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学良被囚54年,蒋介石不杀不放,蒋式翻脸还是心有余悸?

西安事变,在很多声音呼吁‘杀蒋’的前提下,张学良还是行君子之道,把蒋介石给放了,因为在张学良看来,当时兵谏蒋介石,将其控制起来,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既然已经答应了,那就把他放了,让他尽快投入工作。

可是,张学良忽略了一点,君子之心不是谁都有的,在张学良释放蒋介石,而且将其护送到南京后,蒋介石立马翻脸,在答应保证张学良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出尔反尔,把他囚禁了起了,长达54年,半个世纪之久。不得不说,蒋式翻脸,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张学良被囚54年,蒋介石不杀不放,蒋式翻脸还是心有余悸?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本期内容一起去做以了解,在本期内容开始之前,还烦请各位看官给个收藏关注,以方便咱们后期,有缘再见。

说起西安事变,大家都不陌生,捉蒋亭现在还杵在西安边上呢,但是当时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捉蒋’呢?相信很多朋友还是不太了解底细。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九一八事件,小日本侵略东三省,蒋介石要求关东军的扛把子张学良不要予以抵抗,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要保全实力,因为当时他和其它军阀还较着劲呢,加之还想消弱甚至铲除我们的力量,所以他得先考虑个人周全,却不从大局出发,和后来的花园口事件其实出发点是一模一样的。

张学良被囚54年,蒋介石不杀不放,蒋式翻脸还是心有余悸?

结果就这样,因为蒋介石的态度,导致小日本肆无忌惮,一寸一寸地蚕食着我们的地盘,直到忍无可忍,蒋介石依旧视若无睹,非但如此,他还把大把力量用在了连番地挑起内战的事情上,这就让张学良对蒋介石也渐渐忍无可忍了,而在此之前,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什么关系呢,确切说,是下属与上司的关系,但是这个上司不作为,下属这火气就越来越旺,后来索性把上司给绑了。

事情经过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当时蒋介石因为不作为,已经引起民愤,所以在张学良控制蒋介石后,很多声音呼吁“杀蒋”,但张学良还是从大局出发,在蒋介石答应一起抗日的要求后,把蒋介石给放了,而且为了表示下属对上司不敬的歉意,张学良还专程护着蒋介石从西安回了南京。

当时很多人劝张学良不要随机护送,因为大家对蒋介石的人品差不多都已心知肚明,但张学良还本着两人交情,揣着君子之交的想法,把蒋介石给送回去了,结果令张学良没想到的是,飞机刚到南京,他就被蒋介石控制起来,开始了长达54年的囚禁生涯。

张学良被囚54年,蒋介石不杀不放,蒋式翻脸还是心有余悸?

那么,这里为什么要说张学良没想到呢?

因为在张学良看来,他与蒋介石是有着深厚交情的,首先,蒋介石早期对张学良所掌管的东北大地及关东军,早已垂涎三尺,当时两人地位可以说是平等的.

而且张学良的关东军也是有实力对抗蒋介石的,但是张学良从大局出发,力促国土统一完整,所以率领属下,无条件归顺蒋介石,也就是当时有名的东北易帜。

其次,在九一八事件之前,军阀混战,都想占山为王的情况下,张学良率领数十万关东军辅助蒋介石掌控大局。

张学良被囚54年,蒋介石不杀不放,蒋式翻脸还是心有余悸?

再最后,正是因为当时张学良率领部下进入中原辅助蒋介石,所以导致东北空防,小日本入侵,九一八事发,但事后蒋介石为了保全实力,还命令张学良按兵不动,导致张学良因此背下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从这三件事情来说,张学良是有恩于蒋介石的,所以即便当时因为救国心切,张学良发起了西安事变,但后期还是安全释放蒋介石,在张学良看来,蒋介石是应该能理解他良苦用心的,但事实是,张学良完全高估了蒋介石。

所以,在张学良护着蒋介石返回南京后,就被蒋介石反手控制了起来,长达54年之久,在蒋介石去世的时候,还交待他的宝贝儿子蒋经国也一定不能把张学良放出来。

张学良被囚54年,蒋介石不杀不放,蒋式翻脸还是心有余悸?

那么,这54年里,蒋介石囚禁张学良,不杀不放,甚至还为他提供上好的生活条件,蒋介石到底是怎么样的?他这样做仅仅只是数不胜数的‘蒋式翻脸’还是外强中干的心有余悸呢?

其实,确切地说,两方面因素都有,毕竟蒋介石是个太爱面子的人,他完全接受不了张学良和杨虎城对其发起的兵谏事件,因此,他在秘密杀害杨虎城后,也几乎完全限制了张学良的人身自由。

而之所以不杀张学良,并不是他有多记恩,而是他的富豪太太宋美龄答应了张学良保证其人身安全的条件,所以蒋介石才不能一快恩仇。

张学良被囚54年,蒋介石不杀不放,蒋式翻脸还是心有余悸?

其次,他在过世的时候,还交代自己的儿子蒋经国不要释放张学良的原因,也确实在于外强中干的心有余悸.

因为蒋介石比谁都清楚,他与张学良比起来,无论从心胸气度,到才华学识,包括到民族大义,他都不是张学良的对手.

那么,这种情况下,释放张学良,无疑就是在放虎归山,所以,他也只能将‘蒋式翻脸’进行到底了!

好了,以上就是张学良被囚54年,蒋介石不杀不放,是蒋式翻脸还是心有余悸的全部内容,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一起留言探讨,我们下期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