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王爷一年有多少工资呢?大臣感叹:有知识不如生得好

在清朝有那么一个人群,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们是皇帝的兄弟,或者是皇帝的伯父,叔父,也或许是有功之臣,被封为王爵。这些人就是王爷,也叫卿王。

有的王爷是手握重权,忠心耿耿,辅佐皇帝。有的则是图谋不轨,意图谋反。但不管哪种情形,很多人都好奇,清朝的王爷一年的收入是多少呢?

清朝王爷一年有多少工资呢?大臣感叹:有知识不如生得好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算算清朝的这些卿王一年的俸禄是多少钱?从汉朝开始,皇家就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时候,王爵分为卿王,郡王两等。卿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来就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等武臣,当然文官也有受封郡王的。

其实以小编看来,这些王爷就如封建的大地主,而且是地主阶级中的典范,他们从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条件很好,只是没有离开自己封地自由活动的权力,如果没有皇帝的批准,就连出个城,扫个墓都不行,除非是皇帝召唤进京。

清朝王爷一年有多少工资呢?大臣感叹:有知识不如生得好

卿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第一等,大概每个卿王之前都离皇位一步之遥,可能放在谁的身上都有不甘,那言归正传,我们来聊聊他们的工资。

其实这些人也不做什么事情,只是做事的“公务员”都是皇帝的大臣们,但是大臣们是打工仔,不是皇室成员,一旦前线开战的话,一般都是要派一两个皇室成员,弄个虚头衔亲自领兵上阵,好鼓舞士气,但就是一个虚头衔,卿王的工资那可真是不少。

在当时朝廷发放的工资分为俩种,一种是奉银,也就是正儿八经的工资,那都是货真价实,白花花的银两。还有一种叫禄米,主要是发放一些米,小麦,高粱等,这些不容易坏可以储存的食物,注意咸菜不包括其中。

清朝王爷一年有多少工资呢?大臣感叹:有知识不如生得好

从顺治年间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公务员”工资都是有标准的,一个卿王每年的奉银是一万两,禄米是一万壶,这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来做个对比,首先在同行之中,一个一品大员每年只有奉银一百八十两,禄米一百八十壶。一个是头顶虚衔的卿王,一个是每天劳心劳力的宰相,工资相差是55倍还要多,难怪那些老丞相动不动就给皇帝说要乞骸骨,赐还乡。那个时候有没有涨工资的制度,一个人从二三十岁考进公务员开始,一辈子工资都不上调,在不赶紧去个小城市,拿着在大城市赚到的微薄工资买个房子养养老,可不就真的要饿死在这个岗位上了吗?

清朝王爷一年有多少工资呢?大臣感叹:有知识不如生得好

而一个卿王什么都不干,或者由重兵保护之下在战场上露下面,每年都能拿到一万两白银,我们再来纵向比较一下,现在足银是8.5元一克,但当时的提炼程度也许达不到这么高,我们不妨砍掉一半的价格,算4块钱一克,一两是五十克,一万两就是五十万克,那就是二百万的年薪,但还有米呢?在当时康熙年间,大米和白银的价格相当,那一万壶就是又一个俩百万,一个年薪400万的地主老财,娜氏多少人一辈子都渴望不可及的数字啊。

其实这还是朝廷给的俸禄,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就是家财万贯的地主阶级,靠手中的所有田地,每年又能够取得一笔巨额的收入,之外要知道清王朝的腐败是出了名的,那么作为王爷,可能勾勾手指就可以拥有不法的巨额收入,由于都是皇帝的亲家,只要不是太过分,那么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的是在古代一个人的出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

清朝王爷一年有多少工资呢?大臣感叹:有知识不如生得好

一个出身在寒门的士子,即使在当时能改变命运,科举中的表现的再优异,最多也是中个状元,在普通眼里真的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但是在这些人眼里,可能和小人物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们的姓氏里面并不带有爱新觉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