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白崇禧敢逼老蒋下野,桂系底气何在?解析三大战役后桂军实力

作为毛主席一生中最主要的敌人之一,老蒋的日子并不轻松,不仅要和解放军周旋,还要时时刻刻小心来自内部的敌人。在老蒋的一生中,曾遭遇过三次下野,尤其是第三次,直接决定了国军在解放战争中的失败。

第三次下野过程中,桂系军阀白崇禧居功至伟,甚至可以说,是他直接逼迫老蒋下野,那么他究竟有怎样的底气?

白崇禧敢逼老蒋下野,桂系底气何在?解析三大战役后桂军实力

新仇旧恨

白崇禧逼迫老蒋下台,有新仇也有旧恨,抗日战争爆发前,老蒋就在拼命地压制以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势力,虽然桂系势力曾让老蒋下野(第一次下野),但到头来还是被老蒋压制到极限。

中原大战结束后,作为反蒋联盟的头号势力,桂系遭到了很大的打击,那便是明目张胆的裁军。从当时桂系的实力和装备来说,他们还可以满足大量的扩军名额,但在1933年,桂系只有两个军的正规番号。

即使加上一些地方部队的名额,桂系势力的总人数也不超过3万人,如果不是白崇禧放下面子主动找到老蒋和解,桂系势力还会遭到进一步的压榨,可就在白崇禧即将走向末路的时候,战争爆发了。

白崇禧敢逼老蒋下野,桂系底气何在?解析三大战役后桂军实力

抗日战争爆发后,白崇禧获得了两个军的编制,他一口气将自己的势力由原来的不足3万人扩充到了足足16万人,人数直逼老蒋的中央军。

不仅如此,在这个节骨眼上,桂系势力的李宗仁也没有闲着,当时的他担任第五战区司令,还与白崇禧一起搭建了针对大别山地区的第十战区,由于战争的混乱,李宗仁与白崇禧一边在正面战场保存实力,一边疯狂扩军。

根据记载,在抗战胜利前夕,桂系势力的在编人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4万人,这还不包括一些地方势力,守备团以及快速反应部队。

白崇禧敢逼老蒋下野,桂系底气何在?解析三大战役后桂军实力

再次打压

白崇禧还没有高兴多久,就遭到了老蒋的第二次打压。抗战时期,老蒋对白崇禧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但碍于日军这个敌人,老蒋始终没有动手。

抗战胜利到解放战争爆发的时间内,老蒋开始了自己的暗箱操作,他将李宗仁调往了北平,担任北平行营主任,同时给了白崇禧一个国防部长的职位。

这两个职位看起来位高权重,实际上没有一点实权,尤其是白崇禧,他几乎所有的行事权力,全部都在当时参谋总长陈诚的手里。

白崇禧敢逼老蒋下野,桂系底气何在?解析三大战役后桂军实力

完成新一轮的部署中,老蒋借着裁军的名义,直接裁掉桂系势力整整三个集团军的编制,并将大量战斗人员安排在了中央军的名额之下,经过多轮调动,中央军在人数上对地方部队实现了无法比拟的人数压制。

对于这一幕,无论是李宗仁还是白崇禧都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部队,转眼间就成为老蒋的炮灰。

当时李宗仁与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势力遭到了打压和整合,但老蒋还是不满意,他已经将裁军做到极致,接下来的办法,就只能进行消耗。

白崇禧敢逼老蒋下野,桂系底气何在?解析三大战役后桂军实力

在解放战争爆发后,老蒋将原先的桂系势力部队全部派往山东战场,企图将他们消耗的一干二净,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莱芜战役,在这次战斗中,桂系势力的整编第46师遭到了团灭。

听闻这个消息后,白崇禧楞在原地,久久不能平静,无论在装备上还是作战素养上,整编第46师都不应该得到这样的结果,这件事成为了白崇禧心中的一根刺,也让他再次坚定自己反蒋的决心。

老蒋下野

随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老蒋手下的兵力和将领开始出现紧张,无奈之下,他只能安排白崇禧出山,负责“剿灭”任务,可白崇禧在获得权力后,并没有发动几次有效的进攻,而是将所有的精力,放在重新整编桂系势力上。

白崇禧敢逼老蒋下野,桂系底气何在?解析三大战役后桂军实力

在这期间,他不仅重新组建了46师,还将另外的三个整编师,全部抽离了山东战场,让桂系势力保留了下来,成为日后逼迫老蒋下野的重要实力。

1948年5月,是桂系势力的一个大日子,随着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成功,白崇禧被老蒋赶出北平,来到了武汉,虽然乍一看白崇禧被剥夺实权,但无形之中也给了白崇禧一个自由身,加上当时的黄绍竑与李宗仁内外呼应,桂系势力有了“天赐良缘”。

随后的时间里,白崇禧将隐忍二字发挥到极致,对于老蒋的命令从不反对,只为在暗地里默默的积攒势力,同时将老蒋的嫡系部队进行消耗。

白崇禧敢逼老蒋下野,桂系底气何在?解析三大战役后桂军实力

到了1948年底,白崇禧和老蒋的实力对比开始出现转折,老蒋的嫡系中央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中三个战区接连折戟,遭到巨大的实力损耗,而反观白崇禧,他手下了部队却在一步步的壮大。

根据记载,当时白崇禧手下的在编部队已经有足足28万人,再加上一些地方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一共有31万人。除此之外,桂系势力的李品仙等人也有不小的势力,且编制整齐,战斗力强悍。

三大战役结束后,老蒋已经无法对白崇禧进行约束,即使他的手里还有汤伯恩集团,但从战斗力层面来说,也不是白崇禧的对手,不过此时白崇禧最大的杀手锏并不是军队,而是背后美国人的支持。

白崇禧敢逼老蒋下野,桂系底气何在?解析三大战役后桂军实力

1948年底,随着三大战役的失利,美国已经失去了对老蒋的信心,当时的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明确表示,老蒋已经失去自己的威望,并将目光放在了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白崇禧直接对老蒋进行逼宫,并借着和平谈判的幌子,将老蒋下野当做谈判的筹码,无奈之下,老蒋只能宣布下野。

随后白崇禧再次疯狂扩充部队,截止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前,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势力已经拥有了足足二十个军和51个师团,不过遗憾的是,桂系势力的高光时刻并没有持续多久。

白崇禧敢逼老蒋下野,桂系底气何在?解析三大战役后桂军实力

随着广西战役结束,白崇禧彻底成为了一个光杆司令,并在老蒋的花言巧语之下,逃亡台湾,成为了老蒋的阶下囚,至于李宗仁,他要聪明一点,在失败后选择流亡海外,残度余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