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3岁少女被乾隆疯狂宠幸,七次怀上龙胎,乾隆:把她葬入帝陵

很难想象,一个宫女出身的13岁少女,会受到大清皇帝乾隆的青睐,她在后宫蛰伏十几年,终于打开了多情天子的心房,十年内七次为乾隆怀上龙胎,生下六个儿女,儿子也幸运地成为帝国的继承者。这个女人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竟让以多情而著称的乾隆如此痴迷,最终与乾隆永久长眠在一起,让我们一起走进清朝唯一汉后孝仪纯皇后的人生世界。

13岁少女被乾隆疯狂宠幸,七次怀上龙胎,乾隆:把她葬入帝陵

1、辛者库出身的包衣汉女

关于孝仪纯皇后的出身,《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

“魏氏绶恩,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份无考。其曾孙五十一,原任内务府总管;元孙清泰,现任内务府管领;元孙清宁,现任六品官;玉保住,原任库掌。四世孙吉庆,现任笔帖式。”

在这份记载中,有两个人需要注意,一个是五十一(武士宜,汉名魏九龄),他是孝仪纯皇后的祖父,另一个是清泰(汉名魏明禄),他就是孝仪纯皇后的父亲。魏氏的那位始祖绶恩(汉名魏国贤)应该就是孝仪纯皇后的五世祖(天祖,高祖的父亲)。

由此来看,孝仪纯皇后的祖上居住在沈阳,也就是说,孝仪纯皇后的老家是东北的。

那么,这个叫绶恩的是什么来头,又是如何归附清廷的呢?

有些资料认为,绶恩原先是明朝末年的一名千户,在辽东地区与后金作战,因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绶恩被遣返山东登州,后来跟随耿仲明渡海归顺后金,随后被编入正黄旗汉军。耿仲明属下有七个佐领,绶恩便是其中一个佐领的初任牛录章京。

可能有人就纳闷了,绶恩既然被编入正黄旗汉军,后来又为何成了包衣了呢?

这是因为绶恩后来在征伐南明时,收留马鞍匠人而触犯逃人法,所以,绶恩的这个牛录才会被编入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管领下。就这样,绶恩的这支魏氏由汉军旗成为内务府的包衣奴才,而且还是包衣管领,包衣管领即辛者库。

虽然孝仪纯皇后的先祖绶恩触犯了逃人法,但朝廷并没有深究,魏氏一族也没有卷入后来的三藩之乱,其族人大多在内务府任职,如孝仪纯皇后的祖父武士宜曾担任内务府总管,父亲清泰任职内管领,这样来看,孝仪纯皇后也是内务府中级官僚家庭出身,条件还算不错。

此外,孝仪纯皇后的祖母年氏、晁氏、母亲杨佳氏在雍正朝是担任宣读后妃册文的女官,如果这位年氏与敦肃皇贵妃是一家的话,这说明,从孝仪纯皇后的祖辈开始,就已经与汉军旗的豪门士族联姻了。

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内管领清泰之妻杨佳氏诞下一个女儿,此女即后来大名鼎鼎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魏佳氏比乾隆小16岁。

13岁少女被乾隆疯狂宠幸,七次怀上龙胎,乾隆:把她葬入帝陵

2、被皇帝看中的年轻宫女

关于魏氏入宫的具体时间,史料没有记载,但根据其生于雍正五年的信息来看,至少在乾隆四年,13岁的魏氏就有了参选宫女的资格了。内务府选取宫女的年龄一般在13岁到17岁之间,因此,魏氏入宫年限应该在乾隆四年到乾隆八年之间。

到乾隆九年,魏氏已经有了贵人的头衔,但还不确定她究竟有没有一段时间的宫女履历,后来在乾隆御制诗中曾透露魏氏是孝贤皇后玉成于他的伴侣,或许魏氏早年曾在孝贤皇后身边充任宫女。

“草犹逮春绿,松不是新栽,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乾隆帝自注: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斫教养者今并附地宫(《孝贤皇后陵酹酒》)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被皇帝纳入后宫的宫女一般都是由皇后引荐的,因此也不排除魏氏只是由孝贤皇后引荐给乾隆的可能性,所以才会有“玉成侣”的说法。

