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过年了,有人不能回家,有人不想回家(谈谈现实的残酷与无奈)

作者:袁大岛

戴上口罩,低着头,匆匆赶路,大口吃饭。

疫情让很多人失去了工作,为了活下去,人们以前不会考虑的工作,

现在,却成了抢手的活。

冬天的凌晨,风冷的透骨,徘徊在街道的人们等着日结的厂车接他们上班,这些人一边不停的哆嗦,一边眯着眼睛看着远处,他们发自内心的痛恨这种让人没有尊严的流水线工作,但又不得不期待着,期待着今天的日结顺利一点,

因为他们的人生,已经非常不顺了。

过年了,有人不能回家,有人不想回家(谈谈现实的残酷与无奈)

不能回家的人,想家,但是他们有责任。

疫情这些年,我看了很多关于这些人的事迹,虽然网络上有许多声音在抨击“他们本不该如此辛苦”,

但终究,他们为了我们,为了更多的人,一直在坚持着。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对这个环境很失望,因为这几年出现的种种社会事件表明,人们对于环境的失望,并不是人们要的太多,

而是他们希望,这个社会能公平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

也许是年纪大了,有也许是见识的太多,我对这些人的遭遇,心里面有一种说不出的五味杂陈,这可能是我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我知道这些人背负的东西有多沉重,我也知道他们已经做着很多超负荷的工作,

可是这社会,总要有人吃着不该吃的亏,干着不想干的工作,扛着不该他们扛的骂名,然后沉默并生活着。

所以,我发自内心的希望,这些真正愿意做事的,对那些肩负着太多责任却享受不到好的待遇的人,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好的机会发展。

我知道,有人会跳出来说,我的想法很幼稚,

他们会告诉你,这个社会就是这么残酷,这么无情,这么践踏人的心灵。

但是我始终认为,无论社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人心仍有温度,如果那些能够发声,能够传播观念的人,用冷漠来掩盖他们缺乏共情的事实,那么这样的环境只会越来越差,想回家却不能回家的人会越来越多。

我不想用所谓的冷漠无情,来显得自己很成熟,看问题有多么透彻,我始终认为,一个能够看透社会现象,而内心仍有温度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有些事情,我们知道不好,但这些事情,我们不能因为不好而肆意去践踏,哪怕困难重重,只要我们仍有能力,就应以善良的心态去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假若这个世界真的有希望,那么我们能做的,

就是不要让这份希望变得卑微而可笑。

过年了,有人不能回家,有人不想回家(谈谈现实的残酷与无奈)

那些能回家却不想回家的人,心里的事,比肩上的担子还沉。

回家,本是一件放松的事情,与家人团聚,感受家带来的温暖与安心。

但是,那些不想回家的人,往往就是感受不到温暖与安心,

取而代之的,是家人对自己不理解而产生的冷漠,以及回家之后不得不面对的种种,导致自己忧心忡忡。

很多人称这种现象为代沟,几零后与几零后的代沟,但事实上,很多家庭无论家庭成员的年长年轻,为何都能够以妥善的方式交流?

代沟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因愚昧和顽固所导致的偏见。

有些人,自己不会做人,却总是教别人如何做人,他们自己做不到的,做不好的事情,却要求别人做的完美,做的让邻居,让亲朋好友佩服的五体投地。

那些活在家庭阴影之下的人们开始发现,原来自己是家里向外人炫耀的工具,如果这个工具“不好使”,他们不会想到是自己用错误的观念去理解他人的问题,而是会怪罪“工具”为什么“不好用”。

久而久之,这些人厌倦了那些无尽的争吵,厌倦了永远也解释不清的问题与矛盾,所以他们不想回家:

他们不是讨厌回家,而是他们觉得,

那个地方,已经容不下自己的存在了。

过年了,有人不能回家,有人不想回家(谈谈现实的残酷与无奈)

临近过年,愁事烦心,问问自己,

有多久,没有发自内心的快乐过了?

以前我以为,只要过年了,鞭炮一响,年夜饭的香气和家人的欢笑声会冲淡一切,

而现在,我发现这一切已经再也回不去了,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得不履行着为了生存而付出的“义务”,

这些看不到尽头的道路上,同行的人数不胜数:

不再年轻的代价,原来如此沉重,

不再幼稚的代价,原来如此沉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