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心》于2004年上映,算作17年前的老电影。除了奢华到不可思议的卡斯(裘德·劳、娜塔莉·波特曼、茱莉亚·罗伯茨和克里夫·欧文作为四个关键角色),还有入围决赛的选手,横扫各大奖项的娜塔莉·波特曼和克里夫·欧文的表演,真正抓住了观众的心,是编剧帕特里克·马伯试图呈现和探索的, 在城市生活的一段时期,叫做爱情。
我们看着爱情成长,然后看着他们崩溃,看着为一段关系增添裂痕的欲望,在对爱情的深沉但浅薄的渴望中,我们看到了作为城市人的爱情的真相。
帕特里克·马伯(Patrick Marber)的四个角色具有不同的个性和背景:不折不扣的小说家丹(裘德·劳饰)是保守的,有讣告;爱丽丝(娜塔莉·波特曼饰)是一名刚从美国来到伦敦的脱衣舞娘,年轻而浪漫地不守规矩;离婚摄影师安娜(茱莉亚·罗伯茨饰)理性而忧郁;皮肤科医生拉里(克里夫·欧文饰)善于观察和充满激情,故事围绕着四个男人和女人在爱情中纠缠和来回旋转。
其实影片也可以很简洁的陈述:"丹和爱丽丝相爱,然后丹爱上了安娜,安娜和拉里甚至结婚后还和丹出轨,和对方的伴侣丹和安娜分手后,爱丽丝和拉里坠入爱河,最后安娜回到了拉里身边, 丹也回到了爱丽丝身边,而剧的结尾是爱丽丝离开了丹。
两对夫妻对旧好通道的背叛、离去和修复,构成了一条复杂而艰难的情节线,从中不难看出帕特里克·马伯试图指责的所谓都市陋习。
剧中人物的爱情看似真挚,却落入了虚假言语和无尽欲望的网中,起初丹和爱丽丝、安娜和拉里因为两人而亲近。
爱丽丝漂泊着,渴望着家,安娜孤独而又需要依靠,两个空心的女人遇见了另外两个欲望空虚的男人,丹被软弱无助的爱丽丝深深地吸引着,拉里总是追随生理欲望驱使着爱安娜的美丽。
他们依靠伴侣的存在来填补彼此心中缺失的一块,但这样的关系也是脆弱的,为了满足爱情的欲望,最终会死在其他欲望中,不耐烦的都市人似乎永远被困在新的欲望中,一次又一次地追随。
因此,丹厌倦了一年后照顾爱丽丝,并很容易迷恋独立的安娜;拉里无法抗拒与流亡者共度良宵的诱惑,他的妻子安娜也不怪她,因为她对丈夫也不忠。
似乎从一开始,故事中一段感情的开始并不是真正相爱,而是在大城市里,渴望接触一层温暖的皮肤,渴望和一颗心的依赖,身体和心理上都想更亲近对方,但也不能忍受玻璃窗外的太多诱惑。如此软弱的愿意妥协,让隐藏的欲望破坏两者之间的关系。
帕特里克·马伯(Patrick Marber)剖析了现代人谈论爱情的坏习惯,因为我们总是要求另一半诚实和忠诚,但往往不考虑说实话的后果。
剧中的男人总是被迫互相询问他们与其他男人友谊的细节,但从不考虑他们是否想知道真相。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除了人物之间对彼此的不信任,每次他们说实话,但总会导致一个糟糕的结局,爱丽丝终于因为不忍心告诉沉重,铁心决定离开丹。
帕特里克·马伯(Patrick Marber)在揭露现实世界中没有信任基础的关系的同时,也让我们想到,也许今天的世界往往容忍一段没有谎言的关系。
与此同时,帕特里克·马伯(Patrick Marber)在剧中继续强调"陌生人"的概念:丹写陌生人的讣告,爱丽丝脱掉陌生人的衣服,安娜的摄影以陌生人为主题,拉里从陌生人的最外层皮肤判断疾病。
他们都是城市里四个随机的陌生人,因为一些偶然的相遇和相遇,好运气看起来对了,发展了一段关系。
一个物体并不是他们独有的,但时机是正确的:爱丽丝的车祸恰好是丹站在马路对面,安娜碰巧出现在水族馆与拉里见面,如果稍微改变一个链接,故事情节可能会从那时开始大不相同。
而我们并不生活在城市里,在成千上万的陌生人相遇时所谓注定要失败,其实可能是运气,时机,正如帕特里克·马伯所说:"它是随机的,不确定的,不是注定我们爱谁。
这样的爱情发展不是真爱,重要的是任何关系都要排除甜言蜜语和欲望作为基础,真诚的对待和经营才能达到长久的感情。
除了影片和原剧本在结局的反转上的区别(对于每个没看过电影的人来说,先不说了),最大的区别在于,影片是通过真人,也是璀璨的明星来扮演,更多的是裘德·劳的脸和茱莉亚·罗伯茨的名气作为滤镜, 剧本中恶毒的人物都是迷人、可爱的。
其实这四个角色都是不完美的,都是颇有瑕疵的普通人,和我们也不例外,谈恋爱总有一些致命的坏习惯。
也許你像愛麗絲一樣,渴望愛,不安全感,或者像丹一樣,永遠不知道你的心想要什麼,或者像安娜一樣,她不允許自己快樂和藍色,或者像拉里一樣,總是屈服於激動的衝動。我们带着我们的坏习惯在城市里走来走去,其中一些从你身边经过,其中一些像这样触动你。
《偷心》是一部都市喜剧,分析了城市男女之间的爱情和情感关系。而在一个每个人都无动于衷的大都市里,我们能不能跨越彼此的距离,不是走向肤浅的欲望,而是像英文片名更亲近,坦诚地亲近彼此,最终实现一段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