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张作相和张作霖,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且两人年龄相仿,又都是出自东北军的将领,张作相始终在张作霖的手下,因此很多人都说他们是兄弟,至少也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但其实不然,张作相是锦州义县人,而张作霖是奉天海城县人,他们俩只是名字上的巧合,并没有宗族关系。

当然了,人们之所以会说他们俩是兄弟,也跟张学良经常叫张作相为老叔也有一定的关系,但其实这只是张作相和张作霖是拜把子的兄弟关系而已。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张作相

在民国初年的众多旧军阀中,张作相的名气并不算大,他没有自己独立的山头和地盘,虽然被张作霖先后委以重任,但始终都傍着大哥张作霖,在其羽翼下发展。可以说,张作相的发迹基本靠的就是大哥张作霖!

张作相在奉军中的地位极高,且极富声望,是名副其实的“二把手”,但一直以来都只是个辅帅,相对次要的角色!

他这个“辅帅”,有两层含义:一是,他一直担任张家父子的副手,先是辅佐大帅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后来又辅助少帅稳固统治地位,令人尊敬。二是他字“辅臣”,一作“辅忱”,以字相称的话,倒也符合他的身份。

我们本文就来聊一下,这个民国时期奉系军阀中的“二把手”,究竟有哪些精彩的事迹!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张作相,1881年(清光绪七年)2月出生于锦州义县南杂木林子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比张作霖小6岁。他的祖辈是河北省深县人,世代以务农为生,后来为了生计,其先辈便从河北逃难闯关东流落到了锦州义县。

张作相的父亲靠种田地难以为生,于是便在业余时间干起了副业,当了一名“吹鼓手”,每逢乡邻有婚丧嫁娶的红白喜事,就去给人家吹吹打打,以赚点小钱贴补家用。

然而,张作相的父母深知,无论是种田种地,还是吹喇叭打鼓,都不是长久之计,更不能改变贫穷的本质,而想要改变现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孩子上学!

对于穷人来说,读书也许才能彻底改变命运!为此,张作相的父母咬紧牙关供他读书。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张作相——剧照

当时,由于家境贫寒,小张作相到了9岁还没有上过一天学,甚至连个学名都没有。父母在送他入学前,便先请老师为他取个学名。正巧他母亲这天做了一个好梦,梦见儿子发迹,全身穿着金灿灿的官袍,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私塾先生得人钱财,也只好顺情说好话,于是便随口说道:“梦作宰相”是个好兆头,那就取名为“作相”吧!

没想到,私塾先生一语成谶,后来张作相虽然没有做成宰相,但是在军阀割据的东北,其地位跟宰相无异。以致于在后来张作相发迹了,想起小时候的这段经历,还专门举荐那位私塾先生当了一个小官,以此来作为回报。

然而,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张作相最终只上了三年的私塾就辍学了!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19世纪末,战乱频繁,张作相流浪在外地谋生,经常受人欺负,深感世道不公。1902年,他前往新民投奔了张作霖的保险队。

所谓的“保险队”,其实就是为土豪地主保驾护航的“保镖”而已,其本质还是土匪。然而,由于张作霖这股土匪的势力日渐强大,不仅遭到了周边其他匪股的忌恨,同时也成了官府的眼中钉,肉中刺,时刻都想将其剿灭。

不过,那时候的清政府已经腐败不堪、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多余的力量去剿灭这些土匪,最后只好采取“招安”的方式,以求“以贼攻贼”、“化盗为良”。这其实跟《水浒传》中的梁山招安是一样的!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张作霖

不过也正因如此,张作相和张作霖从此摇身一变,从土匪变成了朝廷命官。1903年,新民巡防游击队成立,清政府委任张作霖为管带(连长),张作相为骑兵一营的管带(营长)。

此后,张作相不断得到大哥张作霖的提拔重用,成为奉系军阀中的第二号人物。1916年,张作霖出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张作相则被任命为奉军第二十七师步兵旅长。

在张作霖秉政之初,由于重用了王永江,引起了汤玉麟的强烈不满,两人就此反目。汤玉麟还曾联合张景惠、孙烈臣和张作相等人带枪觐见张作霖,要求他罢免王永江,甚至以全体辞职为要挟,逼张作霖就范。

而起初,张作相是站在汤玉麟这一边的,因为作为奉军老派,张作相也支持汤玉麟反王永江。但随着事态扩大,汤玉麟由反王永江转向反张作霖时,他就立马调转枪口,站在了张作霖这一边,并帮助他全力对付汤玉麟,直到他被免职。

在这一事件中,张作相对张作霖表现出了绝对的忠心,张作霖自此也十分信任张作相,并不断对他提拔重用,使之成为了奉军中的二号人物,张作霖身边忠实的“辅帅”。

1924年,吉林省督军孙烈臣病故出缺,由张作相继任吉林省督军兼省长,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张作相贫农出身,重孝悌、讲义气,对待东北的家乡父老有着极其深受的感情。因此在任职期间,有着传统的“保境安民”思想。一来注重加强地方军事力量,保卫地方和平;二来注重民生建设,例如修筑铁路、创办吉林大学、修建自来水、严查鸦片等等;

张作相的这些努力在客观上为发展生产、方便百姓生活,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在孙烈臣主政吉林时,吉林省财政十分拮据,省库更是历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1924年张作相来吉后,才有所改观。

1920年初,吉林省当时还没有大学,沈阳刚成立的东北大学是东北唯一的高等学府,吉林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一般只能去北平上大学。于是,张作相便接受了地方士绅的要求,决定在吉林省城创办一所大学——吉林大学(并非今日之吉大)。

