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追封自己的父亲为帝,而孙策却得个长沙桓王?

熟知三国的都知道,曹丞协迫汉献帝让位给自己,然后称帝建立魏朝;刘备则入蜀,在诸葛亮等众大臣的劝说下也自立为帝,建立蜀汉;而孙权也在大臣的极力劝谏下称帝,建立东吴政权;但所不同的是,孙权得以独霸一方,完全是由于他的父兄打下了江山,孙策又不幸被害,故而让他来继承而已。所以,孙权最多算个守城之君。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追封自己的父亲为帝,而孙策却得个长沙桓王?

然而,孙权在称帝以后,只追封自己的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而孙策只被封为长沙桓王?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孙策的儿子孙绍也只是被封了一个无实权的吴侯而已。这是为何呢?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追封自己的父亲为帝,而孙策却得个长沙桓王?

其实,大家都知道,吴国的奠基人虽是孙坚,但真正的开创者却是孙策,他依靠着当年孙坚在洛阳得到的传国玉玺从袁术手里换得了兵马,在周瑜等人的辅佐之下统一了江东。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孙策,江东的地盘可能就不姓孙。而孙策不幸受人暗算身亡,在临终前把大权交给孙权,只因自己的儿子孙绍太小不能堪担大任。孙权才得以侥幸得从孙策手上接过了吴国的接力棒而已。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追封自己的父亲为帝,而孙策却得个长沙桓王?

那么,孙权称帝后不给兄长孙策封个皇帝称号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了。在众人看来这么做不就是没有情义吗?事实真是如此吗?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追封自己的父亲为帝,而孙策却得个长沙桓王?

实际上,孙权不封孙策一脉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孙策一脉,为什么这样说呢?在魏蜀吴三国中,吴国是最低调的一方,虽然如此,但在吴国的内部却是暗藏着各种的勾心斗角,权力斗争极其惨烈。孙权的几个儿子都为了争夺权利而不顾手足,自相残杀。孙权也因为这样赐死过自己的儿子,而吴国后面的继任者也是手段残忍,血腥至极,对自己地位有威胁的人都用极端的手法处置掉。那这跟孙权不封孙策为帝有啥联系吗?联系可大了,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追封自己的父亲为帝,而孙策却得个长沙桓王?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如果说孙权封了孙策为皇帝,那么孙策的后人就有了王位的合法继承权。当然坐稳江山的孙权他是绝对不会把皇位再拱手让出去的,这是一点;第二:孙权知道吴国宫廷的政治斗争非常残酷,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如果封孙策为皇帝,他的后人就享有皇位的合法权益,对皇位是有竞争权的,如此一来,孙权的后代就一定不会放过对威胁到自己继承皇位的孙策一脉的人,到时候一场更血腥的杀戮又要上演了。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追封自己的父亲为帝,而孙策却得个长沙桓王?

以上两点就是孙权不封孙策的主要原因,这也体现出孙权既有仁义的一面,同时也有作为统治者自私的一面。其实,不能怪孙权,历朝历代的皇帝,有几个是大无私的呢?孙权不是独一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