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是怎么样的原因让赵国在战国七雄中,成为最能跟秦国硬刚的国家?

赵国能和秦国相对抗的,仅仅是军事较量,不过在军事上,赵国是略微胜过秦国一些的。

可是天下发展,诸侯国们都想要一统天下,靠的不仅仅是武力手段,在各自硬实力之外,更有软实力的水平维度。

是怎么样的原因让赵国在战国七雄中,成为最能跟秦国硬刚的国家?

战国,这是一个诸侯国纷纷暴露绝对的野心,并且僭越礼乐的时代。

各国纷纷变法,有的发力于军事层面,比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直接让赵国的战斗力成为当世第一,而有的发力于政治的核心,譬如秦国的“商鞅变法”。

但因为秦国的变法更早,在秦孝公时期,卫国人商鞅进行了变法,其集法家之思想,在一个以“关中”为基本盘的环境进行了“重农抑商”、“中央集权”等一系列改变,秦国也因为政治制度的改变,整个国家的“软”、“硬”实力一同提升。

在军事上,商鞅鼓励“参军”,将秦国的功勋爵位制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秦国人“好战”的一个后天因素,而后来的秦军如此凶猛,跟这种软实力文化有关。

在经济上,商鞅固定了小农经济的模式,打击贵族对百姓的剥削,以中央政府为最大的“地主”,秦国的经济能在关中积累得如此迅速,跟商鞅这一个自上而下、高度进行,可以堪称“机器”的制度有关。

是怎么样的原因让赵国在战国七雄中,成为最能跟秦国硬刚的国家?

秦国的强,有目共睹,天下诸国对于秦国非常之忌惮。

特别是在公元前316年,秦国灭掉了巴国和蜀国,巴蜀之地落入的大秦手中,这个西南地域,物产丰富无比,给了秦国一个坚实的大后方基础,自此之后,秦国已经有了“无敌”的威势。

而也是这个时代,河北却出了一个让世人更加惊叹的人才:赵雍。

赵雍年少即位,因为赵国所在的位置,乃是天下诸侯国纷纷都眼热的重要战略地带,赵雍只要一不小心,就会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在这种背景下,赵雍能做的,就是好好地“联合”一批,打击一批。

不过跟秦国不同的是,赵国人的民风属于“彪悍”,且因为靠近游牧民族,在行事作风上,多多少少有着雷厉风行的意味在其中,和关中徐徐图天下不同,赵雍追求的是快速吞并,这种风气下,他开始了“变法”。

因为常年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赵雍看中了胡人“骑兵”的高机动性,而骑兵需要的是“马匹”,这种战略“物资”对于在河北的赵国而言,却不是什么问题。

在和赵国内部的保守派进行过争论后,赵雍得到一丝机会,开始培养“胡服”和“骑射”的战斗部队。

是怎么样的原因让赵国在战国七雄中,成为最能跟秦国硬刚的国家?

其实历史上的“胡服骑射”,并没有表面看到那么地风光,因为中原礼仪的神圣性,赵雍“胡化”的思路被几乎所有人反对,众人觉得,赵雍这是走文明倒退的路子。

赵雍每天穿着胡服上朝,训练着一群明明是赵国男儿,却看起来像胡人一样的军队。

皇天不负有心人,赵雍的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战斗力一下子飙升,这支胡服骑射军队的领袖,正是赵王赵雍,所以凝聚力极强,配合高机动性,再辅以河北的地形,赵国无人能挡。

不说一下子横扫天下,但最起码,几乎没有人能到赵国的地界打败赵国的骑兵。

之所以赵国的胡服骑射厉害,那是因为赵国有着更好的战备基础,从装备到马匹,盔甲和粮饷,都是按照中原一直以来成熟的制度去打造的,胡服骑射虽说是“胡化”,可实际上是中原文化和彪悍的游牧战斗风格的融合。

也是因为这种因素,在军事上,赵国和秦国能够打得有来有回。

不过赵国的强大,乃是“瘸腿”的,从赵武灵王赵雍这位君王后期的做事风格可以看出,赵国注定只能停留在军事改革的层面,难以从内到外的改革。

是怎么样的原因让赵国在战国七雄中,成为最能跟秦国硬刚的国家?

