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宋独特的历史背景:当时官员的内卷远大于后世,失意者众多

相信对于华夏古代史有所了解的话,可以看到一个特别的现象,即,唐宋时期有众多的集政治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历史著名人物。要知道,与唐宋正比,后世的明清不见得逊于前人,但,整体来看,唐宋在这方面的人物更多。

之所以会这样,与唐宋时期独特的历史背景有关:当时官员的内卷远大于后世。

其实整个华夏古代史完全可以分为两段,隋唐之前和之后,而划分依据便是科举制度。在这一制度诞生之前,各级官员大多来自世家大族,而科举出现之后,大量文人通过考试进入官僚系统,成为了王朝治理天下的一员。

唐宋独特的历史背景:当时官员的内卷远大于后世,失意者众多

然而,与后世的科举制度非常成熟的明清相比,唐宋时期各有各的问题。这也使得两朝的官员之中失意者众多,为了派遣内心的苦闷,只能利用手中之笔。在他们的笔下,一篇篇名传千古的作品被创作了出来,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举足轻重的一员。

要知道,本身科举制度的录取率就相当之低,能够打动各级考官、甚至是皇帝的应试者们,都极具才华。当他们的精力从官场中转向文学之后,没有了对手的打压与算计,完全可以获得了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声望。

至于为何他们在做官时,会受到对手的打压呢?与唐宋时期的时代背景有关,一个是科举刚起步,能够分配的职位不足,而另一个则是皇帝为了巩固统治,过多召收考试者,使得冗员问题严重。

唐宋独特的历史背景:当时官员的内卷远大于后世,失意者众多

当资源有限之后,即使是封建王朝的官员们也会陷入严重的内卷。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虽然开始出现并为朝廷输送了大批官员,但,刚刚出现的科举只不过王朝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之前的官员选拔制度依然存在,这就使得门阀世族虽然在衰落,但,他们依然在朝廷中称得上是盘根错节。

科举出身的官员与门阀大族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必然会出现严重的争斗,这也是唐朝末年牛李之争的一个因素。在此消彼涨的对抗之中,必然会伴随着大批官员的起起落落,也使得一部分人在人生低谷中转向文学,给自己苦闷的人生找到些许的慰藉。

而宋朝则不同,宋代官员间的内耗完全是统治者造成的这一局面。

我们都知道,宋朝是建立在陈桥驿兵变基础之上,不管后世再怎么粉饰,也无法掩盖赵宋篡位谋权的做法。为了改变自己在历史上的评价,宋朝的皇帝们开始有意通过大规模录取官员并制定丰厚的待遇来拉拢文人。

唐宋独特的历史背景:当时官员的内卷远大于后世,失意者众多

而这一决定虽然肯定获得了文人的拥护,但也产生的严重的弊端,尤其是导致了宋代冗官严重的问题。大量的官员涌入朝廷却并没有对应的职位赋予他们,由此导致了宋朝严重的官员内卷问题,任何人都无法解决这一难题。

大量的官员在宦海中沉浮,也产生了众多的文学家。这也是为何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代一朝独占六席的原因所在。

感谢各位的关注支持,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