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今天对曹操的历史评价是相当正面的,但为什么依然摆不脱千古骂名

《三国演义》反派代表中,高居榜首的曹操。

今天对曹操的历史评价是相当正面的,说他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语文课本里也选了曹操的《观沧海》。

但是,不管有多少正面的历史评价,你要拿曹操去夸人雄才大略,心里还是要掂量掂量。

给曹操锁定“阴险奸诈”标签的,恰恰是《三国演义》,而且这个标签影响深远,戏剧舞台上的曹操一张白脸,一顶就是几百年。

到底是哪些细节,影响了后人对曹操的观感。

今天对曹操的历史评价是相当正面的,但为什么依然摆不脱千古骂名

在陈寿的《三国志》里,曹操其实仁力并举,王道霸道杂用。用兵方面,曹操善于运用心理学,常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用人方面,倡导唯才是举。

陈寿赞叹曹操是超世之才,他平定天下大乱,是雄才大略的成功者。这跟我们今天对曹操的历史评价很接近。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不是闭着眼睛歪曲历史的人。

但毕竟《三国演义》的主题以刘备为正统,宣扬昭烈继汉,所以曹操最大的恶,就是篡夺汉室江山。于是《三国演义》浓墨重彩虚构了 “许田射猎”一场戏,具象化了曹操篡夺汉室江山的图谋。并且通过汉献帝之口,给曹操的“奸”和“贼”定了性。

今天对曹操的历史评价是相当正面的,但为什么依然摆不脱千古骂名

《三国演义》很多时候描写是比较概括的,不会大量铺陈细节,但小说第20回“许田射猎”前前后后写得相当详细,细节里处处有玄机。

这场围猎活动的背景是皇帝排世谱,确立了刘备是汉献帝的皇叔,提升了刘备的地位,而专权的曹操杀了上奏弹劾他的赵彦,引起了满朝官员的惊恐。

有一个细节,突然窜出一只大鹿,但皇帝愣是三箭都没射中,于是对曹操说,你来。曹操不是自己跑马弯弓去追,而是“讨天子宝雕弓、金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逐鹿中原”,曹操这个举动的象征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曹操的僭越举动还不止于此,刚开始,曹操是跟天子并马而行,恨不得还争先一马头的位置。等到金箭射中大鹿,群臣以为是天子射中的,都下拜山呼“万岁”。曹操马上纵马直出,挡在天子前面,抢着受贺。

受了曹操欺负的汉献帝回到宫里,哭着对皇后数落曹操。把他跟作乱的董卓放到了一起叫作奸雄,而且说曹操“专国弄权”“早晚必有异谋”,这是给曹操定了性。于是就有了后面下衣带诏讨伐曹操的举动。

今天对曹操的历史评价是相当正面的,但为什么依然摆不脱千古骂名

《三国演义》把《三国志》里曹操那句“宁我负人,勿人负我”升级了,这一次说的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一句话,过度自我中心,注定了曹操会被钉到人格污点的耻辱柱上。

有了这句话打底子,《三国演义》进一步用虚构的情节,对曹操进行了丑化。

这一句话的改动火上浇油,可就把曹操作为一个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放在了天下人的对立面。

曹操冤不冤?有点冤。但什么叫底线不能触碰?什么叫公道自在人心?这就是。

致力于跟曹操过不去,并不是《三国演义》作者的个人意愿,而是历史跟文化思潮互动的结果。

宋代程朱理学兴起,它宣扬三纲五常是 “天理”,也就是世界的本源,“君为臣纲”的君臣大义就被大大抬升了。

朱熹编注《资治通鉴纲要》的时候,把刘备当作汉室正统,不承认曹魏政权,纪年都用的是刘备的“昭烈皇帝”年号,于是曹操、曹丕成了篡臣和汉贼。

士大夫由解经到修史,逐步建立了统一的认识,不再像唐朝人那样评价曹操。即便士大夫普遍看过《三国志》的,也一定要说曹操是“汉贼”。官方、士大夫思潮的流变,影响到民间说书、弄影戏、说三分的随即跟进,直到《三国演义》成书。宋朝、明朝人把曹操叫作“贼”,而清朝人对他的称呼就叫“老奸”。

今天对曹操的历史评价是相当正面的,但为什么依然摆不脱千古骂名

清朝末年,在新的思潮影响下,学者黄摩西开始反思,他曾经评论说,《三国演义》书中人物最幸运的,莫如关羽;最不幸的,莫如曹操。他说曹操的声名,几乎跟夏桀、商纣王、周幽王、周厉王并列,成了恶德的代表。但凡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人,社会上就把他叫作“曹操”。

从这段评论,可以看到,《三国演义》对曹操形象的“抹黑”,的确影响深远。其实,即便到了今天,用理性的历史观评价曹操是一回事,看电视剧听戏的时候,要不要跟他站在一起是另一回事。#曹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