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年之内,父子皆死于日本人之手,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我恨日本

众所周知,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于1928年被日本关东军密谋炸死在皇姑屯,所以,对于张学良而言,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关东军就是自己的杀父仇人。

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对于日本人,张学良只有恨,因此在他父亲去世以后,他不顾日本人的威逼利诱而执意宣布“东北易帜”,最终促成中国名义上的统一。

一年之内,父子皆死于日本人之手,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我恨日本

对于张学良而言,“东北易帜”只不过是第一步,事实上,他当时深知仅凭自己的实力是无法对抗日本人的,所以,他希望中国统一后,能够集全中国之力量抵抗日本人的侵略。

但很显然,他高估了蒋介石的能力与眼光,也低估了日本人侵吞东北甚至是整个中国的野心

,虽然张作霖死后,他在对日态度上比较强硬,但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抵抗日本的策略,有时候又太过优柔寡断,以致于他在东北与日本剑拔弩张的同时,又给了日本以可乘之机。

而这个可乘之机,也给他留下了一个无尽的痛苦,那就是继父亲张作霖之后,他最为深爱的儿子也惨死于日本人之手。

日本人素来心胸狭隘,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更加痛恨日本人,因此他在东北处处针对日本人,这让日本人感到非常的气愤,尤其是张学良不顾日本人的警告而执意实行“东北易帜”,这就更让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惩罚甚至除掉张学良。

然而,自“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对日本人已经非常警惕了,日本人根本找不到任何下手的机会,直到1929年冬的某一天,日本关东军情报机构得到一个消息,张学良最疼爱的三子张闾琪即将到日本人广野三田在沈阳开设的“仰德医院”就医诊治。

一年之内,父子皆死于日本人之手,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我恨日本

这个消息令日本关东军大为兴奋,他们再三确定了这一消息的可靠性后,便着手制定杀害张学良三子张闾琪的计划,就像当年刺杀张作霖一样,日本关东军将这次行动视为对张学良的一个警告,也是一个惩罚,更是一次永绝后患的行动。

将屠刀对准一个只有9岁大的孩子,也足可见日本人的残忍,只不过可惜的是,救子心切的张学良却没想到送爱子前往医院治病最终却亲手葬送了爱子的性命!

然日本人对自己有杀父之仇,且张学良也确实对日本人有很强的防备心,那么张学良当时又为何执意要送爱子张闾琪去日本人开设的医院治病呢?

张闾琪是张学良与于凤至所生的第三子,虽然是张学良最小的儿子,但张闾琪从小所表现出来的聪慧与伶俐却是他两个兄长所不能比的。

张闾琪出生于1919年,这一年对于张作霖来说是他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张作霖成功逼迫直系军阀、时任吉林督军的孟恩远下野,至此,东北完全被张作霖所掌控,而张作霖也正式成为“东北王”。

大概老一辈的人都或多或少相信一些鬼神之说吧,张作霖认为是张闾琪的出生给他带来了好运,自己才能成功驱逐孟恩远,所以张作霖对张闾琪格外的喜爱,甚至“张闾琪”这个名字都是张作霖亲自起的。

一年之内,父子皆死于日本人之手,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我恨日本

张闾琪6岁的时候,张作霖请来东北有名的文人邹鹤雕做他的启蒙老师。在邹鹤雕的培养下,张闾琪很快就背熟了《四书》,唐诗宋词也是朗朗上口,更让张作霖和张学良夫妇惊喜的是,张闾琪还在闲暇之余跟随邹鹤雕学会了书法,其书法功底已经直逼当时很多所谓的书法家了。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张学良也开始注意培养自己的幼子,他先后为张闾琪请来了著名英文教师王卓然和画家李五湖,希望张闾琪能在书画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并希望他够将中西文化融会贯通。

不得不说,张闾琪的学习天赋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非常完美的体现和发挥,天资聪慧的张闾琪在英文方面进步非常快,不过八、九岁的年纪便能很流利地用英文与他人交流,而书画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造诣,他所临摹的古人画作很多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张作霖出身贫苦,当年也是靠当土匪起家,张学良更是有名的公子哥,富二代,对于学习几乎是疲于应付,草草了事,而张学良的长子和次子在学习方面表现的也很普通。

所以,张作霖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一位真正有才华、有学识、有眼见的后代。眼见儿子和前两个孙子也都是平庸之辈,张作霖已经不抱希望之时,张闾琪的出生给了张家父子以极大的希望。

一年之内,父子皆死于日本人之手,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我恨日本

张闾琪没有辜负爷爷和父亲的期望,他将学习当作最热爱的一件事来做,小小年纪却已经取得了爷爷和父亲几十年都达不到的高度。

张闾琪,未来可期!

在当时东北军政要员,甚至是日本人眼中,张闾琪就是张氏父子培养的下一代接班人!而从日本人的角度去看的话,张闾琪必然会是他们未来要面对的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而且极有可能比张作霖都难以对付!

