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6000人参加伏击战,为何没抓到一个日军俘虏?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6000人参加伏击战,为何没抓到一个日军俘虏?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很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抗日战场,期间涌现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每当提到抗日战争,我们教科书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平型关大捷,它是指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

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进一步明确一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开展伏击战是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从战役角度来看,八路军在平型关的战斗是配合平型关主战场的一场侧后伏击战,歼灭日军二十一旅团的一个辎重部队,约1000人(数字有争议)。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6000人参加伏击战,为何没抓到一个日军俘虏?

战斗的主要经过是这样的,9月25日清晨日军辎重部队沿着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向前线西进,约7时许进入八路军115师的包围圈,战斗随即打响。整场战斗历时约6个小时,至下午13时战斗结束,八路军总参战兵力6000余人(一说4000人),伤亡600余人。

除了击毙千余人日军外,八路军摧毁汽车百余辆、马车200辆,缴获九二式步兵炮1门、轻重机枪20多挺、步枪1000余支、军马50多匹,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6000人参加伏击战,为何没抓到一个日军俘虏?

从战斗过程来看,这确实是一场规模很大的伏击战,可为何一名日俘都没有抓到呢?战斗结束后,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经验》中专门就俘虏问题做了总结,“日本兵至死不肯缴枪,一来因日本之武士道的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时也因他们对中国军民太残暴,恐怕中国人报复。”

对于没有俘虏一名日军这件事,3营排长田世恩也印象深刻。田世恩说:“激战至下午3点,八路军发起总攻。鬼子再也顶不住了,纷纷溃败下去。这时枪声稀了,喊声也渐渐弱了,鬼子是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除一部突围外,被包围在沟里公路上的日军全部被击毙,居然无一人被俘。”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6000人参加伏击战,为何没抓到一个日军俘虏?

日军之所以不愿意做俘虏,根本原因在于军国主义影响。日军认为,一旦做了俘虏就是对天皇最大的不忠,这比战死还要耻辱。笔者早年获得了一本二战期间日军的《战阵训》,这是日本军部根据东条英机的要求编写,是日军必读刊物,目的是强化日军誓死效忠天皇。

《战阵训》里明确写道,“生不受虏囚之耻,宁死不留罪祸污名”,一旦没有突围的可能,就应该自杀向国民谢罪、向天皇效忠。笔者还注意到,《战阵训》的序言里就对日军做出严格要求,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6000人参加伏击战,为何没抓到一个日军俘虏?

“作为军人活着就不能接受被俘虏囚禁的侮辱,理当以忠孝赤诚之心勇往直前,虽死犹生。战阵是以天皇的命令为基准,必须发挥皇军的真髓,攻必取,战必胜,将皇道遍布天下,使敌人仰望我天皇的威仪尊严而铭感处。”所以,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未能俘虏日军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资料:《平型关战斗经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