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关注各大平台的一大堆汽车自媒体,不难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越懂车、越了解汽车文化的媒体人就越不会把“超跑”这个词挂嘴边上或者写在字里行间中,而越是希望“博出位”的小年轻却动不动就“超跑”、“超跑”个没完,是个跑车就超跑,甚至见到过一些自媒体在介绍法拉利412这类GT 2+2轿跑车或者保时捷911时也都冠以“超跑”作为形容词;更有甚者,某些大V号会直接把跑车分为“超跑”和“GT跑车”(视频原话是:这台Portofino是一辆GT跑车而不是一辆中置引擎的超跑),即使法拉利公司看得起妳,借台车给妳拍视频,也不用这么没文化地濑脚趾吧?
超跑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求甚解地对它趋之若鹜呢?或者咱们通过汽车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角度,为各位车迷梳理一下、到底些什么前提和背书的车才能名正言顺地称之为“Supercar”或者“超级跑车”吧。

图:图中所见的这类车型及其后续衍生型号,在国内很多媒体小编嘴里已经成“超跑”了,大错特错,它们只能算是Sportscar级别,翻译成运动车或者跑车即可,远未及超跑档次。
图:Bentley Speed Six在泰晤士报的一则广告创造了Supercar这个单词,但没人反驳是因为它无论做工和性能都是实至名归的超级汽车,而且还有参加勒芒赛事的背书,更是无人反驳。
图:汽车业界公认的第一辆超级跑车是它,1967年面世的爱快Tipo 33 Stradale,无论赛车基因还是操控性能、动力性能、还有售价等,在那个时代都是业界的天花板,Miura敢在它面前叫自己是超级跑车,在当时是会被天下人耻笑的,对的,是耻笑!
当然了,在国内的车迷圈里,因为绝大部分人只看到了Lamborghini林宝坚尼今天的名气,因为确实了对于这个品牌历史发展过程的了解、更不知道他们在“是如何被媒体界定义”的,就武断地将Miura册封为“第一辆超级跑车”,其实这是错误的,当时的Lamborghini充其量就是一家蚊型车厂,别说在赛车界了,即使在民用车领域,也只能算个另类或者异教徒,除了有两三位在车坛有点儿名气的工程师外,无论从品牌地位还是性能,都难望爱快的后背,这个差距不是一个灯位,而是好几条街,这才是当时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下,哪位媒体编辑和汽车记者会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跑车作坊推出的Miura冠以一个“超级跑车”的Title呢?要知道那是在60年代,一个赛车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打不能打,别吹,拉出去赛道溜溜就知道。
介绍到这里,Supercar的诞生知道了,1926年的Bentley Speed Six,当时的意思是超级汽车、或者豪华GT;首款被车坛公认的“超级跑车”是1967年的Alfa Romeo Tipo 33 Stradale,其含义是源自正统赛车科技打造的民用版型号。
图:笔者从不否认Miura是一辆好车,它首创了将V12引擎横置于后轴之前的RMR布局,但一码归一码,RMR布局的街车不是它原创,它也是受到法国人的启发而为之,再者,以林宝坚尼当时的车坛地位,除了生产拖拉机的背景外,难以与爱快、法拉利这类传统的赛车豪门平起平坐,更别说会有人将之冠以“Supercar”定义了,历史就是历史,不懂历史而乱发言,跟老美国务卿何异?!
但没过多久,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几乎让全球所有的跑车厂商都陷入了危机,很多公司倒闭了,也有很多公司变卖了,所以在一个销量不济、人人自危的时代里,几乎没有谁也没有勇气在原有的化油器引擎上继续推出新型的大马力跑车,大部分车厂都在吃老本,稍有上进心的开始引入新的引擎管理系统以节省燃油消耗,所以60年代刚兴起的“Supercar”热潮在70年代被冰镇起来,让这股热潮再次复苏则是到了1980年代,其标志性事件就是FIA在1982年颁布了用以取代Groupe 4和5组别赛例的Group B,这个赛例虽然到了1986年便因为性能太过疯狂导致意外频生而被取消,但也正是这四年事件,让Supercar这个词有了根基:首先,能被冠以Supercar的,一定是赛车的街道版型号,也就是说,街道版的前身必须是有赛车版本在前,其机械布局必须与赛车版相同,动力系统则可以因应道路使用环境而有所降低;其次,也就是指代那些为了满足B组赛例而在规定时间内生产200辆的要求,这就是后来所谓“限量版车型”的起源,在此之前那些产量稀少的车型,只能被视为产能不足和需求不足,只有在1982年之后,这边是为了满足赛例认证的最低生产要求,另一边则被厂商们冠以了“限量版”的商业行为。这两点才是判断一款车是否属于Supercar超级跑车的基本条件,那些只因为产能不足而卖成了天价的车型,不是超级跑车、也没资格被冠以“超跑”荣誉。
图:法拉利288 GTO是在308的底盘基础上,放入一台全新开发的F114引擎而来,并于1985年6月获得FIA B组认证,总产量272辆,满足了200辆的要求,法拉利官方之所以将288 GTO定义为他们的第一辆Supercar、而没有将250 GTO或者250 LM定义为第一便正是这个原因,其后的F40虽然已没有了B组赛例,但其精神则传承下去。
