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活烈士”秦光:12岁参军,日军朝他脑袋打了一枪,却活到102岁

在许多抗战题材的电影中,有许多在战场上厮杀的场面。子弹打入肉体中,顿时血液四溅,看得人心惊胆战。那么在真实的战场上,被子弹打中的人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呢?那应是一种无法感同身受的疼痛。

虽然如今的人没有体验过那些枪林弹雨的生活,但是从老一辈革命者的口中也能感受到战场上的紧张局势。身边不断的有人中弹,然后倒下,也不断的有人被救起,得以幸存。

那些挨过子弹被救起的人是幸运的,有一位老红军就是这样一位幸运儿。他在战斗中几次命悬一线,但最终被抢救过来,头部中过一枪却依然活到了百岁高龄,被誉为“活烈士”,他的名字叫秦光。

“活烈士”秦光:12岁参军,日军朝他脑袋打了一枪,却活到102岁

狙击战中的幸存者

1917年,秦光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小时候因家里穷没能走进学堂读书习字,年仅12岁的时候就参加了红军,跟着部队到各个根据地去打前线。

前期他不仅参加过中共的第五次围剿行动,还走过长征。1935年的时候,他在陕北的抗日根据地见到了毛主席,得到了主席的肯定和鼓励。

随后秦光被派往鲁西抗日根据地特战营当副教导员,这时恰逢日军对本地实施大规模的扫荡行动。刚到任的秦光扛着枪就上了战场。

“活烈士”秦光:12岁参军,日军朝他脑袋打了一枪,却活到102岁

秦光率领这不到两个连的兵力来到苏村堵截日军车队,此时他要面对的敌人的人数比自己多上好几十倍。但他毫不畏惧,依旧带着战士们冲锋陷阵。

清晨时分,6辆日本军车浩浩荡荡地开进苏村,秦光他们在这里早就埋伏了包围圈。只听连长的一声“打”,战士们纷纷瞄准日军扫射,当即打死了许多敌军。

剩下没受伤的日军火速集结战队向他们的阵地冲了上来,不过红军也是训练有素的,以猛烈的火力迎接着日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活烈士”秦光:12岁参军,日军朝他脑袋打了一枪,却活到102岁

一场激战过后,日军伤亡惨重,我军也只剩下20多人还在死守着阵地。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秦光寻思着带着剩余部队突围出去。他们来到苏村西边的一处小院,没曾想被敌人发现了行踪,无奈之下只能硬碰硬了。

敌人向秦光的方向投来一颗手榴弹,瞬间将他周围的泥土和石块都炸飞起来,秦光的头部也被炸伤了。他用手指拔出一枚弹片,顿时血流如注,但他顾不了那么多,忍着剧痛冲进了院子撂倒了两个日军。

随后日军向院子里扔了好几个毒气弹,秦光他们被呛得眼泪鼻涕猛地流,不久便失去知觉晕了过去。

“活烈士”秦光:12岁参军,日军朝他脑袋打了一枪,却活到102岁

醒来后,他发现自己与战友已经被日军五花大绑起来。此时日军将他们一个个地拉到外面疯狂屠杀。眼看着战友们被日军杀得只剩下最后7个人,秦光恨得牙痒痒。

日军将他们7个人绑着押往村外的麦地里准备进行屠杀,在路上,秦光瞅准机会跟战友们一一传话说:“看准时机,听我命令准备跑。”

到达离刑场不远的一个开阔地的时候,秦光大喊一声:“快跑”!战友们便立马四散地跑开了。秦光在最后被日军开枪打中了左右两边肩膀,疼痛让他踉跄地倒在地上。

此时一名日军走了过来,朝他的头举起了枪。“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秦光大喊一声,日军扣动扳机,子弹从他的右脖子射入,从左肩出来,秦光当场昏了过去。

“活烈士”秦光:12岁参军,日军朝他脑袋打了一枪,却活到102岁

过了许久,他被营部的文书孙玉文发现,于是将秦光送往军区医院救治,随即脱离了生命危险。

再入险境

伤势刚好的秦光又一次投身入战场中,他们的鲁西第三军已经划归到冀南第七军分区,秦光担任第七军区回民支队的政委,队长是马本斋。

1943年,秦光率队转移到了张柳召村,在这里他们与敌人近在咫尺,需要时刻保持战斗状态不能松懈。秦光观察了一下形势,发现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名敌军包围过来。他明白他们这是被敌人“包饺子”了。

紧急情况下,他决定带队朝西南方向的一条抗日沟突围。可是在这里,他们却遭到了敌军的堵击。当他们突围到与敌军仅剩100米距离的时候,秦光抓起手榴弹,大喊一声:“冲啊”!便跳出了沟。

“活烈士”秦光:12岁参军,日军朝他脑袋打了一枪,却活到102岁

距离敌人还有30米的时候,秦光用尽全力将手榴弹朝敌人扔了过去,此时“啪”的一声,他的腰部被子弹打穿了一个洞。秦光扶着伤口缓缓倒下,躺在沟里。

不久,部队在手榴弹的掩护下冲出了包围圈。等敌军撤退之后,秦光才慢慢站了起来,村里的老乡们发现了他,将他送回部队进行救治。

这次他又捡回了一条命,但是由于医疗条件有限,那些弹片永远留在了秦光的体内。

革命事迹传承人

秦光从抗日战争打到解放战争,然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也受过无数的伤,但仍然幸运了活了下来。

“活烈士”秦光:12岁参军,日军朝他脑袋打了一枪,却活到102岁

新中国成立后,他也从部队转业,曾任河南民航局局长,河北省政协常委、省人大常务委员等要职。

1983年退休后,秦光致力于传播革命精神与思想。他把教育下一代作为一项神圣的职责和使命。许多学校和单位都邀请他去红军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将和平的不易传递给了下一代接班人。

后来,他为了让更多人能了解到抗战岁月的故事,于是决定将教材整理起来并累积成册,进一步出版成书供大家阅读。

为了收集更多实用的资料,1975年高龄的他拄着拐杖走遍了14个省、21个市县去寻找当年的老战友,与他们一起核实事实。

“活烈士”秦光:12岁参军,日军朝他脑袋打了一枪,却活到102岁

经过不断的收集和整理,8年后,秦光完成了三百万字的回忆录。后来又经过删改,整理出了27万字的《道路是怎样走出来的——一个红军战士的回忆》。

之后在他人的建议下,他将这本回忆录又改编成为青少年读物进行出版。几经易稿之后改编成《天台奇松》于1987年出版,获得一众好评。后来,又连续出版了《银松传奇》第一、二部,从最初的5千多本到后来的20多万本,发行量直线上升。

2019年4月9日,秦光因病逝世,享年102岁。这位经历过半生磨难老人的一生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活烈士”秦光:12岁参军,日军朝他脑袋打了一枪,却活到102岁

秦光老人从抗战年代到和平发展年代,他见证了中国的浴血奋战史及改革开放史,可以说他用一生的岁月陪伴着中国成长起来。

秦光在战场上几次死里逃生,有着“活烈士”、“战斗英雄”等称号。

他拥有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还有不屈不挠的军人风采以及对下一代的关心和爱护。这盛世华年也如他所愿,中国今日的强盛是对老人曾经洒下的热血最好的报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