1928年8月2日,吉林大学在正式开始招生,张作相兼任校长。此外,他还在家乡锦州创办了一所井泉中学,为家乡培养人才。其中“井泉”,是他父亲的表字!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们大肆种植鸦片牟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第二次奉直战争和郭松龄反奉事件后,东北财政收支出现了巨大赤字。

面对如此巨大的财政赤字,张作霖接受了属下的建议,采取“种毒筹金”政策,督促各省开放烟禁,并诱使农民栽种鸦片。当然,从当时财政的角度来说,种植鸦片、开放烟禁确实能带来巨大的收入,但随之而来的危害也同样不小!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为此,张作相表示极力地反对,他说:“种毒筹金,是赚亡国灭种的钱。”他向张作霖表示,吉林坚决不种大烟,但会如数缴纳税款。在当时奉军的老派中,张作相绝对算得上是一股“清流”,就连奉军统帅张作霖也自叹不如!

张作相不仅下令禁种鸦片,而且在他治理吉林的八年时间里,还三令五申,多次严令百姓和公务人员不准吸毒贩毒,违反者绝不姑息。

实事求是地说,正是张作相的这些努力,才使得吉林省民众免遭鸦片的毒害,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由于当时张学良人还在北京,因此大帅府只好先秘不发丧,等张学良回奉天后再说。

而这期间,东北军群龙无首,奉军“老派”将领都希望张作相上台主持奉天军政大事;“新派”将领则希望少帅张学良上台。究竟该由谁来主政,一时间争论不休。

如果按资历、声望和人脉来说,张作相无疑是最佳的人选,况且他一直以来都还有“辅帅”之称,因此张作霖死后,理应由他来主政东北。

因此,在张学良尚未回到奉天时,东三省联合会议便公推张作相为东三省保安司令,并刻制印信,由奉天省议会议长亲自到张作相家递交公推书和印信。

然而,张作相却始终不为所动,坚辞不受,并要求等张学良回奉天后再做决定。

6月17日,张学良回到奉天,除了着手办理老帅的丧事之外,并立即召开会议,商讨推举东北新主的问题。

张学良认为自己资历尚浅,统领东北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他不仅没有争权,反而三顾茅庐请自己的老叔张作相出山统领东北。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张学良

张学良先后三次派人将东三省议会联合会的公推书和印信等送往张作相家,张作相面对众人的信任和抬举,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然而他也深知,自己只是当张良的命,是当不了刘邦的;再说自己也没有什么文化,很难应对当下的各种局面。

此外,东北是张大帅的天下,奉军是人家的“张家军”,自己虽然也姓张, 但此张非彼张。况且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拜老帅所赐,所以如果在这个时候独揽大权,那么就太不仗义了。

几经思考后,张作相决定让出这一位置,让贤张学良,并且表示要竭尽全力辅佐少帅,保境安民,稳定东北大局。

当时,还有人劝张作相,但他却说:

“老帅在世时,常要我关照汉卿,我如就任此职,无颜对九泉之下的老帅。汉卿年轻有为,子承父业名正言顺,大敌当前不能再拖了。”

张作相对张作霖父子一直都是忠心耿耿的,他始终认为东北就是张作霖家的天下,而父死子继,乃天经地义。再说,他也认为凭自己的能力是无法应对当时复杂的局面的,而张学良年少有为,且新派势力雄厚,一定能够拯救东北于水深火热之中,维护东北的稳定。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九一八”事件爆发后,由于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全境沦陷。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在“九一八”事件爆发时,张作相正在锦州老家给父亲办理丧事,由于事发突然,张作相一夜之间就成了光杆司令,他苦心经营的吉林省也被参谋长熙洽出卖给了日本人。

当时,张作相虽然派人前往宾县另组了临时政府,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了。随后,张作相便携带着家人从锦州一路逃往了天津。

1933年,张作相出任国民政府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华北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六兵团总指挥,前往热河参加长城会战。

热河失守后,张作相便退兵至古北口!后见南京政府先令东北军抗日,东北军失利后,又迫使张学良下野,张作相也愤然宣布辞职,从此退出军政界,举家迁往天津,一直在英租界隐居。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抗战前夕,张作相深刻了解到了蒋介石并没有抗日之心,并处处为难张学良后,便对蒋氏政权彻底寒了心,从便隐居不出。

而在这期间,日本人也曾多次前来拉拢这位昔日的奉军大将出山,但都被张作相严词拒绝了,他誓死不愿与侵略者同流合污,出卖自己的祖国。

不仅如此,张作相还鼓励自己的儿子张廷枢去参加红军,与红军将士一起积极抗日!

张廷枢是张作相的长子,1923年任上校团长,后被选送到日本千叶县步兵专门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后,先后晋升为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和预备军军长等职。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张廷枢——剧照

1937年10月,张廷枢正式加入八路军。张廷枢在父亲的教导下,也是一位文武双全之辈,他的加入,很快便引起了中共高层的重视,先后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随后便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司令员。

该部驻扎在河北邢台一带,一方面发动群众,一方面扩充队伍。很快,部队便发展到了三个支队,近2000人。在抗日战争中,他带领军队与日寇血战,立下了许多傲人的战绩。

只可惜,在北平解放时,张廷枢已病入膏肓。1949年3月,张作相因患脑溢血去世后,张廷枢的病情也急剧恶化,于同年7月23日去世了,年仅45岁!

“奉军辅帅”张作相,秘密送儿子参加红军,后成为八路军司令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