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棣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为何对嫡长子朱高炽犹豫了?

靖难之役后,朱棣做了皇帝。而他对于接班人的选择却异常纠结,按道理选择嫡长子朱高炽毫无疑问。那么他为何纠结呢?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在他心里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朱高煦,但他却不是嫡长子。第二是因为朱高炽个性与他非常不同,非常之仁爱,还有软的一面,这让朱棣不放心,毕竟蒙古人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朱棣总共有四个儿子,但老四朱高爔早夭,那么就不提了。而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以及三子朱高燧其实都是皇后徐氏所生,所以他们三个都是嫡子。

朱棣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为何对嫡长子朱高炽犹豫了?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朱棣只有长子朱高炽,那么他自然没有这个犹豫不决的时候了,恰恰朱棣有了选择,所以他才会纠结。

他不仅有别的选择,在他心里还有所谓更好的选择那就是次子朱高煦。相比之下,他更喜欢朱高煦。

其实在靖难之役中,这两个儿子都有功劳。只不过他们是有区别的,朱高煦是跟着朱棣南下,冲锋陷阵,立下了不少的功劳。而朱高炽虽然没有这个本事,但人家也不是无能之辈。

不过朱棣本人是一个受过锻炼的指挥将领,他更喜欢朱高煦这样的人。

朱棣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为何对嫡长子朱高炽犹豫了?

而换个角度看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二个原因,其实也得考虑进去。朱棣登基,但与北方蒙古的关系可好不到哪里去,要不朱棣也不会五次北伐啊,所以鉴于当时的局势,朱棣更希望是一个和他类似的人上台,这么就可以对北方蒙古造成持续的打击。

如果让朱高炽这样的人上台,或许会把内政处理的很好,但不善军事的他,在朱棣的眼里,可能面对外敌是要吃亏的。

我们从结果看,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但他的政策明显与朱棣有着巨大差别,他采取的是战略收缩政策,包括他的儿子在内,内政的确处理的很好,但把朱棣千辛万苦占领的安南也给放弃了。

朱棣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为何对嫡长子朱高炽犹豫了?

所以两个不同个性的人上台,大明会是两种走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