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若刘备在托孤时,关羽和张飞还没去世,刘备还会托孤李严吗?

公元223年,在夷陵之战中战败的刘备感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派人将诸葛亮从益州请到了成都,开始了他的托孤之事。当时刘备称诸葛亮的才学是魏帝曹丕的十倍,是一个治国安邦,成就大事的人才,他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其实是心中有愧的,如果刘禅可堪重用,有成为帝王的资质,就劳烦诸葛亮尽心辅佐,如果刘禅能力不足,诸葛亮可以另立他人为帝,包括诸葛亮自己。可以说,刘备当时已经给了诸葛亮最大的权力了。诸葛亮听到刘备这番话后,心中十分感伤,他为了不负刘备的重托,因此称自己一定会竭尽全力辅佐刘禅,直到自己身死。

若刘备在托孤时,关羽和张飞还没去世,刘备还会托孤李严吗?

而刘备当时除了托孤于诸葛亮外,其实还托孤于李严,当时诸葛亮手中掌握的是内政职权,而李严手中则握着内外军事大权。有人认为,李严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他能成为托孤大臣,并手握内外军事大全,其实是沾了关羽和张飞的光,毕竟如果关羽和张飞没有去世,以军事能力来看,李严注定是成不了掌控军事的托孤大臣。毕竟在曹丕托孤之时,曹真就是通晓军事的大将军,而李严的带兵征战的资历远逊于关羽和张飞,自然没有这个资格。那假如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关羽和张飞没有去世,那刘备还会托孤于李严吗?

若刘备在托孤时,关羽和张飞还没去世,刘备还会托孤李严吗?

其实无论是关羽还是张飞,他们更擅长的是行军打仗,对于两人来说,内政之事并不十分擅长,毕竟两人在性格上都有也很明显的缺陷,比如关羽有些恃才傲物,他看不起士大夫,而张飞脾气暴躁,虽然对士大夫能放下颜面,但他在性子起来的时候常常虐待自己的下属,而这样的人物,是没办法成为尚书令,毕竟成为尚书令后,就必须整日与士大夫打交道,无论是关羽和张飞,都应该不习惯这样的生活。

若刘备在托孤时,关羽和张飞还没去世,刘备还会托孤李严吗?

更何况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之间的年龄相差不大,即便关羽没有因为樊城之战的战败而身亡,张飞没有被属下刺杀,刘备也没有经过夷陵之战,心情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而多活几年,只怕等到刘备托孤时,关羽和张飞也已经是年迈的老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刘备有心要托孤于关羽和张飞,他也不得不考虑一下两人的年龄,相比之下,还是托孤于年轻一辈更好,否则在刘备去世后,关羽和张飞先后去世,只怕这样的托孤就失去了其效果和意义。

若刘备在托孤时,关羽和张飞还没去世,刘备还会托孤李严吗?

最为关键的是,刘备当时托孤的政治意义远大于个人的能力,看起来,李严带兵征战的能力确实不如关羽和张飞,但李严在蜀中本就有足够的威望,而且李严还是刘璋的旧人,属于东州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李严才能得到刘备的重用,并让其担任辅政大臣。毕竟用诸葛亮为托孤大臣,是在向老一派的人物,也就是荆州派的人示好,而刘备重用李严,就是在向益州本土士族示好。毕竟在大败之后,益州本土士族蠢蠢欲动,刘备需要通过托孤于李严,让这些士族感受到自己的诚意。而关羽和张飞乃是刘备身边的旧人,在重用了诸葛亮的情况下,刘备绝不会再启用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人,即便是当时依旧在世,而且带兵征战能力不俗的赵云、魏延也没能成为托孤大臣,也是这样的原因。

若刘备在托孤时,关羽和张飞还没去世,刘备还会托孤李严吗?

笔者认为,刘备选择托孤大臣掌控内外军事大权,并不是真要找军事能力强的人,而是要找能让益州本土士族认同的人,因此当时选择李严是刘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即便关羽和张飞在世,也不能改变刘备的决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