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吴敬中想除掉四个人,为啥不除掉余则成李涯?

军统(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和他里的历史原型几乎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仅有的些许不同,是其历史原型叫吴景中,虽有一字之差,但念起来也差不多,要是用天津方言来叫,根本就没什么差别。

就连吴敬中最后的归宿,电视剧也还原了历史真相:此公果然是乘着飞机远走高飞了,只不过电视剧演的是他接受了新的任务,而真实历史中的这位站长大人,则是在预判天津守不住的情况下,带着一帮兄弟,抢了一架飞机跑掉了。就连“砍甘蔗”这个梗也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演变而来——毛人凤想把吴站长抓起来送到岛上去砍甘蔗,结果太子小蒋一个电话,吴同学(吴与小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同班同学)就施施然地走出关押之地,带着两袖金风,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吴敬中想除掉四个人,为啥不除掉余则成李涯?

无论是在真实的历史中还是在电视剧《潜伏》里,吴敬中都是一个成功者,他层出不穷的经典名言,有时候简直可以当成官场座右铭而大书特书、摆在案头、挂在墙上:

“蒋宋孔陈家里有多少钱那,所以他们愿意革命,咱革命是为什么呀?要不为这点特权,谁愿意做官啊。凝聚意志,保卫领袖!这八个字我研究了十五年哪,从复兴社到现在。结果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吴敬中认为“没有人情味的政治是短命的”,他的见解,跟谢若林有些相似:

“将来和平了,就没有信仰了,只有钱了。你看看现在那些为官的人,嘴上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现在两根金条放在这儿,你告诉我哪一根是高尚的,哪一根是龌龊的?”

谢若林如果坐在吴敬中的位置上,估计敢像大阪商贩松下浩二卖大炮一样,把整个天津站打包卖了——这就是谢若林不如吴敬中的地方:吴敬中知道什么钱可以赚、什么钱不能赚,也知道怎么赚钱更安全。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吴敬中想除掉四个人,为啥不除掉余则成李涯?

毫无疑问,无论是在真实的历史中,还是在电视剧里,吴敬中都是一个官场老油条和成功者,连沈醉在回忆录中,也不止一次提到他与吴敬中的分工合作,以及怎样一起到戴笠家蹭饭。

吴敬中之所以能全身而退,是因为他名言俊语的背后,是对世事人心的洞察,对他真正构成威胁的人,他基本都不会放过,但是对脸上写着“峨眉峰”三个字的余则成、“不是省油灯”的李涯,他却网开一面:吴敬中对余则成明里暗里至少保护了五次,对李涯也是训得很凶,但却从未动过杀机。

对吴敬中来说,李涯和余则成都是有用的:李涯是对天津站的工作有用,要是天津站一个干活的都没有,那他这个站长也当不成了;余则成是对吴家有用,如果没有余则成“效忠党国首先要效忠长官”,吴敬中的藏宝库中就不会有夜明珠和玉座金佛,斯蒂庞克轿车也换不成七根金条和两沓美钞。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吴敬中想除掉四个人,为啥不除掉余则成李涯?

除了有用的李涯和余则成,我们熟悉的四个特工人员,如果不是死于非命,也会被吴敬中除掉:马奎、陆桥山、盛乡、谢若林,都在吴敬中的刀锋枪口之下,如果吴敬中感到了致命的威胁,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对这四个人下手。

吴敬中授意陆桥山在押解途中除掉马奎,是因为他已经知道马奎不是峨眉峰,但是报告已经打上去了,吴敬中不能推翻结论打自己的脸,那就只能让马奎在“被解救”的时候中弹毙命。

吴敬中要除掉马奎,跟他是不是峨眉峰没有一毛钱关系,马奎是背地里表示了对吴敬中的不信任和不尊敬,好像还暗中进行了一番调查,这就自己找死了——吴敬中是军统特训班高级教官(一大队二中队指导员)出身,马奎脑后的反骨,把帽子都快顶飞了,吴敬中还能不杀他?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吴敬中想除掉四个人,为啥不除掉余则成李涯?

