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愿服毒”后,我的意大利急诊 24 小时

看见下面图上这棵石榴树了吗?

“自愿服毒”后,我的意大利急诊 24 小时

我在意大利学习和生活,这棵树就在我回家必经之路的路口。

这一年多以来,我看着这棵树从开花到结果,果实渐渐长大,熟透,开裂,然后落了满地。

终于,在2021年秋日的某天,我再也克制不住好奇心,尝了一颗。

“自愿服毒”后,我的意大利急诊 24 小时

真是酸甜可口!

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开。

从那天起,我就走上了被意大利医院急诊室收治住院的第一步。

秋天太美好了!果实成熟的季节,我在路上又发现了许多结果的树。

以前在路上看到可爱的小花小果,我最多只是拍张照,然后继续赶路。

但自从吃了家门口的石榴之后,我以为自己就此实现了“水果自由”。

我去请教了身边的植物学大佬,经他辨认,这次我看到的是柿子、榅桲果和草莓树(作者注:Arbutus unedo,杜鹃花科浆果鹃属,不是平常吃的草莓)。

简单来说就是:这些都是能吃的!

“自愿服毒”后,我的意大利急诊 24 小时

最初几次吃之前,我还保持着本能的警觉,问朋友:

不会有毒吧?

朋友给出了一个很难反驳的分析:应该不至于,最多很难吃。如果这么常见的、随手可以摘到的果子都有毒,不知道有多少人都进医院了。

我对朋友的分析深信不疑,彻底放下了对未知野果的戒心,看到啥都想尝尝。

是嘛,剧毒植物应该属于野外,在城市里怎么会随便种呢?

于是,我快快乐乐的“神农尝百草”生涯,就在这个秋天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但很快,我就遇到了这条路上的劫数——垂序商陆。

“自愿服毒”后,我的意大利急诊 24 小时

这株野果长相类似小型葡萄(后来才知道在意大利语中俗称就是“土耳其葡萄”),紫红紫红、颗颗饱满、可爱得不像话。

我当然并不认识它,只觉得也是某种普通浆果,揪了两颗吃:不酸不涩,还有一丝甜甜的口感,吃起来很像蓝莓。

吃完之后,我还开心地发了动态:又遇到野果,但只吃了两颗,好遗憾!

回程路上,我再次路过了栽种着垂序商陆的地方,本着“多吃水果身体好”的态度,我又揪了一小把。

最后,我一共吃了大概十颗。

幸好,朋友看到了我之前发的动态,她回复我:这个有剧毒!不能吃!

此时,距离我吃下那两颗果子已经过了 两个多小时,其间我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

我赶紧查资料:食用后,一般2~3小时毒性发作,会有急剧高热、恶心呕吐、严重腹泻甚至呼吸困难等状况出现,最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

一行一行读下来,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心脏砰砰乱跳腿脚发软,肚子感觉灼热,头也开始发懵。(作者注:其实根据后面的发展看,很可能只是紧张或心理作用,但当时,我以为是要“躺板板”的征兆。)

我决定立刻前往急诊室,哪怕在医院大厅坐着等待症状出现呢。

万一过一会儿在家里开始上吐下泻、呼吸困难,猫可没办法帮我打急救电话。

我赶紧打电话叫车——虽然已经2021年了,但路上是拦不到车的,打车软件也是没有的。

意大利的打车方式仍然是打电话,调度中心再通过无线电联系司机来接。

从等车来,到进入医院的时间,我内心天人交战:

万一症状明显,在医院吐了起来,直接被抓去洗胃,怎么办?

但是,什么症状都没有,也好像不是很妙,万一医院不理睬,直接让我回家,不就抓瞎了?

事实证明,担忧是无用的,预想的情况都没出现,后来真正出现的,都是提前想不到的。

好不容易到了医院,面对急诊台的护士,我直接亮出下午拍的照片解释服毒经过,心里在想:

这么常见的果子,肯定有不少人误食过……吧?

就像在云南一说你吃了“红伞伞”大家就立马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要我给护士看一眼照片,她应该就能明白怎么一回事了。

然而,急诊台护士姐姐脸上出现狐疑的神色。

她一边用税号直接调出我的医保档案,一边跟同事沟通了些什么。

过了一会儿,她又返回让我重新给她看下照片……

最后她飞快地打好就诊描述,在我手腕上系好就诊条,我一看,分级是Azzurro(蓝色)。

如今意大利急诊会把病人按紧急度分成五个等级:

红色,严重生命威胁,立即救治;

橙色,较大风险,要在15分钟内得到救治;

蓝色(新加的分级),情况较为稳定,但又较有风险,要在一个小时内得到处理;

绿色,情况较为稳定,2小时内处理;

白色,不紧急。

最新急诊分级规则详解

“自愿服毒”后,我的意大利急诊 24 小时

(来源:晚邮报)

蓝色这一层分级是10月1日刚刚生效的,我这就赶上了。

当时的我还没有预料到,在医院等待我的,是一场“大型社死”。

我被带离前台,到旁边的小房间量血压、做心电图。

护士一直在跟医生沟通,进进出出又问了我好几遍服毒的细节,吃了几颗,什么时间吃的,现在什么感觉。

最让我想遁地的一个问题是:perché hai mangiato. 你为什么要吃这玩意?

