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早些时候在韩国上映的喜剧电影《极限事业》起初并未被业界重视,但没想到这部电影会成为韩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总票房收入近1370亿韩元。在投资回报率方面,这部电影的成本只有95亿韩元的14倍,即使在好喜剧阵营中也是佼佼者。

"极限职业"图片来自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极限职业》是一部小成本的反击,原剧本来自2015年《中韩故事共同发展项目》,该项目也被观众称为"一两个镜头"——中韩制作团队在各自本土改编和拍摄的基础上,共同设定剧本和结构。《极限职业》对应的国产是《龙虾刑警》,但后者自去年夏天上映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龙虾警察。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合作剧本很优秀,但它只是大小不一的粗糙房间,而正是局部改编的"装修"差异,已经成为"极致占领"制胜的法宝。
《极限职业》讲述了一个警察小队在炸鸡店老板和员工的假象下出售炸鸡以抓捕毒贩的故事。其基本设定混合了"小人物咸鱼翻车"、"群戏怪异"等常见喜剧元素,辅以动作、飞车等技术,纷纷运用了水,以吸引一定数量的视觉要求的观众。但老梗犬开花结果,依靠的是电影中无处不在的错位和对比。
从某种程度上说,喜剧是对有意义的东西进行结构重组,以颠覆性的方式,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在颠覆的过程中,观众对故事情境的感知既熟悉又陌生,所以错位和对比是最重要的笑点和张力源泉,错位和对比程度越高,戏剧效果越强。
与《极致事业》相反,警队的威严和骄傲变成了一张笑脸给顾客的生意人,前一秒还是拿着枪在鸡腿上擦面包,带着死亡的心情给毒贩送炸鸡却扑上空了,想监视毒贩却误打误撞上了炸鸡店,进了网红店......出乎意料的合理剧情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光明的、环形连接的水进入剧情的发展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不仅如此,每个桥段基本保持了10-15分钟的节奏,在笑点密度和剧情信息的最大可能保证下,还能继续保持观众的新鲜感,编剧做引子梳理,桥段充满"改造"的力量就可以看出来了。
如果说营造一种错位和对比鲜明的氛围是《极限职业》的叙事优势,那么另一个亮点,即台词,是电影成像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文字和声音是拓展电影形象空间的重要形式,就喜剧电影而言,台词尤其能渲染故事情境,表达人物,在创造欢笑、讲解电影核心方面起到独特的审美功能。很多糟糕的喜剧电影台词都是物理的和无神论的,而《极限职业》的台词则平衡了品味和深度与精确度。
一方面,《极致事业》通过台词成功塑造了一群不同背景但在体制内压抑的警察,进而通过口中人物甩掉了自己身份的包袱,让人物和文字的声音相得益彰。刘成龙饰演的队长纠缠于同伴比较和家庭关系,从他口中为"求职晋升"和"夫妻方式在一起"的台词,在合理但同时也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另一方面,《极限事业》的台词有效贯彻了"趣味"、"有品位"、"刺痛"的喜剧精神,包装质量不庸俗,有一种高水平喜剧感鲜为人知。比如影片一开始就由警队各成员对警察职业操守的讨论,就像一档小脱口秀,既包括了努力工作的意愿,也包括了对事业发展现实的接受和奋斗,也引发了观众对社会环境的深入思考,在充满欢乐的笑声和时代背后的幽默感中, 添加有价值的批评。这种台词处理方式优于中国喜剧电影,后者仍然依靠"地图枪"和"性别差异"来摆脱低级包袱。
虽然《极致事业》在一些桥段的逻辑衔接上仍有瑕疵,但它尊重类型片的规律,更尊重观众的审美品味,整体上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工业喜剧作品。它能成为票房冠军当然是幸运的一环,但其本土制作体现了专业精神和用心,仍然值得国产喜剧电影借鉴和学习。
沈□ (影评人)
新京报编辑吴龙珍校对卢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