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亚洲粮仓东南亚:物产丰饶,为何多国却被明朝列为“不征之国”?

今天的东南亚地区盛产粮食,是亚洲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有名的“粮仓”。

但是在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将包括东南亚各国在内的15个国家列为了“不征之国”,并且要求子孙后代必须遵守这一规定。明成祖朱棣在进攻安南之后,也觉得不划算。

今天看来,如果当时明朝决定征伐东南亚诸国,甚至将其变成明朝的一个郡县的存在,对明朝来说是绝对利大于弊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明朝的两代帝王,对征伐东南亚地区兴趣乏乏?

亚洲粮仓东南亚:物产丰饶,为何多国却被明朝列为“不征之国”?

一、“不征之国”的含义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将朝鲜、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剌、西洋、爪洼、彭亨、百花、三佛齐、浡泥等十五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写入了《皇明祖训》。

并且要求子孙后代严格遵守这一规定,不得征伐这15个国家。这一规定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明朝对外关系的总方针,那么这个“不征之国”到底是什么意思?朱元璋又为什么要将东南亚诸国列入其中呢?

结合历史记载,我们发现这一“祖训”的历史背景。在蒙元帝国崩溃之后,在亚洲地区权力出现了巨大的真空,国际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国际秩序亟待重建。刚刚成立的明王朝面临着北元势力的活动和海上倭寇的侵扰,这时明王朝最需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对外政策,来理顺对外关系。

亚洲粮仓东南亚:物产丰饶,为何多国却被明朝列为“不征之国”?

洪武四年时,朱元璋召集群臣,向大明的臣僚们阐述了他的外交和国际秩序理念。

首先他提出了海外国家:“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意思就是只要其他国家胆敢主动侵犯中国,那么明朝政府就必须要发兵讨伐,这为明王朝开展维护国家主权的行动定下了基调。

但是紧接着他又说了:“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按照朱元璋的说法,开疆拓土并非是长治久安的好策略,而且频繁发动战争也容易成为动乱的根源。这个说法也并非朱元璋信口胡说,而是吸取了隋炀帝以及蒙元帝国的失败教训而得出的。

而且在提出这一观点的同时,朱元璋也指出无故地征讨他国,根本得不到任何好处,正所谓“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命”。

朱元璋还告诫后世子孙“徒慕虚名”只能“自弊中土”。而为了防止子孙后代不听劝告,他就根据周边国家以往的表现,列出了这15个不能去“征伐”的国家,这便是“不征之国”的起源。

亚洲粮仓东南亚:物产丰饶,为何多国却被明朝列为“不征之国”?

同时朱元璋还将这一理念想入了“祖训”之中,告诫子孙后代不可违反,虽然说这一“祖训”未曾对外公开,但是一直为明朝历代帝王所遵守。

而按照现在的视角看来,在明朝初立之时,朱元璋此举让明王朝得以休养生息,不至于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但是东南亚地区并非是朱元璋所说的“不足以供给”之地,为何也要将其纳入“不征之国”中呢?

二、东南亚诸国为何“入列”

前文说到,朱元璋认为对外讨伐,得不偿失。但是按照今天来说,东南亚这个地方气候条件优渥,物产丰富。如果明朝将其纳入统治,那不仅能供养起那片土地上的百姓,甚至可以反哺明王朝。

再深入想想,也许明王朝可以凭此安然度过小冰河期,不至于落到灭亡的境地。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当时朱元璋将东南亚诸国列入到“不征之国”中自然有他的考虑。

在明初时,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这四国作为明朝的陆上邻国,对明朝边境的稳定是有一定帮助的。在朱元璋在位时期,就曾多次借兵安南。

《明史》就曾记载,在洪武十七年时,“遣国子助教杨盘等使安南征粮饷,助云南兵食”。

并且在洪武二十八年征讨叛逆时,还曾让安南国输送八万石粮食到龙州作为军粮使用。

亚洲粮仓东南亚:物产丰饶,为何多国却被明朝列为“不征之国”?

不单单是安南,东南亚其他几个国家也特别听明朝的话,主动纳入到了明王朝的朝贡体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明朝西南边境的“藩篱”。这些国家甘心做明朝的“小弟”,朱元璋自然不愿意对他们轻易动武。

再加上蒙元残存势力在明王朝的北部虎视眈眈,无时不刻想着再度南下,是明王朝的头等威胁。因此这时的明王朝防御重心都放在北方,没有多余的精力在西南地区再度开启战端。

因此为了保持西南边境的稳定,再加上东南亚诸国很“听话”,所以朱元璋根本不愿意大动干戈,这才将东南亚诸国纳入了“不征之国”当中。

可是到了明成祖时期,安南叛乱,明朝出兵平叛,并且还打算在安南地区设置郡县,正式将其纳入到明王朝的统治之下。可是这件事最后却不了了之,而且朱棣还觉得征安南很不划算,这又是为啥呢?

亚洲粮仓东南亚:物产丰饶,为何多国却被明朝列为“不征之国”?

三、征安南“不划算”?

在朱棣即位之后,安南的黎氏政权希望得到明朝的正式承认,就派人前往京师进行朝贡,并且要求朱棣正式封其为王。朱棣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力,就承认了黎氏政权的合法性。

但是不久之后,朱棣发现原来黎氏政权乃是篡位的逆臣,因此又封了原先的陈氏为安南王,并且派兵护送其回安南就位。但是明军在进入安南境内后却遭到了黎氏政权的埋伏。这一下,朱棣彻底暴走了,组织起了一支庞大的征南军队,直接就将黎氏政权灭掉了。

亚洲粮仓东南亚:物产丰饶,为何多国却被明朝列为“不征之国”?

但是在灭掉黎氏之后,朱棣并没有再度册封安南王,而是在安南设立三司及府、州、县等行政机构,从此安南成为了明朝的省级行政辖区。

但是这一举措,却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从这个时候开始,安南就不断地发生叛乱,明军疲于奔命,明朝不得不在安南驻扎大量的军队,投入了无数的精力和物力。

这是因为原先安南国的百姓的民族情绪高涨,根本不愿意就此“亡国”,原本明军之所以能顺利地灭掉黎氏政权,并非是安南国民希望纳入到明朝的统治之内,而是想着明朝可以扶持起一个新的政权。而明朝的这般操作,直接就触怒了安南国民,导致了明朝的统治成本大大增加。

亚洲粮仓东南亚:物产丰饶,为何多国却被明朝列为“不征之国”?

因此在这种情形之下,朱棣才会觉得征安南十分不划算。因为自从征服了安南之后,本来十分稳定的西南边境,却成了明王朝的心头之患,时不时就发生暴乱,大量的明军因此客死他乡。从朱棣这一教训也可以看出为什么朱元璋会将这些国家纳入到“不征之国”中,而有了朱棣这一教训,后世的皇帝们也再也不愿意轻易出兵这些国家。

文/乐宇

参考资料:

1、《“不征之国”与明初国际秩序的构建》,郑宁

2、《明代前期对安南的政策》,杨杭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