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日名将”傅作义,为啥会被人称为“七路半”?原因主要有3个

说起傅作义,想必大家对他都不陌生了,尤其是在最近的热播剧《大决战》中,更是反复提到了此人。

傅作义将军既是一代“抗日名将”,同时也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英明之士。

此外,傅作义将军还有一个外号,叫作“七路半”。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称呼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傅作义将军!

“抗日名将”傅作义,为啥会被人称为“七路半”?原因主要有3个

图 | 傅作义将军

一代抗日名将

傅作义,字宜生,1895年6月出生于山西临猗,国民革命军中的杰出将领。

1911年,傅作义参加辛亥革命,正式步入了他的革命生涯。之后,由于其作战勇猛,在晋军中先后担任团长、师长等职;

中原大战失败后,傅作义率军进驻绥远,先后出任晋绥军第三十五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等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傅作义又带领部队,转战于各个抗日战场。

“抗日名将”傅作义,为啥会被人称为“七路半”?原因主要有3个

1937年11月初,在娘子关告急之际,阎锡山紧急召开高级军事将领会议,提出“保卫太原,倚城野战”的计划。

当然了,阎锡山此举不过是想要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已,并非全心全意地抗日,因为在这之前,他早已将晋军主力调往了临汾等地。

以至于在会议上,很多将领都是缄默不语,不愿给阎锡山当炮灰。

就在大家低头不语的时候,傅作义秉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信念,毅然决然挺身而出,向阎锡山请命,担任保卫太原的重任。

要知道,当时傅作义的手下只有区区两个旅的兵力,其部队中还有很多刚补充进来的新兵,战斗力可想而知。

当月6日,日军的第五师团开始向太原城郊发动进攻,在日军强大的炮火打击下,驻守城外的军队开始纷纷溃退,阎锡山之前提出的“倚城野战”计划全盘落空。

“抗日名将”傅作义,为啥会被人称为“七路半”?原因主要有3个

在此危急时刻,傅作义下定必死之决心,激励部下奋勇杀敌,誓死保卫太原。

傅作义在给老家的书信中写道:“只要一息尚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为国捐躯,义无反顾。”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现在这句话应该改一改,叫做“兵雄雄一个,将雄雄一窝”。

在傅作义视死如归精神的鼓舞下,全军将士皆抱定必死之决心,奋勇杀敌。

然而,日军的攻势还是太猛了!两天后,日军突入城内,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8日黄昏,蒋介石下令撤退后,傅作义才率部突围。

太原一战,由于傅作义和其部下的英勇奋战,成功掩护了卫立煌、孙连仲等部的安全转移。日军虽然占据了太原,但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再无力继续南犯。

“抗日名将”傅作义,为啥会被人称为“七路半”?原因主要有3个

解放战争爆发后,傅作义被老蒋任命为华北“剿总”司令。

期间虽然帮助老蒋做了一些事情,但随着战争的天平逐渐向我方倾斜,傅作义也开始有意向我方靠拢。

1949年初,傅作义将军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从而使得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得以完好保存。

傅作义不仅是一代抗日名将,还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英明之士。

“抗日名将”傅作义,为啥会被人称为“七路半”?原因主要有3个

“七路半”外号的由来

关于“七路半”这个外号的由来,可谓是众说纷纭,大致归结下来的话,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来源于日伪;

之所以会有人这样认为,主要是因为在抗日战争中,傅作义对日作战比较积极,而在一些具体的战术作风上面,又与我“八路军”非常相似。

正因如此,日伪军经常傻傻分不清楚傅作义的部队究竟是国军,还是八路军,给日军的情报系统造成了相当程度上的混乱。

所以便有了“七路半”的称呼,意思就是与“八路”极为相似。

“抗日名将”傅作义,为啥会被人称为“七路半”?原因主要有3个

第二、傅作义在抗战期间比较“亲共”;

关于这一点,熟悉抗日战争历史的读者应该都知道!

1937年底,傅作义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北路军司令,所部三十五军扩编为二师一旅,驻扎在晋西北的柳林镇。

当时,傅作义部和陕北区八路军120师贺龙部之间只有一河之隔,双方信使来往不断,交换情报、建立联防,互通有无。

后来,傅作义建立北路军政治工作委员会,大量接受我党人员进入其部队工作,学习借鉴我八路军优秀的政治工作和作战方法。

当时傅作义手下只有两个师,但这两个师的政治部主任阎又文、康保安都是共产党员。

此外,“北路军政治工作委员会”中的许多负责人,基本都是由延安派去的干部担任。

“抗日名将”傅作义,为啥会被人称为“七路半”?原因主要有3个

值得一提的是,傅作义当时还制定了《北路军政治部工作守则》和《十项纪律》,其中的很多规定都与我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非常相似。

比如在《十项纪律》中,傅作义就部队的行军、宿营、作战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

傅作义将军的这些做法,极大加深了军民之间的关系,受到了老百姓们的称赞,同时彰显出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良好气氛。

然而,阎锡山却对此很是忌恨,他恶意攻击傅作义将自己的部队给带“赤化”了,称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已经成为“七路半”了,甚至还曾一度密电蒋介石,要求撤换傅作义。

解放战争爆发后,傅作义虽然配合蒋介石打了两年多的内战,且一度被我方恨得咬牙切齿,但双方香火情依旧未断,绥远和平起义的时候,阎又文、康保安还都作为傅作义方面的代表。

“抗日名将”傅作义,为啥会被人称为“七路半”?原因主要有3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解放军攻克天津,切断了傅作义海上逃跑的路线后,傅作义曾为自己规划了三条道路:一是南逃会蒋;二是西逃投靠马家军;三是固守北平,负隅顽抗。但究竟该走哪一条,傅作义始终是举棋难定。

于是,阎又文便力劝傅作义:我部非嫡系,南逃会蒋非明智之举,如今丢了华北,老蒋怎么可能放过你。投靠马家军,如今整个北平城被解放军围得水泄不通,哪里还出得去;至于固守北平,负隅顽抗,那更是愚蠢的做法,如果两军交战,这百年古城必定毁于一旦,那么你将成为千古罪人。

最后,阎又文给傅作义指出了“第四条路”——率部向共产党投诚!

最后,傅作义与我党展开谈判!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按照和平协议,开始率部撤出北平,接受我党的改编。北平城自此得以和平解放。

“抗日名将”傅作义,为啥会被人称为“七路半”?原因主要有3个

第三、傅作义的军队从上到下,作风都很简朴;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国军将领一个个都是“富得流油”的主,不贪不腐的人,反而成了另类。连上级长官都是如此,下级官兵们则更不用说了。

但是,同为国军将领的傅作义,其本人却是布衣粗食,这在当时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中,可以说算是比较罕见的。以至于在那些所谓的正统的国民党官员们看来,傅作义似乎就是一个“土八路”。

这样一来,傅作义被叫作“七路半”,也就是不奇怪了!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