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流中,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涌现出有许许多多杰出英雄儿女,英雄儿女们舍去一切只为为国为民。
其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女性,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

今天我们所讲的,就是在抗战时期的女英雄—刘禄曾,她将自己的青春化为火焰,冲在前线,而她的背后就是祖国和人民。
人间富贵花—匡扶正义
1928年,这一年的中国内忧外患,日本出兵山东,并在济南制造“五·三”惨案,中华大地大地一片狼藉,众多贫苦百姓,因为战争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也是在这一年刘禄曾出生了。
刘禄曾经的出生,并不是我们所想的出生于贫困人家,相反她的家世非常好。
她的祖父是晚清时期的名臣刘秉章,刘禄曾经的外祖母家,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自幼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她有着一颗爱国心。
刘禄曾聪明机灵,从小就爱学习,家庭对她的培养并不是遵循旧时对女子的培养,相反家中还亲自送她去新式学校读书,接受西方教育,还在年少时期的她,就可以流利地和外国人交流。
刘禄虽然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她也有着一颗爱国爱民之心。
看见众多人民因为战争家破人亡,她感到深深的痛苦,看见外国人随意欺压同胞,她觉得必须做出什么,于是考大学时选择了法学。
刘禄曾在1947年,考入了东吴大学学习国际法,刘禄曾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那就是匡扶正义,让同胞不再受外国列强欺辱。
1947年,距离日本宣布投降两年了,刘禄曾看见祖国被侵害得支离破碎,她深感痛心。
她知道祖国这时最需要人去建设,于是放弃留学,决定在毕业后,留在本校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法律人才。
刘禄曾毕业那年刚好是抗美援朝爆发,中国志愿军抓捕了许多的联军俘虏,志愿军由于语言不通无法和俘虏交流,这时就急需一批翻译人才。
弃文从武,参加朝鲜战争
刘禄收到了这一消息,她不曾思考,就第一个报名前往前线。
家中长辈担忧她不适应残酷的战争,劝导她不要去,刘禄曾了解家中人的担忧,但是她意已决,不会再改变。
刘禄曾立即告别家人,收拾行李随着部队奔向前线,朝鲜这个地方不仅比家乡冷,还有随处可见的血肉与硝烟,这时的刘禄曾,即将要从从富家女到一线翻译人员的转变。
到达朝鲜后,她被分到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她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很快就掌握了军事用语。
每到夜晚时,刘禄曾都会安慰自己不必害怕,自己是一名军人。
但是,身为女子的她心中仍存着对黑暗的恐惧,她恐惧未知的一切,也恐惧着黑暗中敌人随时投来的炸弹!每天都害怕美军飞机的胡乱轰炸,害怕同胞随时在轰炸中丧命!
军人是不分性别的,但是在朝鲜战场上,运输物资的男性都帮女性进行分担,一路向前行。大后方运输的物资,往往不够前线军人最基本保障,所以喝雪水吃树皮,也成了刘禄曾经的日常。
刘禄也是在这一期间实现了个人的转变。
刘禄曾经的日常就是与战俘沟通,审讯战俘。还给战俘解释我军对战俘的优待政策,并且向战俘解释和平的重要。
当时有一位美军战俘伯特纳,因为自己在美国做了盗窃之事,本来是要坐牢的。但是美当局说,若是到达朝鲜战场,那么就可以免除对他的监禁。
这位战俘心动了,于是选择到达朝鲜。
伯特纳一生浑浑噩噩,等自己清醒过来后发现自己却在朝鲜战场。
朝鲜战场的残酷是他无法想象的,看见人如蝼蚁般随意被轰炸,这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他并不想留住恐怖的战场上!
但当他被俘后,他表现得非常不安,因为他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也知道日本曾经做过的病毒实验,知道军人对敌军俘虏的残酷手段,他害怕了!他开始用自己曾经犯过法之事,威胁我军。
刘禄曾了解到这事后,耐心开导战俘,并且告知伯特纳我军对待战俘是优待。
刘禄曾向伯特纳介绍我军对待战俘从吃喝方面,积极满足各地文化差异,战俘可以吃面包等,我们还组织各类文艺节目,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国家文化的风采。
刘禄曾看见战俘动容了,便说到:“你在你国家进行偷窃是小事,但是你去到别人国家,掠杀他国人民这才是大罪”,这名战俘惭愧地低下了头。
刘禄曾说得非常对,盗窃是小罪,妄想用侵占他国掠杀他国人民,来掩饰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这是行不通的。
这也是一种自我麻痹,若是有罪,那就是双重罪,即行了盗窃之事,也犯了杀人之罪,用西方的理论来说这些都是无法赎罪的。
战场上的“夜莺”
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刘禄曾主动请缨到达前线,她也是上甘岭中唯一的女兵。
由于美军当时拥有着世界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与武器,我军不得不开壕掩护自己,刘禄曾耳边传来了轰炸机的声音,伴随着弹片声,幸运的是她并没有被弹片击中。
大后方后勤运输,被美方虎视眈眈盯着,美军知道我方后勤走哪个方向,那么炮弹就朝这个地方进行轰炸。
所以在物资上,刘禄曾吃喝都随着军人们一起,在她身上也看不到富家女的影子了。
刘禄曾借着英语优势,每天通过广播的形式,播放战俘家乡的一些歌曲,唤起每个战俘的思想之情,并找准时机告知他们侵略他国,是一种不道义的行为。
刘禄曾每天也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军宣传我军优待俘虏的事,并且把俘虏的家信传到家乡的事也一并宣传出去。
就这样,美军一线军人开始厌倦战场,为我军后期的胜利,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1953年,停战协议签订,我军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极大地鼓励了那些还在被压迫的国家,刘禄曾也随着部队,跨过鸭绿江回到祖国的怀抱。
回到祖国后,刘禄曾也有了自己的一份工作,那就是成为了国际旅行社的经理。
在1979年,刘禄曾到美国出差,在一家纽约餐馆被一男子搭讪,刘禄曾起初还很紧张,对于美国她还是不太熟悉。
刘禄曾警觉地看着眼前人,那个人看出了刘禄曾的抵触。
他笑了笑:“我叫做詹姆斯·伯特纳,在朝鲜战场上,您给我上了一门很重要的课,您忘记了吗?”
刘禄曾想起了,眼前这位文质彬彬的男人,就是当时当时的那个人啊,俩人相视一笑,把酒言欢。
刘禄曾知道了,这名男人战争结束后回到自己家乡开了一家餐馆,没想到俩人居然还能再次见面。
初见时俩人是敌对关系,刘禄曾用我军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这个内心爱好和平的男人,男人也在刘禄曾的劝说下,知道了美军的反人道主义的战争,是不可取的。
他改过自新重新开始,再见时俩人不再是当时针锋相对的场景。
这世界若是没有战争,我相信我们还会拥有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