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谢晋元死后被追封少将,三十万民众吊唁,他的家人结局却很凄凉?

去年大火的抗战电影《八佰》很多人都看过,管虎导演斥巨资耗时多年,力图完美呈现这段英雄的抗战历史。

历史上爆发于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有一支只有四百来人的孤军在日军的重重围攻下,退行到苏州河畔,却绝不肯降,反而是凭一己之力,保卫着后方莺歌燕舞的大上海不夜城。

这支军队为壮声势,对外虚夸了自己的人数,号称有八百壮士,这也是电影《八佰》名字的由来。而引领这支军队不断奋战的,就是素有“抗日三英杰”之一的称号的国军少将谢晋元。

谢晋元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英雄的形象,奈何自古英雄多没落,谢晋元的结局并不好,被暗杀在了汪伪政权的手里。战火并没有放过他的家人,在他死后,他的妻儿们,结局也大多惨烈。可谓是满门忠烈,尽数覆于流离战火之中。

谢晋元死后被追封少将,三十万民众吊唁,他的家人结局却很凄凉?

一、山河破碎、稚子报国

谢晋元出生在广东省的一个小村庄中,父亲不过是一个小商贩,母亲更是贫穷的渔民之女。谢晋元虽然在一个非常贫困的环境中长大,但并不妨碍谢晋元成长为一个刚毅、坚强的人。

谢晋元一直就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在学习中,因为他知道,此时的中国正值乱世、民族矛盾也不断在加深,大丈夫应当为国为民,学一身好本领报效祖国。

所以谢晋元从广东大学毕业之后,就马上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第四期的学生。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是挂在黄埔军校门口的牌匾,从谢晋元走进黄埔军校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绝不会贪生怕死。

谢晋元死后被追封少将,三十万民众吊唁,他的家人结局却很凄凉?

谢晋元毕业之时,北伐战争正在中国的土地上如火如荼,谢晋元也就是在这时候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的一员,并靠着累累战功,从一个小小的排长,逐渐成长为连长、营长、参谋长、副团长,乃至最终担任团长之职。

北伐战争不过是谢晋元小试牛刀,也是战争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小试牛刀。很快,中日关系已经压抑到一个濒临崩溃的地步,全面抗战就要开始。日本海军陆战队开始在长江海域上搞小动作,谢晋元带领侦察队开始对日军进行侦察,为抗日战争做准备。

谢晋元死后被追封少将,三十万民众吊唁,他的家人结局却很凄凉?

这个时候的谢晋元已经知道战争在即,且绝非一两年内能够解决,所有的中国人都将被这场战争裹挟。1936年春节过后,谢晋元就马不停蹄将一家老小全部都送回了广东老家,希望他们能够在老家呆着,在战争中保全性命。

而作为男子,他从小就渴望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即使为此失去性命。他希望用自己的牺牲,挽救大国的安危,以及小家的周全。妻子凌维诚自然知道丈夫的担忧,她让谢晋元放心去保家卫国,家中老小自有她来担当。

只是两人都没有想过,此一去,就是天人永别,再无相见之日。

谢晋元死后被追封少将,三十万民众吊唁,他的家人结局却很凄凉?

二、汪伪叛徒,刺杀英雄

淞沪会战爆发后,谢晋元就接过了五二四团长的职位,一直活跃在闸北火车站,誓死不让日军进犯。国民党原本想要以快制快,在战争前期就将日本驻扎在中国的军队都一举歼灭,奈何日军的实力强悍,国民党只能节节败退,让十万大军都往西面撤退。

而谢晋元的任务,就是率领五二四团掩护西撤的大军。这一边打仗一边撤退,还要分心做掩护,五二四团的士兵就这样一退再退,退到了四行仓库,并展开了名留青史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这也就是电影《八佰》的背景,谢晋元带领的营队被困于四行仓库,东面和南面被日军团团包围。当地正是苏州河畔,河对面就是莺歌燕舞的租界地带。谢晋元及其带领的四百壮士越不过去,四面楚歌起,成为了一支真正的孤军。

谢晋元死后被追封少将,三十万民众吊唁,他的家人结局却很凄凉?

这支孤军奋战了整整四个日夜,都不能让日军侵略分毫,这也成了战争史上的一个传奇。毕竟当时的武器设备,以及兵力,都远远落后于日军,还要伴随日军不间断的轰炸,谢晋元这支孤军能奋战四天四夜,已是奇迹。

随后这支孤军侧入了一河之隔的租界,谢晋元原想继续带领士兵御敌,但公租界却与日军沆瀣一气,将谢晋元等人软禁起来。最终还是上海的老百姓看不下去了,强迫让步公租界让步,公租界才放人的。

谢晋元死后被追封少将,三十万民众吊唁,他的家人结局却很凄凉?