首先要知道秦国的强大来自于商鞅变法之下,社会方方面面,政治各个角度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全体性的,国内的生产有着专门的制度,对于战争又有着专门的制度,政治的全面性,让秦国的发展也走向全面。

而赵国,却已经迷失在军事强大的认知中了,赵武灵王“禅让”事件,而后又反复想要夺回权力,想出了分裂赵国的方法,不仅没有想着让赵国强大,赵武灵王还陷入了争权夺利的怪圈,最后获得了被饿死的悲哀结局。

不管赵武灵王是成功还是失败,没有一个合格的、强有力的法家改革家帮助赵国改革,赵国的强大注定只是昙花一现,或许赵国短时间内能够征踏左右,可随着时间的增长,却是永远比不过秦国那种从制度中带来的稳定性。

赵国打败秦国的第一场著名战役,就是马服君赵奢的“阏与之战”,这一战,暂时打灭了秦国染指中原的野心,也体现出了胡服骑射后,赵国独树一帜的战斗风格。

战国时期,将领们最推崇的战斗方法不是“闪电战”,而是以大兵团进行对峙决斗,最后转化为“后勤”较量的战斗方式,譬如廉颇,譬如秦国的王翦,他们一直都是这样打仗的。

可兵不厌诈,赵奢却是在“阏与之战”中打出了“阴阳变化”,其实赵奢并不是很强大的武将,真正让他扬名的,是他对于胡服骑射背后的军事精神的理解,诱敌深入,以小博大,最终用出其不意之计,绝杀敌人。

是怎么样的原因让赵国在战国七雄中,成为最能跟秦国硬刚的国家?

阏与之战被视为赵国压制秦国的一场重要战斗,可是此战过后,赵奢病亡,赵国回到了“保守战斗”的状态。

所以才有了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时,赵、秦两国的准备都可以看得出来,秦国已经开始了大量的准备,调兵遣将,诱人的“功爵”制度,让秦国士兵注定了只要能杀一个敌人,所获得的好处,就不会小于兢兢业业劳作十年。

所以长平之战前夕,秦国军队的精神是狂热的。

而赵国,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胡服骑射之后最锐意的机遇,如果将胡服骑射看成是中原战斗风格胡化的改革,那么赵国在军事改革后,最应该做的,就是借助骑兵之利、地形之利迅速攻占天下,拿下富庶的地区,当成基本盘,跟秦国拿下巴蜀一样。

因为赵国除开了河北对于骑兵善于出击的地形便利,在资源问题上,并没有优势,一旦被人堵在家门口,那就危在旦夕。

长平之战中,廉颇的保守战术看似无奈,却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赵国已经失去了军事改革带来的锐意性,而秦国却是能够调整这种锐意性,秦昭襄王在河内郡以“功爵”之制度,立马召集到了一批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征战,速度奇快。

再加上秦军才是“兵不厌诈”的真正玩家,离间计使得出神入化,赵王最终被诱惑使用赵括上阵,在战略上、组织上,赵国已经是输得一塌糊涂了,长平之战的惨败,实际上是胡服骑射后,赵国孱弱本质的暴露。

赵国最后的“荣光”,乃是赵将李牧。

是怎么样的原因让赵国在战国七雄中,成为最能跟秦国硬刚的国家?

李牧是赵国最后一个集“防守”、“奇袭”等战术于一身的名将,因为常年驻守匈奴防线,李牧对于游击战术十分精通,也很善用兵马防御。

因此在赵国后期,经历了长平之战的元气大伤后,赵国还能被李牧打出“肥之战”、“番吾之战”这样挫败秦军的战绩,不过最后的番吾之战,也暴露了赵国内部供给出现问题的本质,已经没有实力再提供给军队全歼秦军的能力了。

赵国的强大成为了过去,这种瘸腿式的强大,终究没有合适的政治制度作为支撑,伟大成为了明日黄花。

可是赵国曾经能够以一己之力震慑秦国,放缓秦国进入中原的脚步,这种战绩还是十分令人惊叹的,后世因为有人说,若是在赵武灵王之后,赵国也有个类似于商鞅的改革家,信法家,那么天下的格局,也许会不一样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