其实细算下来,马奎和吴敬中都属于戴笠毛人凤一派(与郑介民的广东派、唐纵的湖南派是对头),但是在天津站,有一个“江山派(戴笠毛人凤都是浙江江山人,他们的派系因此得名)”的将校就足够了,马奎属于冗余人员,自然也是吴敬中的眼中钉肉中刺。

吴敬中利用陆桥山间接除掉了“争食者”马奎,又利用李涯来修理郑介民的心腹、广东派安插进来的钉子陆桥山——不管陆桥山有没有犯错误,吴敬中都不会放过他,这是派系之争,无关对错。

陆桥山是郑介民的人,自然是吴敬中最大的敌人,有这么一双眼镜片后面的眼睛盯着,吴敬中寝食难安,如果不把陆桥山搞垮搞死,吴敬中欣赏玉座金佛的时候,也得偷偷摸摸——他嘴上说郑介民也拿他无可奈何,但心中的防范与抵触,连余则成都看出来了。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吴敬中想除掉四个人,为啥不除掉余则成李涯?

在吴敬中眼里,陆桥山必须除掉,但却决不能亲自动手,最好是让那个一根筋的李涯去栽赃,然后自己借刀杀人,没想到余则成和翠平抢先出手,替吴敬中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如果吴敬中知道是余则成和翠平动的手,也一定会十分欣慰:我这个学生,心狠手辣的样子,颇有我年轻时候的风采!

吴敬中想除掉对自己有威胁的马奎和陆桥山,这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他为什么要除掉档案股股长盛乡呢?

吴敬中要除掉盛乡,这是他公开的态度,李涯听得明明白白:“一旦南京知道了,他们肯定要人。要是送回去由他们审,审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失职的罪名还得由你顶着(接下来吴敬中嘴唇动,别人听不见他说了什么)……这关乎到我们天津站的脸面哪!”

吴敬中重重地拍了李涯手臂两下,李涯心领神会,制造个机会,将盛乡一枪击毙,然后又抡起椅子把自己砸得头破血流——吴敬中说对了:李涯果然不是个省油的灯!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吴敬中想除掉四个人,为啥不除掉余则成李涯?

吴敬中除掉盛乡,可能是为了把钱思明失踪的责任都推在这个倒霉蛋身上,但是这其中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为了保护余则成,因为盛乡的招供,已经威胁到了余则成,也威胁到了吴敬中:“党通局有个敌情干事叫谢若林,他说余副站长在他手里买了不少情报,而且出手很大方。”

余则成在替谁买情报?他买情报的时候出手大方,那些钱是哪来的?李涯不用把脑子从脚后跟拿出来也能想得到,吴敬中连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事儿要坏:余则成被抓,我的玉座金佛岂不是要不翼而飞?

李涯稀里糊涂地被吴敬中当枪使,他到最后也没闹明白:盛乡只是做了特务常做的小生意,怎么站长大人一定要灭了他?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吴敬中想除掉四个人,为啥不除掉余则成李涯?

吴敬中要除掉马奎、陆桥山和盛乡,好像都有足够的理由,他对谢若林也动了杀机,这肯定不是情报生意场上的纠葛。

可能有人没有注意到,在李涯和余则成因为录音带真伪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吴敬中并没有把录音带送他所熟悉的“中美所”技术人员那里去做鉴定,而是满脸杀气地下了一道命令:“秘密逮捕谢若林!”

读者诸君可能已经从史料和余则成的话中知道军统(保密局)和中统(党通局)就是一对生死冤家,虽然都是一个阵营,但是“党通局恨保密局胜过恨延安”,作为保密局少将站长,吴敬中自然比谁都清楚。

吴敬中要秘密逮捕谢若林,就是没想让他活着走出去——不管谢若林手里掌握着什么证据,吴敬中都会将他处理掉。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吴敬中想除掉四个人,为啥不除掉余则成李涯?

如果是公开逮捕,谢若林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是谢若林介入了保密局天津站两个中校的内斗,就是为了保全颜面,吴敬中也必然要杀人灭口——谢若林这个情报贩子终于算错了一点:卖错了西瓜,或者卖得太贵,还真有人杀你!

吴敬中老谋深算,他想除掉的四个人无一幸免,而余则成则在他的保护下,再次洞房花烛。没有了马奎、陆桥山的掣肘和谢若林李涯的搅局,“青浦班”的师生二人高枕无忧,从此可以亲密合作,不但赚得盆满钵满,而且还可以两头通吃,混得风生水起——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四块绊脚石都被清除,吴敬中得偿所愿青云直上,我们在佩服的同时,也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吴敬中想除掉马奎、陆桥山、盛乡、谢若林等四个人,为啥不想除掉余则成李涯?他不对李涯余则成下手,仅仅是因为这两个人对自己有用吗?吴敬中蓄意除掉这四个人,究竟是为了保护谁?该除掉的都除掉了,天津站千顷地就剩下余则成这一根独苗儿,吴敬中咋不问余则成是不是峨眉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