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王爺一年有多少工資呢?大臣感歎:有知識不如生得好

在清朝有那麼一個人群,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們是皇帝的兄弟,或者是皇帝的伯父,叔父,也或許是有功之臣,被封為王爵。這些人就是王爺,也叫卿王。

有的王爺是手握重權,忠心耿耿,輔佐皇帝。有的則是圖謀不軌,意圖謀反。但不管哪種情形,很多人都好奇,清朝的王爺一年的收入是多少呢?

清朝王爺一年有多少工資呢?大臣感歎:有知識不如生得好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算算清朝的這些卿王一年的俸祿是多少錢?從漢朝開始,皇家就封皇子,皇帝兄弟為王,魏晉時候,王爵分為卿王,郡王兩等。卿王專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後來就多用于分封節度使等等武臣,當然文官也有受封郡王的。

其實以小編看來,這些王爺就如封建的大地主,而且是地主階級中的典範,他們從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條件很好,隻是沒有離開自己封地自由活動的權力,如果沒有皇帝的準許,就連出個城,掃個墓都不行,除非是皇帝召喚進京。

清朝王爺一年有多少工資呢?大臣感歎:有知識不如生得好

卿王是中國爵位制度中王爵第一等,大概每個卿王之前都離皇位一步之遙,可能放在誰的身上都有不甘,那言歸正傳,我們來聊聊他們的工資。

其實這些人也不做什麼事情,隻是做事的“公務員”都是皇帝的大臣們,但是大臣們是打工仔,不是皇室成員,一旦前線開戰的話,一般都是要派一兩個皇室成員,弄個虛頭銜親自領兵上陣,好鼓舞士氣,但就是一個虛頭銜,卿王的工資那可真是不少。

在當時朝廷發放的工資分為倆種,一種是奉銀,也就是正兒八經的工資,那都是貨真價實,白花花的銀兩。還有一種叫祿米,主要是發放一些米,小麥,高粱等,這些不容易壞可以儲存的食物,注意鹹菜不包括其中。

清朝王爺一年有多少工資呢?大臣感歎:有知識不如生得好

從順治年間已經有了明确的規定,“公務員”工資都是有标準的,一個卿王每年的奉銀是一萬兩,祿米是一萬壺,這大概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們來做個對比,首先在同行之中,一個一品大員每年隻有奉銀一百八十兩,祿米一百八十壺。一個是頭頂虛銜的卿王,一個是每天勞心勞力的宰相,工資相差是55倍還要多,難怪那些老丞相動不動就給皇帝說要乞骸骨,賜還鄉。那個時候有沒有漲工資的制度,一個人從二三十歲考進公務員開始,一輩子工資都不上調,在不趕緊去個小城市,拿着在大城市賺到的微薄工資買個房子養養老,可不就真的要餓死在這個崗位上了嗎?

清朝王爺一年有多少工資呢?大臣感歎:有知識不如生得好

而一個卿王什麼都不幹,或者由重兵保護之下在戰場上露下面,每年都能拿到一萬兩白銀,我們再來縱向比較一下,現在足銀是8.5元一克,但當時的提煉程度也許達不到這麼高,我們不妨砍掉一半的價格,算4塊錢一克,一兩是五十克,一萬兩就是五十萬克,那就是二百萬的年薪,但還有米呢?在當時康熙年間,大米和白銀的價格相當,那一萬壺就是又一個倆百萬,一個年薪400萬的地主老财,娜氏多少人一輩子都渴望不可及的數字啊。

其實這還是朝廷給的俸祿,另一方面,他們本身就是家财萬貫的地主階級,靠手中的所有田地,每年又能夠取得一筆巨額的收入,之外要知道清王朝的腐敗是出了名的,那麼作為王爺,可能勾勾手指就可以擁有不法的巨額收入,由于都是皇帝的親家,隻要不是太過分,那麼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真的是在古代一個人的出生就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

清朝王爺一年有多少工資呢?大臣感歎:有知識不如生得好

一個出身在寒門的士子,即使在當時能改變命運,科舉中的表現的再優異,最多也是中個狀元,在普通眼裡真的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但是在這些人眼裡,可能和小人物一樣,沒有什麼差別,因為他們的姓氏裡面并不帶有愛新覺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