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帝问曹参当宰相为什么要摸鱼,曹参回答:能力不行就别乱折腾

皇帝问曹参当宰相为什么要摸鱼,曹参回答:能力不行就别乱折腾

曹参的资历本身就很深,是刘邦集团的核心元老功臣之一,而且文武双全。在对项羽的战争中,曹参就一直代表刘邦跟着韩信作战,这也是韩信在已经占据齐地之后不敢造反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韩信有什么小动作,曹参显然是可以先斩后奏的。因为韩信带的兵都是刘邦给他的,韩信可以指挥,但不能完全为他自己所用。

所以,在汉高祖评定开国功臣的功劳的时候,诸将就都认为,曹参应该排在第一。是刘邦力排众议,才将萧何排在第一,并且让萧何当丞相的。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曹参不仅资历深,而且开国功臣中的将领们对曹参都是服气的,而对萧何就不那么服气,是有意见的。所以,曹参和萧何后来关系也不和睦。

汉朝建国之初,萧何在朝廷当相国,主持政务,曹参则被派到齐地为相,也就是齐王的相。汉初的封建制度还不是单一制,而是封建制和郡县制混杂在一起的,所以萧何虽然名义上是整个国家的相国,但各封国的独立性相当大,朝廷也管不了,萧何能够管理的实际上就是中央直辖的那些地方,而曹参所管理的齐国是当时各国中最强大的。

皇帝问曹参当宰相为什么要摸鱼,曹参回答:能力不行就别乱折腾

刘邦临终之际,吕后问刘邦,萧何如果死了,谁可以接替他?刘邦想都没想,就说了曹参。但因为刘邦、萧何、曹参这些人其实都是同辈人,所以重点并不是萧何死了之后,而是曹参死了之后怎么办,谁来接替?刘邦又先后提出了几个人选,也就是陈平、周勃和王陵等人。为什么曹参这句不是重点?因为这是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天下人都知道。

刘邦死后,萧何继续为相,等到萧何死后,曹参听到消息,马上让手下的人收拾行李,准备进京。也就是说,萧何如果死了,曹参就接替他,这在当时是所有人都公认的一个安排,吕后问不问,刘邦说不说,都是一样的,这一点曹参知道,全国人都知道。因为这时候主少国疑,除了萧何,只有曹参能镇住还健在的开国功臣们。

等到曹参进京当了丞相之后,整天喝酒摸鱼,不认真工作。汉惠帝忍不住了才问曹参,为什么要这样公开摸鱼,是不是影响不太好?曹参就给惠帝来了两个灵魂之问:你觉得你的能力比你爹高祖要强吗?你觉得我的能力比萧何要强吗?惠帝想都没想,就直接回答说,当然没有,还是他们更强。于是曹参说,既然这样,我们照着他们订下的章程继续管理国家就行了,何必去折腾呢?

皇帝问曹参当宰相为什么要摸鱼,曹参回答:能力不行就别乱折腾

这个故事就是后来著名的成语,萧规曹随。翻译成现在大家都熟悉的语言,其实就是三个字,不折腾。因为这时候刚经历了秦末农民起义引发的全国性战争,加上楚汉之争又持续了四年,人口大幅减少,经济衰退,所以萧何在建国之初的原则是,制度上基本上延续秦制秦法,但在政策上以休养生息、恢复发展为主。

曹参在齐国为相的时候,其实也是学黄老之术,以清静无为为主,意思也还是那三个字,不折腾。原因也同样是齐地作为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的主战场之一,经历了比较大规模的战争,虽然地盘大,但底子薄,折腾不起,正是需要休养生息,让老百姓逐步恢复生产,人口自然增长的时候,如果太折腾,就会民怨沸腾了。

曹参这时候的这种姿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在于,他的当面质问,让年轻的皇帝知道,自己的能力就那么回事,高祖的天下是打下来的,而他不过是坐享其成,能力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他也不要想着去折腾什么大事儿,就好好老老实实先做学生吧,先把高祖和萧何留下的这些制度和政策维持住,国家保持稳定,经济继续恢复,就可以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