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

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

人生在世,贵在清清白白,堂堂正正,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活得充实自在,心安理得。

明代忠臣于谦曾写过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立志清白做人,忠义报国,坚守节操的人生理想。

于谦故居“忠肃堂”对联云:“吟石灰、赞石灰,一生清白胜石灰;重社稷、保社稷,百代罄击意社稷”。

据说于谦做此诗时年仅十二岁。这首诗也成为于谦清白人生和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

于谦自幼崇拜关帝、文天祥,一生正直不阿,忠肝义胆,矢志精忠报国,至死不渝。民间传说,于谦出生前一晚,他父亲于仁做了一个梦,梦见绯袍金幞的神人对他说:“我是文天祥,有感于于家一门忠义,所以我转世投胎,来做你们的子嗣。”于谦出生后,于仁给孩子起名叫“谦”,“以志梦中逊谢之意”,意思是,感恩文天祥丞相美意,心中惭愧,恐负盛情,受之不安。

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

于谦年轻时读书于西湖边的慧安寺,寺内有关帝像,于谦每每进出书房,经过关帝像,都要向关帝虔诚顶礼膜拜,誓愿以关帝忠义精神为楷模,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成为受人爱戴,青史流芳的忠臣名将。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夕。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北京保卫战,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为主张,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最终击退瓦剌,挽狂澜于既倒,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壮烈慷慨的经典篇章。

天顺元年,英宗复辟,于谦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明史》称赞于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赞扬于谦:“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股肱之力,继之以死,独留清白在人间。”

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

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是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胸襟、气度、修养、节操的高度体现。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节操,“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风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风亮节,早已成为高尚人品和人格的道德评判标准。

关帝在《桃园明圣经》中云:“为人似玉无瑕玷,立志如同铁石坚。守己禄,莫徇偏,损人利己子孙冤。廉者不受嗟来食,志士不饮盗之泉。”

北宋学者周敦颐从小“以名节自砥砺”,信古好义,并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自号“濂溪先生”。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他在诗中说:“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将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落在实处,为学严谨细致,为政多有实绩,被后儒尊为理学的开山祖师。

周敦颐任职南安军司理参军时,发现一名囚犯罪不当死,而他的上司王逵为人强势,坚决要处死囚犯,众人慑于王逵的权势,不敢争论。周敦颐据理力争无果,把笏板重重摔在地上,要辞官离去,怒斥说:“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意思是,这样的官还能当吗?用草菅人命来迎合上司,这种事我做不出来,我宁愿辞官也不愿苟且。王逵震惊之余省悟,改了囚犯的死罪判决,后来还多次向朝廷举荐周敦颐。

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

做人清白,是一个人建立好人品的基础,是树立好口碑的前提,更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菜根谭》云:“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白在乾坤。”

人生在世,做人要清清白白,做事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自会受人尊敬;做事堂堂正正,自有天神护佑。时刻把清白做人放在第一位,说实话,做实事,重承诺,守信用,心正行正,无愧天地,无愧良知,人生也会活得轻松,活得舒坦。

--本文刊载于《香港商报》A4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