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靠益州刘邦能统一天下,刘备却亡国,他们的不同点才最致命

刘邦和刘备有不少相似点,刘邦丑化为小人,刘备却美化为君子?很多人从二人的道德来说。道德说到底,是在一定时段内,社会自发形成的,符合适应当时环境的规则体系。离开其成型的特定环境后,道德必然无法完美的和社会良性互动。所以在乱世中却坚持治世下的道德,这不是品格高尚,而是不智。用和平时代的道德,去指责战乱中的行为,抛去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去批判“违德”的举动。

为何靠益州刘邦能统一天下,刘备却亡国,他们的不同点才最致命

每个人的行事、选择都要放到其所处的环境下考量。你肯定不会因为萧何贪好财货而指责其无德,也不会因为王翦乞田而指责其见小利忘大义,那你为何会指责刘邦剿除诸侯王是心性薄凉呢?此三人行事都是为了特定目的,而非放纵自己的本性胡来,指责其无德,未免浅薄。在对百姓对朋友对属下这方面,刘备真的没话说。就凭一生不屠城不杀俘,甚至他属下的将领也不屠城不杀俘,刘备的道德指数在三千年华夏史就稳居前列。

为何靠益州刘邦能统一天下,刘备却亡国,他们的不同点才最致命

并不是刘邦项羽之流是有多么残忍冷酷,而是刘备的仁德超越了那个时代吧。在秦汉时期,很多价值观都是现代人难以接受的,就好比后来的缠足,现代人觉得不人道,缠足的女性自己说不定还觉得时尚呢。

为何靠益州刘邦能统一天下,刘备却亡国,他们的不同点才最致命

刘备到老都有意气上来不要命,这点真性情也是正史肯定的。只是刘备关羽生前利益一直顺向,不好和刘邦比较,刘邦和韩信顺向的时候也是解衣衣韩信,推食食韩信把小韩感动死。后来利益有冲突,韩信也不是他杀的,所以始终不能确凿推导出刘备就一定比刘邦强。

为何靠益州刘邦能统一天下,刘备却亡国,他们的不同点才最致命

一个到处奔波流离的乱世诸侯不枉杀无辜;确实非常不容易,很值得敬佩了。但我们却不能因此点高下而将刘备称之为君子,他们的本质都是乱世枭雄,用普通人的标准来衡量其道德的话,严格来说是一笔烂账,“凡帝王皆贼”就是这个意思。

为何靠益州刘邦能统一天下,刘备却亡国,他们的不同点才最致命

刘邦对功臣无情确实没得洗,但我觉得这也是帝王术的一种,相比于刘秀厚待功臣的做法,我个人觉得还是前者更稳妥一些。毕竟这天下还是皇室一家的天下,谁不希望权力永远把握在自家人手中。至于像诸葛亮刘禅这样的情况,反正我是不信,刘禅就真的不想将权力收到自己手里,只不过刘禅顾全大局,不愿大兴政变动摇国本罢了。

但从激励臣子忠心的角度,其实都一样寒心,为帝国流血出力却是如此下场,不论施害者是皇帝还是同僚。因此也可以算西汉被轻易篡权的其中一个缘由,才有了“光武中兴”后的对功臣的厚待,直到刘备时代和众臣的恩同骨肉,正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其二,屠城杀俘甚至直到千年后的19世纪太平天国战争时期,依旧是司空见惯。怎能说同为乱世,三国乱世的道德底线就比几百年前的楚汉乱世低呢?美德就是美德,恶行就是恶行。有的行为千百年来道德评判标准一般无二。

为何靠益州刘邦能统一天下,刘备却亡国,他们的不同点才最致命

弱势首领为了低调,往往比较君子一些。刘备对关羽比刘邦对韩信好,最多算作不明。换我都不会为区区一个关羽的仇付出这么多,何况作为皇帝的刘备?当皇帝需要顾及的东西太多,面对的各种视角的道德评判体系也越来越多,不是一刀切一个角度就能判断怎样好怎样坏的。刘备是天下未定一直要用关羽的能力,刘邦是已经打下江山不再需要韩信了,二者都有各自面对的不同问题与苦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