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正原本想给年羹尧一条活路,但此人的出现,却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年羹尧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各项大罪92条,赐令自尽,终年47岁。

这个在一年前还被雍正帝称为‘恩人’、赐爵一等功的年大将军,没想到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被削官夺爵,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真乃可悲,可叹也!

但其实,雍正帝原本是想给年羹尧一条活路的,但此人的出现,却让年羹尧彻底走上了不归路!

那么,此人到底是谁呢?

雍正原本想给年羹尧一条活路,但此人的出现,却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此人名叫‘蔡珽’,汉军正白旗人,康熙三十六年进士,比年羹尧早一届进入翰林院,先后历任过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吏部、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等职。

蔡珽出生官宦之家,其祖父蔡士英,是清初名将;父亲蔡毓荣,曾出任过云贵总督,一方封疆大吏。

从资历上来说,蔡珽比年羹尧要高,但要论能力和升迁的速度,蔡珽却远不及年羹尧。

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尧中进士后,到康熙四十八年,已经被升任为四川巡抚,成为一方封疆大吏。而同时期的蔡珽,只是一个小官而已。

蔡珽原本是“四爷党”的人,而且还是年羹尧引荐给雍正的,后来才得以提拔。

如果蔡珽是一匹千里马的话,那年羹尧就是他的伯乐。

那既然如此,为何还说年羹尧的死跟蔡珽有关呢?

雍正原本想给年羹尧一条活路,但此人的出现,却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康熙六十一年八月,蔡珽的人生出现了一次转折,他奉命接替年羹尧出任四川巡抚。

在前往热河觐见康熙帝时,在年羹尧的安排下,谒见了雍正,从此便成为了雍正的心腹。

原本年羹尧和蔡珽的关系是很不错的,但是后来却因为一些原因,导致两人出现了争执。

以至于在年羹尧事发时,蔡珽还成了直接地助推者!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四川夔州知府程如丝是否当任的问题!

雍正原本想给年羹尧一条活路,但此人的出现,却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图 | 年羹尧(剧照)

雍正元年,年羹尧上奏弹劾程如丝贩卖私盐,残害盐商,建议将此人查办。

然而,蔡珽却针锋相对,上奏称程如丝是“四川第一好官”。

这下把年羹尧气得够呛,两人的矛盾由此深化,最终得罪了年羹尧而遭到弹劾。

当时,雍正帝还需要年羹尧来平定西北叛乱,因此对于蔡珽的奏言,也只能给予驳斥。

后来,在雍正帝清洗‘年党’的时候,蔡珽便第一个站出来检举揭发并弹劾年羹尧。

雍正三年二月,雍正帝召见蔡珽,授予其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成为了追查年羹尧案子的主要负责人。

雍正原本想给年羹尧一条活路,但此人的出现,却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图 | 雍正皇帝像

随着年羹尧案件的不断深入,蔡珽也不断得到雍正帝的加封,后来还兼任了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

在八旗中,他还被任命为汉军镶白旗都统,同时还兼任了一个地方要职——直隶总督。

所以由此可见,蔡珽这样阴差阳错的升迁,与年羹尧的无可挽回的下落是同步进行的。

换句话说,蔡珽就是踩着年羹尧一步步上升的!

不过,尽管蔡珽查出了年羹尧的诸多罪状,但雍正帝始终徘徊于“杀与不杀”之间。

因为再怎么说,年羹尧也是大清的功臣,而且还是帮助他巩固皇权的大功臣,两人的私交也不错;

除此之外,雍正之前还对天下人说过自己与年羹尧的亲密君臣关系,如果贸将年羹尧处死的话,天下人该怎么看他呢?史官们又会如何写他呢?

所以,不管是于公于私,还是其他什么别的原因,雍正都很难做出选择。

而就在雍正犹豫不决的时候,蔡珽又突然跳了出来!

雍正原本想给年羹尧一条活路,但此人的出现,却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图 | 雍正帝(剧照)

本身就是“四爷党”的蔡珽,早已将雍正帝的小心思琢磨得透透的了,他知道该用什么办法,促使雍正下决心除掉年羹尧。

首先,雍正这人很喜欢抄家,官员贪腐罪行一经核实,雍正就会立刻派人去将他们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都不会放过。

据记载:仅在雍正元年,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员,就多达数十人,其中很多还是三品以上的大员。

所以,在处理年羹尧案件期间,雍正也担心年羹尧贪污受贿,于是便下令各省督抚严查年羹尧藏匿的财物。

当时蔡珽身兼直隶总督,他不遗余力地彻查年羹尧在保定的10多处房产。

此外,雍正的贴身侍卫图里琛也查到年羹尧被调任杭州将军时,曾转移了大量的财产,不过这些财产现在却不知所踪。此事让雍正帝大为恼火,对年羹尧的恨又多了一分。

雍正原本想给年羹尧一条活路,但此人的出现,却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其次,雍正这人还喜欢严查犯事官员藏匿的子嗣。