所以,当日本人得知张闾琪要到日本医院治病时,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除掉他们所认为的这一“潜在威胁”。

因此,对于日本人如此残忍地向一个9岁孩童下手的行为,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当张闾琪在按照张学良夫妻规划的道路上向前奔走的时候,他竟忽然染上重病。

那是1929年秋天,起初张闾琪只是偶尔咳嗽,后来有些发热,当时帅府医官只是当作天气转冷引起的普通风寒来治。

但没几天,张闾琪便突然高烧不退,帅府里的医官用了很多方法都没能让高烧退下去,张学良夫妇开始着急了,他们担心如此烧下去,张闾琪即便侥幸病愈也怕落下病根。

一年之内,父子皆死于日本人之手,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我恨日本

图丨张闾琪的生母于凤至

于是,张学良遍请名医,他甚至把东北地区有名的中医和西医都请到了帅府,让所有医生会诊,然后轮班看护张闾琪,生怕张闾琪有什么意外。

要知道,张学良本身是非常反对中医的,但为了爱子能够早日康复,他还是在帅府医生的建议下,决定尝试一下。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张学良一开始请的都是西医,但不包括日本医生。因为皇姑屯事件,张学良对日本人有很强的心理戒备,所以他宁愿相信中医也不愿相信日本医生。从这一点来看,他后来把张闾琪送到日本医院也确实是走投无路了,那种绝望的心理,想必大家应该能够感同身受吧!

总而言之,没有到最后一步,张学良是不可能接受日本人给爱子治病的。

当张学良把东北地区有名的中西医请到帅府后,张闾琪在一位名叫马二琴的老中医的调理下,身体竟然有所恢复了。

马二琴是当时帅府内一个名叫马际宇的医官的本家叔叔,马二琴很少出面为东北军政要员治病,而且他也知道张学良不信中医,所以他一开始并不想讨这差事,直到马际宇多次邀请,马二琴出于多年行医的职业素养才决定进入帅府为张闾琪诊治的。

一年之内,父子皆死于日本人之手,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我恨日本

图丨1930年张学良与儿子在东北运动会上嬉闹

不得不说,马二琴医术还是非常高明的,他判断张闾琪可能感染了肺伤寒,然后根据自己的诊断为张闾琪开了几副药方,经过马二琴药方的调养,张闾琪的病情竟然有所缓解了。

张闾琪病症好转让张学良夫妇心中悬着的那颗心终于可以落下了,而且经过马二琴的调养,张学良消除了此前对中医的误会,此后的几十年,他也开始习惯用中医来给自己调养身体了。

然而,由于张学良才刚开始接触中医,所以他当时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中医的治病原理,当时张学良身为东北军政首脑,周围的军政要员都在以各种目的关心张闾琪的病,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接触过日本医生,认为日本医生的医术非常高明,而且日本人开设的医院设备也非常先进,大可以将张闾琪送到日本医院进行治疗,当时奉军有一位深得张作霖和张学良信赖的部下极力推荐日本医生广野三田开设的仰德医院。

广野三田是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医科的高材生,毕业后便来到东北行医,后来在沈阳建立了仰德医院。广野三田虽然是日本人,但他的医德和医术却远近闻名。

一开始,对于那位部下的建议,张学良是予以坚决拒绝的,但时间久了,张闾琪的症状缓解的非常慢,再加上12月初,张闾琪又出现了咳嗽症状,而中医一时间也不能准确诊断张闾琪咳嗽的症结所在,所以,那个旧部再次极力推荐广野三田。

一年之内,父子皆死于日本人之手,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我恨日本

图丨张学良与于凤至

而他如此推荐广野三田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广野三田的医术确实很高,而且他的医院设备先进,当时整个奉天只有他的医院拥有能够拍摄X光片的X光机,而想要弄清张闾琪是否是肺部损伤,去照X光片无疑是最佳选择;第二个原因就是他跟广野三田的私交很好,因此他对广野三田的为人也算是比较了解了,广野三田不是日本军人,他的人品还是值得信任的。

由于旧部的极力推荐,张学良最初“坚决拒绝日本医生”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了,但张学良对日本人的防备心并没有完全放下,于是,张学良想到了向马二琴和马际宇了解那个名叫广野三田的日本医生。

马二琴与广野三田素日并无来往,所以并不了解,但他却不阻止张学良将张闾琪送到医院诊治,因为他自己也承认,中医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而西医自然也有它的独到可取之处。

马二琴虽然身为中医,却并不排斥西医,他能够站在一个非常客观的立场去看待中西医的优缺点,故史君认为这才是一个医生应该具备的崇高品格。

而马际宇身为帅府医官,因为时常会接触到西医,对于名气比较大广野三田,他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当张学良向他询问有关广野三田的情况时,马际宇将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如实汇报给了张学良。

一年之内,父子皆死于日本人之手,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我恨日本

图丨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当时张学良问马际宇:“到广野三田的医院里照片子是否有危险?”