图:保时捷959,此车每个技术参数都按照B组赛例进行打造,但当它完成全部的工程后,B组被取消,所以它并没有获得过Group B组认证号,这也是959这款车比较遗憾之处,同时代的法拉利288 GTO则完成了认证,加上产量更少,所以收藏价值比959高得多。
Group B组内被分为九个排气量等级,分别是5000cc以上、5000cc以下、4000cc以下、3000cc以下、2500cc、2000cc和1.6L、1.3L、1.0升等,如果使用涡轮增压系统的,则在实际排气量基础上×1.4计算,以法拉利的288 GTO为例,它的F114B引擎的排气量为2855cc,如果×1.4的话,刚好是3997cc;至于与它同级别的保时捷959,排气量是2849cc,同样位处4000cc以下组别。
在这个时代里,能够满足Group B组认证的车型有很多,但相当一部分是由现有车型改装过来的,所以这类车在后世几乎很难被冠以超级跑车荣誉,这里也就出现了能成为“Supercar”的第三个定义:那就是要专门为满足赛例而独立研发的跑车,加上前面“源自赛车”和“限量”两大前提,这才是超跑得以诞生的三大要素,毕竟,在Group B组赛车的列表中,还有标致504、还有Lancer 2000 Turbo,这类车总不能将之成为超跑吧?但标致205 T16、雷诺5 Turbo、福特RS200这类专门为B组赛车研发、并限量生产、且机械布局与赛车完全相同的街道版型号,则依然还是能被冠以“超级跑车”定义的。
图:根据能入选为“超级跑车”的三大定义,福特RS200及其同样参加拉力赛事的标致205 T16、雷诺5 Turbo等这些车都完全属于超级跑车范畴。
图:如果问“标致205 T16算不算是超级跑车?”,相信很多人因为它是标致(不属于专业跑车厂商)或者因为只有区区200多匹马力而认为它不是,但笔者认为它是超级跑车,而且是超级跑车的其中一个里程碑,因为它开创了中置引擎+四轮驱动的全新布局,而且每一项对于Supercar的定义都能满足,怎么就不是超跑了呢?
虽然B组在1986年便被取消,但B组的神髓并没有消亡,在随后的很多年时间里,B组赛例经过多次修改后成为了今天的GT组别,而跟它同时间诞生的C组赛例则成为了原型车组别的标准并演化至今,该组别里也有不少赛车在退役后经过街道化的改装而合法上牌上路行驶,这类车型也对马路上能见到的“超级跑车”类别进行了补充,不过翻看C组的车型列表发现,其实最常见的唯一就是保时捷的962。
图:保时捷962算不算超跑?当然、肯定算!而且还是超级跑车的天花板之作,专门为C组赛例研发、数量稀少、经过略微改装后便可合法上牌上路,也算是众多C组赛车中,绝少数能在退役后被改为街道版跑车的型号。
B组被取消后,开始使用新的S组赛例进行替代,并对该组别内的性能要求进行了降低,例如最大马力不能超过300匹、产量只需要超过10辆,但新赛例并不被广泛接受,依然还有不少以B组赛例为标准的车型在80年代和90年代诞生,最知名的包括而来法拉利F40、Bugatti EB110等等。1994年,由德国人Jürgen Barth和两位法国人Patrick Peter和Stéphane Ratel共同以自己姓氏的首字母组建了GT赛事,这就是BPR GT冠军赛,1997年,FIA又在此赛事基础上构建了FIA GT赛事,并将之划分成GT1、GT2、G2和G3四个组别, 后来又增加了GT3组别。在这个赛例中,GT1和GT2均必须基于街道版车型为前提,产量不得低于25辆,也正是因为如此,催生了当时的四大超级跑车:Ferrari F50、Mercedes CLK-GTR、Porsche 911 GT1、McLaren F1,而这也成为了“因赛事而生的超级跑车”的绝笔之作,随后,为了节省研发及制作成本,很多厂商要么跑去参加那些没有产量要求限制的LMP组别,要么直接用现有车款进行改造成GT2、GT3或者GT4组别赛车。
图:是不是今时今日的车坛已经很难再见到这样有赛事目的而专门造的车型了,这跟2008年之后的经济环境及后来电动车兴起不无关系,这类跑车无论研发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不具备商业利益可言,造一辆亏一辆,唯一能赚到的就是名气,这个也太虚无了吧。
图:今天很多跑车的属性已经翻转了,都会用一辆已经量产的车进行赛车化改造,以满足FIA某一个组别的要求,既然是量产车改造而来的,就不存在是否满足产量要求的问题,大不了去跑LMP组别就是。
从上述的说明,大家可能也发现了,时至今天,传统意义上的“超级跑车”其实已经在2010年后逐渐消亡,目前很多所谓的超级跑车,其实更多的只是在它们前任种的大树下接替着“Supercar”的爵位而已,真正能打、能到赛道上溜溜的又有几个呢?
能被冠以“Supercar超级跑车”的四大条件:
1、满足赛例要求的产量而诞生的街道版本;
2、街车版与赛车版底盘及机械布局完全相同;
3、它是专门为满足赛例而独立研发的车型;
4、虽然无论推重比、扭重比都很强,但超跑与否跟动力性能的参数多寡无关,排气量要找到同时代的FIA组别规则。
那些没有赛车背书,或者只有什么纽北圈速,或者除了死贵便拿不出任何能证明自己机械性能的车型,请换一个叫法,它们真不配Supercar所应有的神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