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大清王朝没落之时,别看国力衰弱,在这其中,还是有着很多正义之士的,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使得中华民族的气节得以不断传承。细数这些正义之士,除了我们很多人都知晓的谭嗣同等人,还有很多能人志士是我们不太熟知的,不过,他们的壮烈事迹还是会在历史中光彩熠熠。
相传,晚清曾有十大高手排行榜,在这其中,除了霍元甲、燕子李三、黄飞鸿外,还有这样一位盖世高手,他除了武艺超群外,过人的胆识与爱国之举,都可谓名垂青史,这位高手便是曾名震一时的王正谊。而后人总会用这样的评价来赞扬他的忠烈:“与谭嗣同称兄道弟,霍元甲冒死将其安葬”,这样的评价足以见得王正谊当年的英勇。

而身为晚清十大高手的他到底有多牛呢?想必一定不是盲目逞匹夫之勇的那一类人,而听过王正谊的事迹,除了钦佩之余,给我们更多的感觉还有深深的感动。
这位王正谊,于1844年出生,祖籍河北沧州,因曾经拜师在武林高手李凤岗门下,又在师门中排行老五,还承师恩掌握了一套纯熟刀法,也就有了“大刀王五”的绰号。而这位武林高手出身贫寒,之后练就了一身高强武艺,也就使得他骨子里始终有着很是刚烈的正义感,在晚清纷乱的年代,这位义士更是奉献着自己的一腔热血。
因为出身贫寒又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成长起来的王正谊,始终都懂得有能力之时为贫苦群体行侠仗义,正是他的这种气节,也就在闯荡江湖多年结交到了很多武林好汉。而他真正的壮烈人生是在来到京城之后开始的。
同治年间,王正谊曾往返京津,加上他原本结识的人脉,顺势带领一众高手成立了源顺镖局,原本他就为人仗义,经营镖局之时也是秉承公正合理,再加上众人拾柴火焰高,不起眼的源顺镖局逐渐风生水起,辉煌之时,业务范围南至江苏、北抵山海关,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响当当的镖局之一了。也就在他人生得意之时,并没有一心专注利益,而是更多地关注着当时的国情时政,而且,王正谊对于当时很是活跃的维新派人士更是爱戴有加,毕竟,骨子里有着爱国情怀的人士总能走到一起。
在此之后,王正谊与谭嗣同更是结下了深厚友谊,在1898年戊戌变法进入高潮时期,王正谊真是谭嗣同的幕后支持者,谭嗣同所有的日常开销与安保工作,都是由王正谊一手安排的,可见二人的情谊深厚。
而在戊戌政变之时,眼看着被捕入狱的谭嗣同,王正谊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好在他身边有着一众高手,他们买通狱卒、成功劫狱,只可惜谭嗣同当时赴死之心已定,即便生机就在眼前,还是选择以死唤醒民智。而从此之后,也深深地激发了王正谊的爱国热血,从此,他也步谭嗣同后尘开始了爱国抗争的道路。
在谭嗣同赴死之后,王正谊曾一度想要刺杀慈溪一党的顽固派,可惜时运不济,最终没能得手。而在1900年,他又带领一干人等协同义和团并肩作战,在当时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从这一点上看,谭嗣同的慷慨赴死还是激发了很多人的爱国热血,值得欣慰。
只可惜,这样的忠烈之士并没有得到令人欣慰的结局,就在王正谊一干人等协同义和团取得战绩之时,同年10月25日,清政府还是派兵将顺源镖局围了个水泄不通,最终,王正谊寡不敌众北部,又在之后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前门,年仅56岁。
要知道,在清兵围剿之时,王正谊已经成功脱身了,可他还是最终为了保全自己带领的一百多义士的安全,最终和谭嗣同一样慷慨赴死,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心中一直坚持的大义。
残暴的洋人在王正谊被杀之后,还残忍地将其头颅砍下,高挂在城门之上,导致他的家人无法收拾入殓,而此时恰巧被人在天津的霍元甲听闻。在此之后,霍元甲只身前往城门,半夜偷走王正谊首级,最终才让其得以安葬,而霍元甲所做的一切,正是被当年王正谊的正义之举感动。
公正经营镖局、大胆营救谭嗣同、被霍元甲正义收尸,这些事迹都在说明着王正谊当年的辉煌,要知道,在他生前,就有众人曾赠送刻有“德容感化”、“义重解骖”的匾额,足以见得这位忠烈之士在当时的民众心中怎样的非凡地位。
所以,就是这样一个王正谊才得以名垂青史,而他的忠烈事迹也始终激励着后人在维护正义的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