告诫群臣用兵一定要谨慎,他说:“用兵打仗犹如医生开药,一个没病的人频繁吃药,是要把人吃坏掉的。”

正是这种卓越的政治家眼光,加上刘伯温恰到好处的分析,使得明初攻灭日本国的计划最终没有实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