被释放之后的谢晋元也并不好过,依然面临着各种阳谋阴谋,以及劫持和暗杀。这其中最起劲的当然是当时的汪伪政府,他们给谢晋元开出了第一方面军司令的委任状,谢晋元眼也不眨,直接将委任状撕了个粉碎。

汪精卫不死心,又给谢晋元直接开出了陆军总司令的条件,这下子谢晋元把来传话的人骂走了,汪精卫颜面直接扫地。

在劝降谢晋元归顺无果的情况下,汪伪政府便杀心四起。在谢晋元出操的时候,找了四个叛徒,直接将谢晋元刺得倒地不起。鲜血蔓延,满目是刺眼的红,谢晋元再也没有起来。

谢晋元死后被追封少将,三十万民众吊唁,他的家人结局却很凄凉?

三、巾帼不让须眉,谢家满门忠烈

谢晋元去世之时正当壮年,37岁,一个男人建功立业的年纪。一听到他与世长辞的消息,上海民众无不悲痛万分,整整三十万的民众自发前往军营,吊唁谢晋元。国民政府也感怀他的功劳,将他追封少将头衔。

英雄长辞,最痛的莫过于英雄的妻子——凌维诚。凌维诚原本是上海女子,过的是锦衣玉食的优越生活。被谢晋元送回老家之后,她也开始承担起了一个家的责任,独自拉扯着四个子女,还要照顾谢晋元的父母,一家七口人,全靠着凌维诚养活。原本以为能够盼到谢晋元顾完大国,回来顾小家,谁知道最终只等到了谢晋元的死讯。

抗战胜利后,凌维诚也带着孩子回到了上海。原本她可以过上宁静的生活,但一听到当时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的四百士兵还流离在外,生活也无依无靠。她想起了自己的丈夫,如果谢晋元还在,绝不忍心看着自己带的士兵只能在贫苦中度过自己的人生。

谢晋元死后被追封少将,三十万民众吊唁,他的家人结局却很凄凉?

凌维诚思及此,认为帮助这些老兵,是自己唯一可以为谢晋元做的事情。于是她开始为了这四百壮士在社会上诸多奔走,甚至跑到了南京去找宋美龄,希望宋美龄能助她一臂之力。

也就是因为有了凌维诚的支援,以及社会各人员的真诚帮助,“孤军工业服务社”才被开办起来,专门用来生产各种“孤军牌”的生活用品。这个服务社也让孤苦无依的四百壮士拥有了一个家,一个落脚之地。不再像在四行仓库一样,举目望去,孤立无援。

这些老兵攒够了盘缠,会选择回到自己的老家,与老家的家人相聚。当然也有选择在这个服务社里停留下来的,因为只有这个所谓的孤军服务社,才能让他们在乱世之中找到一点归属感。

谢晋元死后被追封少将,三十万民众吊唁,他的家人结局却很凄凉?

解放战争之后,我党也优待了烈士的妻儿老小,把凌维诚一家照顾得妥帖。只是后来时局动荡,凌维诚也多次因为谢晋元的身份,遭受到了不公对待。谢晋元的很多遗物都没能留住,这让凌维诚感到万分难过。丈夫留给她最后的念想,也没有了。

谢晋元的大儿子谢幼民,也在这段敏感时期中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最终精神状态也出了问题,在1970年就病逝了。

谢晋元的二儿子谢继民出生于1936年,正是中国内忧外患之际,他的前半生过得十分凄苦,解放战争之后原本以为能过上好日子,却遇上了敏感时期,但好在最终他熬了过来,有惊无险活到了现在。去年《八佰》上映的时候,记者还对谢继民进行了专访,畅聊了一下他未曾谋面却十分向往的父亲。

谢晋元死后被追封少将,三十万民众吊唁,他的家人结局却很凄凉?

至于谢晋元的两个女儿,其实都没有得到将军之女、烈士之后应该有的优待。比如长女谢雪芬,原本是想像父亲一样报效家国,不过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从戎成功,但好在安全度过了敏感时期,能够平安活到晚年。

谢晋元次女谢兰芬则没有这样好运,长大后她也开始向父亲学习,想将一生都奉献给家国,于是她加入了解放军,并从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毕业。然而最终也在敏感时期饱受摧残,她的丈夫更是被迫害致死,给谢兰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好在灾难最终都过去了,活下来的人依然会展望前方。谢晋元作为震天动地的英雄,在37岁就与世长辞着实令人扼腕。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烈士英雄的牺牲,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和平,吾辈应当更加珍惜才是!

文/小羊

参考资料:《苏州河上的桥》冯元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