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贵妃高氏病重,乾隆将其晋封为皇贵妃,魏氏借着这次东风被晋升为令嫔,根据内务府《鸿称通用》的记载,“令”的意思为“聪睿的”、“明智的”,可见在乾隆眼中,这是个非常聪明乖巧的小姑娘,皇帝都喜欢聪明的女孩,这是不会错的。

令嫔册文:

“朕惟仰事璇闱。必选柔嘉之质。佐徽、椒掖。久推淑慎之姿。载考彝章。特加锡命。咨尔贵人魏氏、久娴姆教。长奉女箴。礼法是宗。凛小心而严翼。敬勤弗怠。遵内则以温恭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令嫔。尔其只膺巽命。迓景福以咸绥。益懋壸仪。荷鸿庥于方永。钦哉。”

虽然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魏氏没有为乾隆生儿育女,但她的重要性,早就出现了端倪。

比如说乾隆十年的这次册封,魏氏被封为令嫔,除了魏氏,当时的嫔位还有舒嫔与怡嫔。舒嫔是乾隆六年通过外八旗选秀入宫的妃子,来自著名外戚世家叶赫那拉氏,而怡嫔则是乾隆初年极其宠爱的一名妃子,但此时的令嫔已经位列三嫔之首。考虑到魏氏内务府包衣的出身,说明她在乾隆心中是有一定位置的。

此外,根据《雍和宫满文档案译编》记载,乾隆十年三月初三,承乾宫舒嫔跟随帝后等人前往慧贤皇贵妃金棺停灵之六股道。承乾宫舒嫔、延禧宫怡嫔和永寿宫令嫔位下的太监乘坐同一辆牛车前往六股道。

可知此时魏氏居住的寝宫是永寿宫。

乾隆十三年五月,孝贤皇后去世后不久,魏氏与舒嫔叶赫那拉氏一起被晋封为妃,妃号不变,为令妃。

13岁少女被乾隆疯狂宠幸,七次怀上龙胎,乾隆:把她葬入帝陵

令妃册文:

“朕惟赞化宫闱。必赖柔嘉之质。服勤内殿宜邀锡命之荣。爰沛纶音。式加象服。尔令嫔魏氏、夙娴内则。早侍深宫。淑慎居心。雅协珩璜之度恪勤效职。克襄苹藻之荣。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印封尔为令妃。尔其钦承休命。永流翟舀之芳。只荷鸿禧。勉奉掖庭之职。钦哉。”

三年后的乾隆十六年,乾隆给了魏氏娘家人一次恩赐,将魏氏一家由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管领拨入包衣佐领,相当于提升了魏氏娘家的地位。

“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奉旨:令妃娘家包衣管领人,著从本旗包衣牛录拨出。”(《上谕档》)

随后几年内,乾隆的宠爱重心似乎在刚被册立为皇后的那拉氏身上,那拉氏在三年内为乾隆生了三个儿女,但到了乾隆二十年,那拉氏已经是年近四十的女人了,而魏氏还不到三十岁,此时的魏氏越来越受到乾隆的关注,属于令妃的时代到来了。

3、十年盛宠的大清皇妃

乾隆二十年的十二月初六,乾隆赏赐给魏氏娘家人一些土地与房屋,原来是魏氏怀上了龙胎,在第二年的七月十五日,魏氏在圆明园的五福堂生下了皇七女,即后来的固伦和静公主。

这是魏氏首次生育,乾隆对这个女儿似乎也非常喜爱,在皇七女才三个月大的时候,便将其指给了蒙古超勇亲王策凌的孙子拉旺多尔济。而且,乾隆三十五年,皇七女是以固伦和静公主的身份嫁给的拉旺多尔济,当时魏氏的位分是皇贵妃,显然不符合宫规(清制,只有皇后生的女儿才可封固伦公主)。

乾隆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魏氏第二次生育,生下皇十四子永璐,可惜的是,这位小皇子在四岁时因种痘夭折于圆明园天然图画。

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魏氏第三次生育,又生下一位小公主,即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皇九女在乾隆三十七年嫁给了协办大学士兆惠之子,一等武毅谋勇公札兰泰,这位额驸(札兰泰)的父亲兆惠是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的族孙,被誉为“中国反疆独第一人”。