是啊,为什么呢?Per curiosità. 好奇罢了,我也只能这么回答。

护士再回来之后,我被安排了一张床。后来我就一直被固定在了这张床上,急诊的床位都是这样床动人不动。

我被推到更里面的位置,床脚放着我的接诊报告、心电图等一系列材料。

然后护士让我把自己拍摄的那几张植物照片,发给一个电话号码。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那个号码的头像——帕维亚的毒物控制与国家毒理学信息中心。

一下子,我感觉事情有点不妙。

还没来得及消化,护士就拿着一套针管回来,直接给我上了留置针。

更不妙了。

护士固定好针,抽了三大管血,安抚我:

“等下输液就不用再扎啦!”

然后又消失了,留我一个人躺在病床上怀疑人生。

“自愿服毒”后,我的意大利急诊 24 小时

这时候,旁边负责管理病床的姐姐过来看摆在我床脚边的单子。

毕竟周围不是老年人就是有明显外伤的,实在看不出我有什么毛病。

随着视线下滑,她的表情发生了极为精彩的变化。

虽然我吃了有毒的果子,仍然能看出她在努力地憋笑,好担心她会憋出内伤。

她很礼貌,但明知故问地看着我问:

出什么事儿了?

可能是她表现得太有亲和力了,不像其他医生那么威严,我回答她:

我出于好奇吃了有毒的果子!

说完后觉得还不过瘾,于是我干脆把自己如何从吃了邻居的石榴,到开始“尝百草”的经历和盘托出.....

她的脸上露出充分理解的表情,给我盖了条毯子就离开了,但我却远远听到她在跟其他同事转述我的“惨案”,大家还一起哈哈大笑。

呵,成年人……

我羞得无地自容,拿毯子捂住了脸,幸好戴着口罩,真的。

第二天在住院区,我又见到了她,她还开心地和我打招呼——la ragazza melograna!(石榴女孩!)

虽然这个称呼确实很可爱,但是,求求还是不要说了。

后来,我才看到了那张摆在我床脚边的单子,上面赫然写着:

Ingestione volontaria——“自愿服毒”。

“鲨”了我吧。

我以为,这份尴尬到这里就结束了,没想到还有更意外的。

预想中的高热、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在我身上迟迟没有出现,只有一开始做的心电图提示异样,这引起了医生的警觉。

过了一会儿,医院腾出了一个有心电监护的位置,我立刻被推过去,贴好电极片、挂上水。

“自愿服毒”后,我的意大利急诊 24 小时

上了心电监护之后,我的心态已经稍稍轻松,只觉得把自己交到医生手上十分安心,应该没什么大事了。

我天真地问护士姐姐:

你看,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出现严重症状,是不是吊完这瓶水就能走了?

护士姐姐端过来一杯魔药,斩钉截铁地说:

NO, 你今晚就和我待着吧!我们明天早上再看情况。

看到杯子里的药,我彻底清醒了过来。

心如死灰,那也只是灰而已。但这杯药,已经超出了我对“灰”的认知。因为它长这样:

“自愿服毒”后,我的意大利急诊 24 小时

这是一杯炭水,字面意义上的,炭和水,是活性炭的那个炭,铅笔芯的里面含有的那个碳。

(编者注:虽然元素是一样的,但是这二者可不是同一种东西。医院的炭是药用炭,千万不要自己随意模仿,用类似的方法试图“解毒”)

杯子里的水比黑心商人的心更黑,无论放大多少倍看还是那么黑。白色的勺子伸进去染得黑透,杯壁也像墨水瓶。

护士告诉我这是医用的,喝进去可以和毒素结合,她还说“喝起来可能有点恶心”。

我躺在床上,看着这杯药,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

那么饱满诱人的果子是有毒的,这一看就有毒的黑水却是救命的。

元素同样是碳(C)、氢(H)、氧(O),碳水炸弹那么让人愉悦,炭和水却像喝炉灰。

挣扎了好久,我努力把它想象成黑芝麻糊,艰难地喝了下去,喝完后,唇齿间留存着硌硌的沙土感。

“这回总可以结束了吧?”

