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子子龙,来自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他八英尺长,外表雄伟,是著名的蜀汉将军之一。

汉末,军阀乱战,赵云被真定县选举而出,并率领他们加入了白马公孙瓒的军队。期间,他见了汉代王室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却选择离开,再次相见却是在袁绍的邺城。
赵云面对刘备的招揽,为何选择离开,并去了袁绍的邺城,而不是公孙瓒麾下?
这还得从公元191年的时候说起。那一年,赵云为常山县选举而出,率领军队投奔公孙瓒。公孙瓒对赵云说:“听说冀州人都要依靠袁绍,你怎么会迷路来我这里,难道是兵乱下不知所措?”赵云回答说:“世界处于混乱之中,我不知道谁是明君,人民有倒悬的危险。经过讨论,国家想重新恢复秩序,必须依靠大义。因此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了袁绍先生,而很喜欢你,而是大义在你这里。”
此后,赵云便与公孙瓒一起奋斗。
当时,刘备还隶属于公孙瓒。刘备看到赵云,非常地认可赵云。公孙瓒与袁绍作战,并派青州田楷占领山东附近的土地。袁绍还派出了数以万计的军队为夺回这片土地而战。公孙瓒将刘备晋升为别部司马,并派遣去帮助田楷抗拒袁绍。
赵云与刘备一起去,并为刘备负责骑兵统领。
后来,由于赵云哥哥的去世,赵云请向公孙瓒辞职并返回家园。刘备知道赵云其实不会再回来公孙瓒麾下了,所以他不愿地握住赵云的手。赵云对刘备说不:“毕竟,我们不能做任何违反道德操守的事情。”
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遇到了刘备,才决定加入刘备。
赵云之所以向公孙瓒辞职,就是因为公孙瓒并不是他向往的大义所在,而哥哥去世,正好给了他一个完美的借口。
赵云虽然认可刘备,但就这样投靠刘备,其实就是背叛公孙瓒,所以会说不能违反道德。
至于回到了邺城,那是因为冀州的治所就是邺城,赵云守丧结束,出现在家乡的“省会”,毫不奇怪。
至此赵云跟随刘备近30年。他曾参加过博望坡,长坂坡和平定江南的战斗。他独立指挥过进军四川,汉水和箕谷的战役,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除了各地的战斗外,赵云还先后与担任桂阳的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又以翊军将军监督江州,战功赫赫。赵云死后,刘禅下令追封赵云的谥号“顺平侯”意为“”柔贤慈惠,执事有班,克定祸乱”,可以说贴切地评价了赵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