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掉一个人,多年后此人让大明江山易主

自古以来,每个帝王身边都有拥有一大批忠实的追随者。因为有了他们的拥护和舍生忘死,帝王才能够将江山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可是当地位稳固,江山在手,皇帝对于曾经追随自己的拥护者却生出了许多的顾忌。

对于皇帝来说,这些功臣功绩太过,万一反水,自己必然难以承受,甚至还会影响了子孙后代的命运。因此,很多皇帝都会想方设法削减他们手中的权利。只不过,因性格不同,帝王们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掉一个人,多年后此人让大明江山易主

有的皇帝比较仁厚,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建国之后他大加封赏为有功之臣,以此来笼络人心。也有一些比较聪明的皇帝像赵匡胤,他用一桌酒席轻轻松松让兄弟们交出兵权,从此远离朝堂,安享荣华富贵。

当然也有一些皇帝比较冷血残暴,直接将昔日的功臣将领尽数斩尽,以求安心。

若说历代皇帝谁的处理方式最为铁血残暴,那么必然要提一提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后,他毫不顾及昔日的帮扶之情,将有功人士尽数斩杀。之所以他会采用这样铁血的手段,主要是为了帮助儿子朱标坐稳江山。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掉一个人,多年后此人让大明江山易主

毕竟众将士兵权在握,他十分担心自己死后会有人起兵谋反,夺了儿子的江山。可是朱元璋并没有料到,他的铁血手段并没有彻底帮助儿子坐稳江山,反倒因为一时疏忽导致了大明江山易主。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有这么一个有功之臣侥幸从太祖刀下存活。而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成为了明朝江山易主的关键所在。他就是,明朝将领陈亨。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掉一个人,多年后此人让大明江山易主

陈亨,左右靖难之役成败的关键人物

说到靖难之役,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战争的爆发不因其他,只为争夺皇位。而燕王朱棣之所以能够在靖难之役中成功取胜,与他麾下的一名将领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名将领名叫陈亨,原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追随者。元朝末年,陈亨担任扬州万户侯。眼看元朝衰落,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陈亨明白,改朝换代已成定局。

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他打算从几支起义军中选择一个最有希望的将领追随其中。时局动荡起义军数量众多,很多将领自封大帅,打了几场胜仗之后便占地为王。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掉一个人,多年后此人让大明江山易主

相比他人的肤浅无知,明太祖朱元璋的行为看起来更为有远见。

因为朱元璋没有像其他起义军头领那般立即称王,而是选择继续出征,希望可以一统天下。正是看中了朱元璋身上的特别之处,陈亨毫不犹豫地选择投奔朱元璋。

加入朱元璋麾下后,陈亨跟随徐达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功绩。洪武开国以后,陈亨被朱元璋任命为北平都指挥使。也正是这一举措让陈亨成功躲过屠杀,成为了靖难之役中的关键人物。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掉一个人,多年后此人让大明江山易主

朱元璋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初帮助自己登上帝位的功臣,竟然会在有一天调转枪口成为了掠夺自己江山的敌人。至于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变故,想必与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保儿子顺利登基屠尽忠臣

朱元璋本是草根出身,能够凭借一支起义军成功登上帝位,本就是一个传奇。因为这份不容易,当朱元璋顺利登上帝位之后,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江山。虽然膝下诸多子嗣,但是朱元璋最看重的却是太子朱标。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掉一个人,多年后此人让大明江山易主

为了帮助太子巩固江山,朱元璋开始大肆进行政治改革。此时的朱元璋认为,那些曾帮自己登上帝位的功臣,未来极也可能成为反叛的逆贼。

这主要是因为诸位将领因战功颇得民心,手中更是握有着不少兵权。一旦他们带头造反,必将难以对付。爱子心切的朱元璋,早已将这些将领的帮扶之恩抛诸脑后,满心想的都是如何帮助后代稳固江山。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在这批有功之臣中,也有许多将领仗着战功赫赫,做出了许多不好的行径。也正是这些糊涂行为让朱元璋抓住了把柄,才遭来了杀身之祸。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掉一个人,多年后此人让大明江山易主

比如明朝初期著名的的政治案件,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以及蓝玉案,都成为了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借口。为了确保在儿子登基后没有人能够造反,朱元璋几乎杀尽了所有手握兵权的将领。

只不过朱元璋并没有想到,自己如此费力地为儿子铺路,却依旧没有将朱标送上帝位。

洪武25年,太子朱标去世。基于对朱标的宠爱,在他死后,朱元璋并没有从其他儿子中挑选太子人选,而是直接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这样的决定彻底触怒了其他皇子的心。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掉一个人,多年后此人让大明江山易主

在他们的心目中,太子已死,自己才是最有资格继位的人。让一众三十几岁的皇叔跪侄子朱允炆为臣,实在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尤其是在朱允文登基后,他为了保江山稳固,立刻采取削藩政策,打压藩王。这样的举措更是直接惹怒了各地藩王,其中以燕王朱棣的反应最为激烈。

燕王朱棣在陈亨的辅助下登上帝位

朱元璋在位期间,朱棣便早早地跟随将领驰骋疆场。因为在战场上的功绩卓越,成年后朱棣便获封为燕王,负责驻守北方。如果不是朱元璋将皇位越级传给了朱允炆,朱棣会是一个合格的将领。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掉一个人,多年后此人让大明江山易主

面对父亲的偏心,幼帝朱允文的连番打压,朱棣心中那颗反叛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他担心一旦兵权被夺,自己和家人将性命不保。毕竟朱允炆虽年幼,身上却有着与朱元璋一样的冷血无情。

为了保命,也因为对帝位的不甘心,朱棣起兵谋反,再次将并不稳固的明朝推入了腥风血雨之中。

按理说朱允炆大肆打压藩王,朱棣手中的兵权有限,想要与朝廷抗衡是非常困难的。可他又为何能够顺利改朝换代,登上帝位呢?

这就必须要提到文章开头,我们所提到的将领陈亨。陈亨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当他从朱元璋刀下侥幸逃脱后就明白,自己必须要重新做选择。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掉一个人,多年后此人让大明江山易主

当燕王起兵,陈亨立刻开始了一番斟酌思量。比起建文帝朱允炆,朱棣明显更适合做一代君王。一来朱允文的削藩行为已经引起了各地藩王不满,即便是燕王战败,以后的战争也不会少。

二来,朱棣不管是谋略还是才能都在朱允炆之上,跟着他更容易获得一个好的前程。两相权衡之后,陈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朱棣。

他带领十万大军归降朱棣,顺利成为了朱棣的先锋将军。最终,骁勇善战的陈亨,成功与姚广孝等人一起将燕王朱棣成功扶上了帝位。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掉一个人,多年后此人让大明江山易主

由此可见,陈亨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不管是当初追随朱元璋,还是后期追随叛军燕王朱棣,他的眼光都是非常出众的。也正因为他的这份有勇有谋,才能帮助他在动荡的明朝中顺利地存活下来。

朱元璋出身平民,能够靠一支起义军成功登上帝位,已属于奇迹一般的存在。可是在明朝建立后,他不但没有感恩将领们的真心付出,反倒因顾忌兵权对他们进行大肆屠杀。

这份因爱子心切生出的残忍无情,没有保儿子坐上帝位不说,还影响了后期明朝的走向。

说到这儿,或许会有人问,残忍无情的朱元璋当初为何会放过陈亨。其实,陈亨之所以能活命,主要是因当时他驻守北疆,并不在朝。再加上朱元璋不认为陈亨这样的小角色具备威胁,才会一时大意放过了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