在封建社会时期,对于那些罪大恶极之人,一般都是连坐三代,甚至是好几代,其目的就是要断绝其家族香火。

而那些重罪之人,大都会隐匿自己的后人,以延续家族香火。比如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就安排自己的妻妾们藏于民间,保住他的香火。

其实,雍正的本意也没有想诛灭年氏全族,后来也证明了这一点,除了年羹尧的长子年富被处斩外,其余的人都只是处以“流刑”而已,况且在雍正五年的时候,雍正还下令赦免了年羹尧的诸子女。

但是,在当时那种形势下,年羹尧也不得不早做打算。

暂且不说是否真的像《雍正王朝》中说的那样,年羹尧将妻妾都安排出去,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确实将自己的一个儿子过继给时任四川参将的杨璟。

在清理‘年党’时,四川巡抚王景灏就曾隐匿了此事,但却被蔡珽以各种手段得知,并上报给雍正帝。

雍正听后,大为震怒,立即将王景灏一路押解到京城,其刚做了一年的巡抚,就被罢官了。

雍正原本想给年羹尧一条活路,但此人的出现,却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第三,雍正十分在意‘年党’之间成员的关照与联络;

事实上,无论是哪一朝的皇帝,都非常在意朝中某一派党羽之间成员的相互关照和联络。

因为这样的复杂关系一旦形成,那么朝野上下将被某一党派所把持,如此一来,朝局势必受到影响,皇权也难以得到巩固。

当然,如果这种关系是积极的倒也无所谓,但纵观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这种积极性的关系基本不存在,因为权力,往往会蒙蔽人的心智。

所以,历朝历代的君主们,都会设法清除这些所谓的“党派”,雍正帝自然也不例外。

年羹尧发迹后,前来投奔他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渐渐地便形成了以年羹尧为首的“年党”。

对于“年党”中的成员,年羹尧基本都是不遗余力地扶持,比如原直隶总督李维均,就是年羹尧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党羽。

雍正第一次下令查抄年羹尧在保定的家产,就是由这个李维均一手操办的。

雍正原本想给年羹尧一条活路,但此人的出现,却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但李维均原本就是年羹尧的亲信,因此在实际查抄过程中,李维均总会顾及私交之情,于是他就将查抄出来的银两私自扣下了三百两,将其分发给年羹尧在保定的仆人,让他们得以安家置业。

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李维均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现在他是在为国家做事,却如此徇私舞弊,这无疑是不可取的,如果被人查出的话,他也逃不了干系。

事实证明,李维均终究还是失算了!

蔡珽一直在暗中紧紧盯着李维均,李维均私扣银两的事情他一清二楚,在查清楚分发的人之后,便全部上报给了雍正。

之后,李维均被罢官,而蔡珽也因此捡了一个漏,成了新一任的直隶总督。

雍正原本想给年羹尧一条活路,但此人的出现,却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几件事情下来,雍正帝对年羹尧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地转变,由原来的犹豫不决,到下定决心除掉他。

最后,在雍正帝的严厉督促下,年羹尧的党羽纷纷落马,上至总督、下至千总、道台,几乎无一人幸免,被革职查办者多达46人,而年羹尧自己,也落得个赐自尽的悲惨下场。

所以从年羹尧一案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没有蔡珽的出现,那么年羹尧可能不会落得这样一个悲惨地下场。

当然了,历史没有如果,再说这也只是笔者的猜测而已。按照当时年羹尧的罪行来看,被下令赐死,可以说是雍正帝的“法外开恩”了。

为何这么说呢?

雍正原本想给年羹尧一条活路,但此人的出现,却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因为在年羹尧的这些罪状中,仅“大逆之罪”就有5条,“僭越罪”有16条,“狂悖罪”13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此外还有很多,总共九十二条罪状之多。

尽管这其中有很多罪状都是虚构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年羹尧确实犯下了不可饶恕之罪孽。

就拿“贪婪罪”这一条来说,在雍正下令查抄年羹尧的家产时,光不动产就有土地297倾,房屋1200间。

除此之外,他还将任职期间囤积的如山般财产,用二十辆车,七八十艘船运到杭州,寄存于途中各处熟人处,如有任何闪失,他也可以凭借这些财产安度一生。

在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时,其陪同的人包括家庭成员在内一共有上千人之多,仆人之下还有仆人,由此可见其奢靡程度。

当然了,也许有人会说:年羹尧如此精明的一个人,怎么能不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么简单的道理呢?怎么就不懂得收敛、约束一下自己的行为呢?

雍正原本想给年羹尧一条活路,但此人的出现,却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图 | 《雍正王朝》剧照

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有很多,众说纷纭的,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年羹尧对雍正帝究竟是个怎样的皇帝,缺乏清晰的认识。

因为年羹尧早已习惯了康熙时期宽大的政治环境,哪怕稍被谴责,也完全可以仗着自己军功卓著,同时妹妹又是雍正帝宠爱的贵妃,因此处罚到最后也会不了了之,所以他从不将雍正帝放在眼里。

当然,这也是笔者的一家之言而已,你们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清史稿》、《雍正帝:中国的独裁君主》、《论年羹尧之死》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