马际宇回答:“广野三田行医多年,医德民望甚高,而且此人的医术也值得称道。至于他是否可靠,我不敢说,不过我敢确定他和关东军没有任何关系,广野先生只是一个日本医生,相信他绝不会利用给孩子治病之机暗做什么不光彩之事。”

因为张学良夫妇非常信任马际宇,所以听了马际宇的话后,张学良夫妇最终决定将张闾琪送到仰德医院治疗。

其实,马际宇的回答非常客观,他如实陈述了他所了解的事实,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广野三田在此之前确实没有任何问题。

但不管是马际宇还是张学良夫妇,他们当时都没有想到,广野三田即便医术再高,他也不得不在日本关东军的逼迫下出卖医生的操守。

虽然,广野三田当初是被迫的,但故史君相信,他如果真的不忍加害一个9岁孩童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将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好让张学良提高警惕,即便不能保证成功,也会尽力而为,甚至拒绝接诊。

但是很显然,从后来的种种迹象或者留下的资料来看,广野三田并没有这么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

广野三田骨子里也是一个具有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人,对于日本政府对华采取的侵略政策,他的内心是予以认可的。

不过可惜的是,马际宇的话让张学良放下了最后一丝戒备,他选择了相信这个日本医生。

一年之内,父子皆死于日本人之手,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我恨日本

图丨晚年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当日本关东军得到张学良要将张闾琪送到仰德医院治疗的消息后,便立即对广野三田进行威逼利诱,最终迫使广野三田同意日本特务进入仰德医院对X光机安放炸弹。

1929年12月的一天,张学良派军医官马际宇,侍卫张汝州等人乘坐两辆车护送张闾琪前往仰德医院。

为了保证安全,东北军提前与仰德医院交涉,当车队抵达医院后,医院已经不再接受其他病人,胸透室等重要科室更是一个病人都没有。

上午9时,张闾琪的主治医生川岛治重和一名日本女护士将张闾琪推入胸透室,而马际宇、张汝舟等人则被劝阻在胸透室外。

不得不说,这是马际宇、张汝舟等人的严重失责,虽然当时日本医生以各种理由坚决阻止他们进入胸透室,但马际宇等人一样也可以以各种安全理由进入,甚至他们完全可以把广野三田喊来从中斡旋。

总而言之,马际宇等人不应该也不能让张闾琪一个人进入胸透室,更不能让他自己单独被日本人控制起来,这恐怕也是临行前张学良千叮咛,万嘱咐过的吧!

而且,马际宇等人还犯下了另一个最为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在日本医生将张闾琪推入胸透室之前,竟然没有仔细检查胸透室!

张学良小心翼翼防备了日本人那么久,结果却因为最后这几个失误而葬送了自己爱子的性命,不得不说,这都是宿命。

一年之内,父子皆死于日本人之手,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我恨日本

唯一可惜的就是,张闾琪如此天资聪颖,却也不得施展才华的机会,9岁而早夭,其命运之悲惨,是否也暗示着张学良必将以惨淡收场?

当日本医生将张闾琪推入胸透室不久后,胸透室便传出了剧烈的爆炸声。

马际宇等人听到后,立即闯入胸透室,只见现场惨不忍睹,烟雾弥漫之际,X光机已经被炸裂,而张闾琪就扑倒在X光机前,脸部、胸部都被淋漓的鲜血所染红,人也已经昏迷。而那个日本医生和女护士,虽然也是满脸惊慌,但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只是雪白的大褂上沾染了爆炸后产生的粉尘罢了。

一时间,仰德医院被东北军团团包围了起来,马际宇质问广野三田,但得到的答复始终都是:

意外!

广野三田坚持称,这台机器刚从日本国内运来,因为突然遇冷而发生玻璃板爆炸,这是意外事件!

但凡有点自主思考能力的人都相信,广野三田的理由根本不成立!

然而,在日本关东军和日本领事馆的庇护下,东北军根本没有办法去深查爆炸的原因并追究广野三田的责任,对此,张学良既痛苦又懊悔。

爆炸的当夜,张闾琪因伤势过重最终不幸早夭,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张闾琪死亡的地点正是一年前他的祖父张作霖最后咽气的小青楼。

一年之内,父子皆死于日本人之手,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我恨日本

一年时间里,爷孙二人相继在同一个地点去世,且都是被日本人所害,对于张学良来说,这绝对是人生中最大的也是最痛苦的遭遇了吧!

1989年,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后,张学良终于见到了自由的曙光。

在离开台湾前往美国之前,他曾在台北接见了一位名叫池宫城晃的日本记者。这位在日本小有名气的摄影记者曾在日本搜集了很多日本关东军记录的关于张学良的秘密档案,而这些档案中就有关于张闾琪遇害的详细过程。

当88岁的张学良捧着这些档案资料了解到他的三子张闾琪的死亡原因后,他久久不语,双手止不住地颤抖着。他终于了解了自己爱子当年被日本人害死的整个过程,虽然当年他也深信张闾琪的死是日本人加害的,但苦于找不到证据,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时隔70年后,真相已然大白,但自己的儿子也早已成为冢中枯骨,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

后来,他接受了日本一家广播公司的采访,当镜头转到他身上时,他没有任何的铺垫和开场白,只是一字一句的说了四个字:“

我恨日本

”。

是啊,父子皆死于日本之手,东北亦被日本强行占领,国仇家恨全压在他身上,他又岂能不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