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让刘墉跳河自尽,刘墉接旨却只回家洗了个澡?为何这样做?

【导语:刘墉在今天依然声名远播的原因,正是依靠一些戏说、趣说的故事形成,在这个传播的过程中,刘墉的形象也逐渐与真实形象偏离。其实刘墉不是一名状元,而是乾隆十六年的一名进士,但是成绩也很不错,第二甲第二名。他也不是一位“罗锅”,身材还很挺拔,个子很高。同时,这位深受民间喜爱的刘墉老爷子,出身也不是平民,他能做到高官,确实自身有很厉害的本事,但绝对不是什么励志典范。】

乾隆让刘墉跳河自尽,刘墉接旨却只回家洗了个澡?为何这样做?

在古代的官场上,有一句至理名言:“伴君如伴虎”。古代的帝王,都是独揽大权之人,有时候一句话就可以决定大臣们的生死。乾隆作为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平日里非常喜欢和大臣们开玩笑,很多时候,大臣们都揣测不出他的话是真是假,所以时常会出丑。刘墉是乾隆朝时著名的大臣,一生为官清廉和政绩卓越而得到乾隆的重视。刘墉作为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天资聪颖并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于乾隆十六年考中进士,从此进入官场。

乾隆让刘墉跳河自尽,刘墉接旨却只回家洗了个澡?为何这样做?

32岁的刘墉,中了进士,成为了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就升为侍讲,成为了乾隆皇帝的顾问,刘墉也因自己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但是太有才华的刘墉也惨遭乾隆皇帝嫉妒,于是就诞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刘墉跳河。事情是这样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欢作诗,甚至为了作诗,使得诗句工整押韵,自己造字,于是乾隆皇帝一生中就诞生了四万多首诗,他自己一人就快赶上一个唐朝全部诗人做的诗了,但是乾隆皇帝诗文水平很是一般。

乾隆让刘墉跳河自尽,刘墉接旨却只回家洗了个澡?为何这样做?

有一次,和珅玩心大起,跟乾隆商量着愚弄刘墉。于是乾隆就命令刘墉去跳河自杀,想看看刘墉会怎么办。毕竟,有句话叫“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刘墉接到圣旨之后,倒也干脆,直接谢主隆恩后,就退出去了。乾隆赶紧找人跟着刘墉,看他下一步会有什么动静。随后就跟和珅两人开始下棋等待结果。再说刘墉接到圣旨后,便径直回了家。其夫人看到了圣旨内容后,便开始哭泣。但刘墉却镇定自若的很,先是痛痛快快地洗了个热水澡,完了才告诉夫人自己的应对之策,夫人一听破涕为笑。便马上按照刘墉的吩咐,带领着几个下人,去院中大哭去了。

乾隆让刘墉跳河自尽,刘墉接旨却只回家洗了个澡?为何这样做?

乾隆大惊,没想到玩笑开过头了,若无缘无故地害死忠良,那自己岂不成了昏君。正当他自责时,只见刘墉的管家背着浑身都湿透的刘墉走了进来,刘墉让他把自己放下,并扶着她跪下向乾隆交旨。但没想到刘墉见到皇帝后,居然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臣确实遵照圣上的旨意去跳河了,可刚跳进去臣就遇到了一个人,臣仔细一看,原来是屈原。屈原就问臣,为何要投河,是不是也遇到了楚怀王那样的昏君了。臣一想,臣可不能做败坏圣上的名声的事儿,于是就赶忙向屈原解释,说自己是不小心失足落水的,当今的皇上那可是难得的明君。说完这才告别屈原,从河里爬上来了。”

乾隆让刘墉跳河自尽,刘墉接旨却只回家洗了个澡?为何这样做?
乾隆让刘墉跳河自尽,刘墉接旨却只回家洗了个澡?为何这样做?

据说这件事情之后,乾隆一心想取消刘墉的“罗锅”二字,处处设法为难他,却都被刘墉机智地一一化解了。因为乾隆深知刘墉十分聪明,机智过人,且为官廉洁,为人正直,作风正派,怎么可能会杀他呢?只是开个玩笑而已。但是,从这个民间传说中,不难看出刘墉确实是个十分机智,遇事不慌,足智多谋的有才之人啊。大家以为如何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