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军将领张治中:从不和我党打仗,建国后婉拒授衔,官至副国级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就在国共两党,为各自的理念大打出手时,有一个人却力阻蒋介石发动内战,不仅没有参与过任何针对共产党的战争,还屡屡往返于国共两党之间从中斡旋。

他就是张治中,既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也是我党的革命功臣。

国军将领张治中:从不和我党打仗,建国后婉拒授衔,官至副国级

看似矛盾的结果,总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张治中的身上,这个解释就是贯彻他一生的革命理念。

张治中的革命理念,不囿于一党一派,而是从国家大义出发,从民族利益出发,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格局,与他曲折的革命之路息息相关。

革命先锋

1890年,张治中生于安徽巢湖一个无地农民家庭,全家生计都靠父亲一人维系,但即使如此,全家上下还是省吃俭用,供张治中读了10年私塾。

国军将领张治中:从不和我党打仗,建国后婉拒授衔,官至副国级

不过自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后,私塾里学的四书五经,似乎也就没了用处。为了往后的生计,张治中不得不背井离乡,到一个商铺里做了学徒,不久后又当上了扬州城的巡捕。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扬州城内的革命党人也趁机发难,张治中最终选择了加入反清革命。

民国成立后,张治中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接受了完整的军事教育,随后又为心中的革命理想四处奔走,在袁世凯公然违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前提下,依然参加了护法运动,并在军中不断成长。

国军将领张治中:从不和我党打仗,建国后婉拒授衔,官至副国级

1924年,在详细了解了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后,张治中加入了国民党,并担任了一系列的军政要职,负责黄埔军校的军官培养和广州地区的卫戍工作,参加了之后的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因为赫赫战功,被称作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手握一方军政大权。

张治中虽然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但却一直追随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和黄埔军校任职期间,就和共产党人有过密切接触,且与不少我党要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段特殊的经历,也为他日后的所作所为埋下了伏笔。

国军将领张治中:从不和我党打仗,建国后婉拒授衔,官至副国级

张治中对革命的概念模糊而清晰,从他加入革命开始,他就选择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终生,但这与他的身份无关,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只要有益于国家建筑,有益于民族发展,他就愿意为之效力。

和平将军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张治中被派往了抗战前线。

当时的战况不容乐观,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关东军迅速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而另一支装备精良的海军舰队,也从海面上呼啸而来直扑上海,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正式打响。

作为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的第一次全面对抗,淞沪抗战意义非凡,在张治中等人的努力奋战下,中国军队粉碎了日本方面“十二小时占领上海”的狂言,极大的鼓舞了全民抗战的热情。

国军将领张治中:从不和我党打仗,建国后婉拒授衔,官至副国级

虽然,淞沪抗战最终以国民党方面的屈辱妥协而告终,但张治中,却成了当时人们心中的抗日英雄。

九一八事变后,张治中任湖南省主席,在任期间大力推动省内的国共合作,积极联合各方势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在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后,张治中再次向蒋介石申明利害,强调联合抗日的重要性,却又一次迎来蒋介石的破口大骂,不过张治中的直言不讳,却也让蒋介石对他刮目相看,并没有对他进行任何处罚,反而继续加以重用。

国军将领张治中:从不和我党打仗,建国后婉拒授衔,官至副国级

不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张治中的坚决反对,他成了唯一一个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同时在周恩来等人的委托下,他还从国民党的枪口下,救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共产党员。

也正因如此勇于抗日,耻于内战的张治中,被誉为“和平将军”。

最后的选择

1949年,国民党已是必败无疑,但张治中依旧寄希望于蒋介石,能够回心转意。

国军将领张治中:从不和我党打仗,建国后婉拒授衔,官至副国级

为此张治中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开赴北平,进行和平谈判,结果不出所料,南京方面拒不承认《国内和平协定》,选择继续开战,张治中为此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

万念俱灰的张治中,准备回到新疆,等待命运的审判,但在周恩来的争取下,他最终选择留在了北平,并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张治中也被委以重任,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一职,不仅如此,张治中还深受毛主席的信任。

国军将领张治中:从不和我党打仗,建国后婉拒授衔,官至副国级

1955年的授衔过程中,中央曾考虑授予他与职务相称的军衔,作为副国级的国家领导,他本是元帅授衔的候选之一,但他以自己曾经是国民党将领为由婉言拒绝。

张治中的晚年目睹了十年浩劫的开始,他依旧没有改掉自己仗义执言的习惯,在全国上下都对彭德怀展开批判时,是他挺身而出,为彭德怀向毛主席申辩。

1969年,在周恩来的保护下,张治中走完了自己风云激荡的一生,享年79岁。

张治中看似摇摆,却实则坚定,从始至终他都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坚持己见,用自己的方式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

国军将领张治中:从不和我党打仗,建国后婉拒授衔,官至副国级

张治中的耿直,是他最显著的特点,无论是在蒋介石麾下,还是在新中国以后,他都愿意不计后果地为心中的公平与正义发声。

结语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张治中用自己的一生阐述了戚继光年轻时的豪言壮语,如果说作为一名将领,张治中缺少赫赫战功;那么作为爱国者,张治中可谓是功勋卓著,在家国大事上却不惜身命。

国军将领张治中:从不和我党打仗,建国后婉拒授衔,官至副国级

纵观张治中的一生,他似乎总是在国共两党间游走,但支撑他这么做的却是始终如一的革命信念。

作为清廷的巡捕,他看到了封建王朝的懦弱无能;作为军阀混战的亲历者,他看到了军政府的外强中干;作为国民党的封疆大吏,他看到了买办阶级对人民的敲骨吸髓。

国军将领张治中:从不和我党打仗,建国后婉拒授衔,官至副国级

有时只有经历过最坏的,才能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张治中最终替自己,替人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