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初十,魏氏第四次怀上龙胎,但在九月的时候小产,此时的魏氏已经怀孕八个月,着实有点可惜。不过,随后乾隆也给予了安慰,在这一年的十一月,将魏氏晋封为令贵妃。

令贵妃册文:

“朕为化起二南。赞理必资乎淑德。官分九御。褒荣递进夫崇阶。爰沛纶音。式加象服。尔令妃魏氏。素娴女诫。早侍掖庭。勤慎居心。柔嘉著范。钦承圣母。供内职以无违。敬佐中宫。禀徽音而有恪。前晋封乎妃秩。已越十年。今称庆于宫闱。恭逢万寿。奉皇太后慈谕。以册宝晋封尔为贵妃。尚其克承荣锡。永流翟舀之光。益懋芳徽。式协珩璜之度。钦哉。”

13岁少女被乾隆疯狂宠幸,七次怀上龙胎,乾隆:把她葬入帝陵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魏氏第四次生育,这一天,她在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生下一位小皇子,正是这个皇子,让历史记住了这位大清皇妃,也奠定了她后来皇后的地位。魏氏所生的这位皇子,排行第十五,取名为永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

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魏氏第五次生育,生下皇十六子,但这位小皇子同样在四岁的时候因种痘而夭折(夭折于圆明园碧桐书院)。

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魏氏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生育,这次他生下的是乾隆的幼子,即皇十七子永璘。

从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三十一年,这十年里,乾隆一共有七个儿女降生,除了忻贵妃所生的皇八女,生下六个全部出自魏氏,魏氏之宠,可见一斑。而且,自从乾隆三十一年后,乾隆只有一个儿女降生,她就是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

4、统摄六宫的皇贵妃

乾隆三十年对于大清国来说,是让人永远铭记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南巡途中,继后那拉氏将自己的头发剪掉,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不管那拉氏剪发的原因如何,但此事的最大受益者是时为令贵妃的魏氏。五月初九这一天,乾隆下令封魏氏为皇贵妃,五天后又将那拉氏的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册宝收回,预示着乾隆继后时代的终结,开始进入令皇贵妃掌管六宫的时代。

皇贵妃册文:

“朕惟彤闱赞化。本敬顺以扬庥。紫掖升名。表恪恭而锡庆。爰稽彝典。式播温纶。咨尔令贵妃魏氏、早侍深宫。夙娴懿范。襄廿年之内治。麟趾凝祥。超九御之崇班。凤章优秩。自膺册命。益茂芳徽。只事小心。克承欢于璇殿。含章明顺更流誉于椒庭。兹仰奉皇太后懿旨。以册宝晋封尔为皇贵妃。尚其勉副慈恩。光昭壸德。永怀淑慎。辉翟服以垂型。弥凛谦冲。绵鸿禧而迓福。钦哉。”

这一点,从乾隆三十二年和硕和嘉公主病逝这件事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13岁少女被乾隆疯狂宠幸,七次怀上龙胎,乾隆:把她葬入帝陵

乾隆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和硕和嘉公主病情加重,当时乾隆身在热河,听到女儿病重,立刻下令让留在京师的办事王大臣通知章嘉活佛与皇贵妃去探望和嘉公主。九月初六这一天,储秀宫皇贵妃(魏氏)与景仁宫的颖妃等妃嫔一起来到公主府探望,第二天公主进入弥留状态,魏氏又带着颖妃、婉嫔、和静公主、和恪公主等一起去见公主最后一面。随后,魏氏又领着颖妃等人前去公主府吊丧。

乾隆三十五年,《军机处随手登记档》记载了一条信息:

“三月初三日……又德保恭请皇太后皇贵妃安折各乙件”

这个德保是来自内务府包衣的索绰罗氏,通过科举入仕,时为广东巡抚,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在这份请安折中,德保还单独给皇贵妃魏氏上了一份,这说明德保(一家)与皇贵妃的关系很不一般。

而且,德保的女儿曾是当年令妃身边学规矩的女子,后来被封为瑞贵人,仅凭这一层关系,也有向魏氏请安的必要。这也能看出,当时的后宫之主就是皇贵妃魏氏。

乾隆三十八年,魏氏所生的年仅13岁的十五阿哥永琰,被秘立为皇储,按照雍正朝定下的规矩,乾隆将永琰的名字写在诏书上,放到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

