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杀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而是用心良苦

了解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途中,因长期的征战而积劳成疾。最终,病死在五丈原。而临终前将大权交托给杨仪,并告知,魏延此人有反骨,让他伺机而动,注意是伺机而动,并非杀掉。

诸葛亮杀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而是用心良苦

可杨仪此人,曹操对他的评价是:虽有才干却是宵小之徒。就这样一个人他拿到权力之后,必定会为了巩固大权而铲除异己,然魏延就是一个首当其冲的异己。再加上魏延这个人行事乖戾,除了诸葛亮,可以说整个蜀汉政权没人能驾驭得了他。所以,除掉他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诸葛亮杀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而是用心良苦

那你会问了,诸葛亮既知杨仪为人,为什么还要把大权交给他。原因也很简单。我们都知道每个政体都会存在着派别之分,蜀汉这么一个小政权也不例外。首先,这个杨仪就和诸葛亮一样都是属于荆州派,一个派系的“裙带关系”,再加上杨仪最早就是跟着关羽,而关羽又是元老派系的骨干,自然杨仪在两大派系里都有自己的一定人脉,这样便于控制全局,也容易服众。其次,杨仪却有才学,对蜀汉也算忠心。而真正让诸葛亮把大权托付给杨仪的其实是这最后一点,这一点也是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所在。

诸葛亮心知多年的征战已经是让蜀汉疲惫不堪了,所以,在他死后,蜀汉理应得到休养生息,不能再大兴兵事。而杨仪之才只在政,不在兵。杨仪掌权就自会内修,而不会再兴伐魏之事。

诸葛亮杀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而是用心良苦

然而,以上这些和杀魏延有何关系呢?关系可大了。先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诸葛亮也深知魏延之才,但更加知道魏延这个人和关羽一样恃才傲物,一般人根本控制不了他。如果诸葛亮一死,以魏延的资历不用多久一定可以独掌兵权,到时候按他的性格肯定也会再兴伐魏之兵。魏延虽然才能出众,但与诸葛亮相比还差一大节,诸葛亮尚徒劳无功,区区魏延又岂能独立支撑起整个北伐大业。如果魏延失败,将会让蜀汉提前灭亡。

诸葛亮杀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而是用心良苦

但魏延桀骜不驯,除了诸葛亮自己根本没人管得住他,所以诸葛亮一不做二不休就起了杀心。但是,又不能明着说。他知道杨仪和魏延素来不合,于是便利用这一点暗示杨仪自行了事。杨仪也正好趁着这一机会斩杀魏延。因此,这一连串的杀魏延的大戏都是诸葛亮自编自导的,他早算准杨仪一定会杀魏延,只是旁敲侧击暗示一下,这样就不会让魏延的下属对诸葛亮心生怨恨而起反心。

诸葛亮杀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而是用心良苦

而至于魏延到底有没有反骨一说,我觉得有,但不是投魏也不是投吴的那种反叛。为什么呢?刚才说了魏延和关羽一样恃才傲物,但关羽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而魏延有忠义之心,但却是个无情之人,也就是这个人行事作风非常的狠辣。如果让魏延得势,难保他日不会像宋太祖赵匡胤一样来个黄袍加身,自己做这个蜀汉政权的皇帝。所以,魏延这个人诸葛亮早就吃透了,他的死是必然的结果。

继续阅读