折腾了大半天,再反应过来已经入夜了。

夜间的医院依然繁忙,医生终于亲自确认了我的状况,对腹部做了触诊,并再次查看了监护仪上,我那只有50多一点儿的心率。

其实,在这次中毒之前,我就有心动过缓的毛病,我也早已习惯了这个设定。

然而那天入夜后,我戴着口罩,一只胳膊扎着针不能随便弯曲,另一只胳膊绑着血压计。

看着电子书半睡半醒,心率还在逐渐往下掉:最高只有45,一睡着就只剩下30多一点。

这已经达到警戒线,再加上血压也低于正常值,仪器在我一睡着之后,就会开始滴滴滴报警。

我被吵醒,心率又回到40以上。

就这样折腾了一夜。

“自愿服毒”后,我的意大利急诊 24 小时

我没太把这当回事,但医生不这么觉得。他报告给了帕维亚的毒理学中心,对方反馈“持续监控,直到稳定”。

于是,我在仪器的滴滴答答声中熬到早上,满怀期待地以为医生可以“放生”,却被告知:不行,要等你稳定为止。

我后来才知道,有许多植物性毒素的典型副作用就包括心率、血压降低及呼吸麻痹。

作用机制大概是心脏传导阻滞及神经麻痹,医生的谨慎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也是第二天早上,我得到了另一个噩耗:想出院?要先把昨晚喝的那杯“魔药”排泄出来。

问题是,我,根本就没有任何屎意!

从昨天午饭后快一天了只吃了十颗果子,腹中空空,没有原料怎么拉嘛。

此刻,我枯坐病床上,胸前像八爪鱼一样挂着那么多电线,无法活动,饿着肚子,没有通讯工具,等着一坨怎么也等不来的纯黑色便便。

而且,因为心率和血压低,我连独自上厕所都不被允许。

我越想越伤心,越想越后悔:谁能想到,嘴馋,竟然可以让人落到这般田地。

“自愿服毒”后,我的意大利急诊 24 小时

用尽了手机的最后一点电,跟住在附近的朋友求救,朋友送来了救命的充电器和巧克力。

托前台转交时,护士姐姐瞬间露出兴奋的表情:

哈,我知道你!我昨天就在现场!

空气中充满了他人的欢乐和我的无地自容。

有了补给之后,我的情绪逐渐稳定,一边做着再住一夜的心理准备,一边跟护士求情:

我是真的无法交出便便啊!

后来,医生看我心率已比较稳定,血液化验各项指标也无大碍,权衡后决定还是等待自然排出较好,终于给我开具了出院许可。

等我终于踏出急诊大门,已经接近第二天深夜。

医院外,自由的空气,冷飕飕的。

后记

或许由于就医及时,或许由于我习惯性吐籽,所以没有摄入毒素集中的部分,此次中毒没有带来更严重的后果,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出院后,我经历了几天黑便和胃部不适后,已经完全康复。

我短暂的神农尝百草生涯也就此终结,从此看到奇异植物,我总怀疑它们要害朕,并自愿成为了“不要乱吃形象宣传大使”。

写下这个经历,是想以自身的惨痛教训劝诫身边的好奇宝宝们:有些东西,超市不卖是有道理的!

要对大自然保有敬畏,没有十足的知识兜底,千万不要贸然伸出魔爪!

医生点评

“自愿服毒”后,我的意大利急诊 24 小时

文章中主人公的遭遇相信读到的人都会替她捏把汗,幸运的是最终没有大碍。

大家生活中或多或少也都听说过,或亲身体验过与主人公类似的遭遇。

俗话说:好奇害死猫。

普通人因为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于不熟悉的“美味”,会有情不自禁想体验一把的冲动。

但这在现实中会面临很大风险。因为很多看起来的“美味”,可能是披着华丽外衣的“恶魔”。

因为毒素的不同,不同的有毒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引不同脏器的损害,比如呼吸抑制、心律失常、肝功能受损、肾脏衰竭,但都“殊途同归”,可能危及生命。

文中的主人公出现的就是心率失常的情况。

对于这样的病人,在国内我们一般会采取非常积极的处理和快速响应,比如洗胃、灌肠、催吐、输液等等手段齐上阵,确保病人的情况不会持续发展。

但文中的主人公是幸运的,即便没有采取这些措施,也还恢复得不错。

所以我也在这里奉劝大家,对于不熟悉的物质,哪怕看上去再美味,也要慎重对待,三思而后尝。

一旦吃了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并告知医生具体吃了什么可疑物质。

最好是能附上可疑物的图片(这一点文章主人公做得很好!),便于医生及时诊断,做出正确处理。

内容制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