5、含笑而终的六宫之主

乾隆三十九年,魏氏随乾隆从热河回到宫中后,就病倒了,乾隆曾让她在养心殿东耳房的体顺堂养病。然而,就在乾隆四十年的正月初十,一件事的发生成了压垮魏氏的最后一根稻草。

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十,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病逝,年仅20岁,就在固伦和静公主病逝的第二天,乾隆便探望了魏氏,这说明魏氏的病情已经加重,很明显,魏氏病情加重是受到了女儿去世的打击所致。

正月二十五日这一天,乾隆下令将魏氏母家由内务府正黄旗包衣拔出,抬至镶黄旗满洲,编为世管佐领。

其实,这个举动就很明显了,一者可以为病重的魏氏冲喜,二者向世人宣示太子人选极有可能是魏氏所生的儿子十五阿哥永琰。因为未来大清皇帝的生母,会被抬至上三旗,早就成了一个惯例。

自此,魏氏一家彻底满族化了。

13岁少女被乾隆疯狂宠幸,七次怀上龙胎,乾隆:把她葬入帝陵

正月二十七日,乾隆又一次探望皇贵妃魏氏,这说明魏氏的病情再次加重,两天后(正月二十九日),魏氏病逝,享年49岁,乾隆为其上谥号为令懿皇贵妃。

同日,乾隆命八阿哥同福晋、十二阿哥同福晋、十五阿哥同福晋、大阿哥长子绵德同福晋、五阿哥第五子绵亿在宫内为皇贵妃穿孝,六阿哥、四阿哥长子绵惠、九公主、七额驸拉旺多尔济、九额驸扎兰泰、三阿哥长女额驸丹巴多尔济、四公主长子丰绅济伦在宫外为皇贵妃穿孝,六阿哥、尚书永贵、总管内务府大臣金简总理皇贵妃的丧仪。

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令懿皇贵妃入葬清东陵胜水峪裕陵地宫。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当众宣示十五阿哥永琰为皇太子,同时下令追封永琰之母令懿皇贵妃魏氏为孝仪皇后,就这样,魏氏成为乾隆所封的第三位皇后。

13岁少女被乾隆疯狂宠幸,七次怀上龙胎,乾隆:把她葬入帝陵

孝仪皇后册文:

“朕惟离继照以作明。诞膺福祚。坤承天而正位。长发祥源。贤卜于天。景命方隆于授受。贵徵以子。追封允协于尊崇。惟令懿皇贵妃魏氏、德着诚庄。性昭淑顺。柔嘉维则。班初亚于三宫。式礼无愆。秩洊升于九御。六五叶黄裳之卜。欢奉萱闱。千亿开朱芾之占。喜宜兰殿。昔笃生夫睿哲。兆协横庚。今懋建夫元良。纪行周甲。昭兹来许。万年之岁月方长。佑我后人。廿载之音容如昨。兹以储徽克茂。继序其皇。吉启密缄。既正前星之号。幸符夙愿。将循上日之文。嗣服无疆。承华有自。特溯云軿于桂阃。用怀月御于椒涂。茂举上仪。聿崇升祔。兹册赠为孝仪皇后。于戏。本笃庆衍禔之德。母允垂仪。循召正言顺之规。子当承统。福所基也。尔子孙克绍于鸿图。礼亦宜之。我国家肇称之盛典。志维先定。灵其歆承。钦哉。”

子辰说:

在整个大清史上,包括皇帝生母在内的27位皇后中,魏氏是唯一一位出身汉族的皇后,论家世,魏氏是辛者库(包衣管领)出身,几乎在后妃家世中,处于最底层位置。但她却幸运地赢得了大清天子的青睐,还是一位多情天子,这位多情天子更是让她的儿子继承了大清皇位,这在清朝历史上,可以说是独一份。

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人,能够让多情天子如此钟情,或许有一点就够了,恰如她当初的封号“令妃”,聪明、睿智,这样一个聪慧女子,男人怎样不动心?怎么不喜欢呢?孝仪纯皇后,一个聪明、睿智的女人,让乾隆铭记一生的女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